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血虛生百??!三個補血方法,暖手腳、提精神、面色紅潤、睡得香!

血虛指血液虧虛,臟腑、經(jīng)絡、形體失養(yǎng),以面色淡白或萎黃,唇舌爪甲色淡,頭暈眼花,心悸多夢,手足發(fā)麻,婦女月經(jīng)量少、色淡、后期或經(jīng)閉,脈細等為常見證候。

本證多因飲食不調(diào),勞倦過度,情志不遂,失血過多,久病不愈或素體虛弱所致。臨床表現(xiàn):面色淡白或萎黃,唇舌爪甲色淡,頭暈眼花,心悸多夢,手足發(fā)麻,婦女月經(jīng)量少、色淡、后期或經(jīng)閉,脈細等證候。

血不足,煩惱多,還生病

女人血足,哪怕過了中年,依然面若凝脂,舉手投足間散發(fā)女性韻味,血不足,只能是林妹妹那樣的病美人!故女人要做到健康美麗,血必須要足,血虛的話,輕則誕生煩惱,重則衍生疾病:

1

血不足,滿臉痘

血是人體新陳代謝必須之物,女人血不足,則代謝緩慢,垃圾毒素堵在體內(nèi),無法及時排出。毒素一多,侵犯就容易往外跑,侵犯皮膚,很多痘痘就是這樣出來的。

2

血不足,身體胖

血不足的人,不光會瘦,也有可能會胖。當身體血氣能量不夠,吃進去的東西得不到足夠的消耗,形成痰濕脂肪滯留體內(nèi),塞進身體內(nèi)部組織的間隙,時間推移,脂肪越來越多,人會越來越胖。

3

血不足,臉黃皮糙

經(jīng)常說男人皮糙肉厚,但是女人一旦血虛,肝臟功能減弱,膽黃素無法及時代謝,于是積存面部,人看起來就容易面色發(fā)黃,且皮膚粗糙,女人若要改善皮膚,必先補血。

4

血不足,月經(jīng)紊亂

血是人身體內(nèi)部的太陽,為身體源源不斷地輸送能量與溫暖,維持我們的生命。血虛的人,得不到應有的溫暖,身體不斷變的寒濕,氣滯血瘀,從而影響月經(jīng)來潮。

5

血不足,乳腺病多發(fā)

長期血不足,體內(nèi)血液流動慢,就容易出現(xiàn)血淤血滯的情況,這些淤血就會慢慢堆積在人體內(nèi),會形成堵塞,尤其女性乳房,為氣血交匯之地,當淤血在此堆積,便可能誘發(fā)乳腺增生,乳腺結節(jié)等乳腺病的發(fā)生。

靠“吃”來補血,是很笨的方法

補血是當代女人的一大難題,許多女人為了補血,在吃的上面挖空心思,各種補血的產(chǎn)品,食物,藥物,只要有,便不惜代價也要嘗試。

殊不知靠吃來補血,是最笨的補血方法,整天掛念著吃這吃那,不光耗費精力,效果也微乎其微,因為把力氣使錯了方向。

實際上,大多數(shù)女性缺血,臉色蒼白,發(fā)質(zhì)干枯,并不是因為吃的不好,我們?nèi)粘5娘嬍?,完全能夠滿足身體的造血需求。真正影響使人血虛的原因,歸根結底,在于運化不足。

所謂運化,指的是臟腑功能的運轉,包括了脾胃腸道的消化吸收,肝臟脾臟的藏血運血等等,這是女人血不足的深層原因。所以有句話叫,消化好,比吃的好更重要。

運化不足,經(jīng)絡不通,體內(nèi)雜質(zhì)越來越多,排不出去,身體被垃圾毒素擠滿了,吃的再好再多也補不進去!

有不花錢補血方法

生命在于運動,運是五臟六腑的動,動是身體四肢的動,我們很難控制臟腑運動,但四肢至少要經(jīng)常動一動,有助于通暢全身經(jīng)絡和血液,疏散身體里的淤堵。

不過動也有技巧,有時候你辛辛苦苦跑一萬步,可能還不及別人動動手指,比如下面這幾個動的方法,對補血就十分管用:

1、每天醒來后,搓熱雙手,在面部、耳后、肚子上揉擦10分鐘,晚上也同樣做,使身體微微發(fā)汗。這樣做的結果是,經(jīng)絡氣血得活躍,身心放松,睡眠,只要20分鐘,比很多人每天跑2個小時還要管用。

2、身體前傾,踮起腳后跟,然后回到地面,反復踮腳,讓身體上下活動??梢詭椭x大腦最遠的退步保持血液流動,增強下肢血液循環(huán)。

3、敲打按摩頭部,頭部有很多經(jīng)絡穴位,經(jīng)常用手指按摩,或者捏拳,用柔軟的那塊輕輕敲擊,可起到貫通頭部經(jīng)絡,活躍氣血的功效。

泡腳,疏通女人輸血的大本營

春天泡腳,開陽固脫;夏天泡腳,祛濕除熱;秋天泡腳,清腸潤肺;冬天泡腳,丹田暖和。不論什么季節(jié),泡腳對人大有益處。

人說 “人老腿先老”,腳是女性陰血的根本,腎經(jīng)、脾經(jīng)、肝經(jīng)匯集于此,而腎生血、肝藏血、脾統(tǒng)血,經(jīng)常泡一泡腳,活躍三條經(jīng)絡,可以疏通人體氣血大本營。

泡腳時間:晚上氣血收藏,最適合熱水泡腳,能夠滋養(yǎng)陰血,泡完腳后再睡覺,睡眠通常會很安逸。有助于緩解女性血虛、血瘀、手腳冰涼、舌質(zhì)黯淡、臉上有斑、心臟發(fā)緊、憋悶等癥狀。

泡腳佐料:水中放紅花,活血化瘀,疏通三條經(jīng)絡;放鹽,消除疲勞,幫助睡眠;放醋,防治腳氣,促進血液循環(huán)、祛風濕;放干姜,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放花椒,除臭祛濕、利氣行水、扶助陽氣;放白芍、益母草、當歸,通順血脈、調(diào)經(jīng)止痛,改善手腳冰涼。

艾灸四大穴,打開全身活血開關

艾灸既可補氣,又可活血,搭配人體自帶的活血穴位,能夠極好的清楚身體中的淤血,寒凝,瘀滯,保持血行無阻。

而且艾灸通經(jīng)活絡,經(jīng)氣壯大,臟腑功能隨之增強,新陳代謝加速,人體內(nèi)那些淤堵的垃圾,痰濕,毒素,都可以陸續(xù)的排擠出去,給身體騰出補血空間,此時我們再輔助以飲食補血,那就事半功倍了!

最后,附上四大活血開關:活血艾灸取穴!

1

風池穴

頭部活血開關,通過輕輕敲打,或者艾灸此穴,促進頭部活血,有聰耳明目、 健腦安神的作用。

2

膻中穴

胸部活血開關,在人體軀干的黃金分割點上,是臟腑之氣匯聚的地方,艾灸膻中穴可以擴張血管,調(diào)整心肺功能。

3

神闕穴

腹部活血開關,任脈要穴,任脈是人體大陰脈,艾灸神闕,促進陰血的運行和滋養(yǎng)。

4

甲根穴

甲腿部活血開關,甲根穴是“井穴”的延伸,它是陰陽,精氣血津交接之處,刺激按壓甲根穴能暢通經(jīng)絡,運行氣血。

艾灸方法:艾灸盒或者艾條懸灸,頭面部每20分鐘,胸腹部30-40分鐘,背部四肢25分鐘,可以1天灸完,一周休息1-3天。具體以自身感覺為準,覺得舒服,灸后沒有異常反應,可適當延長時間,循序漸進,以不上火為判斷依據(jù)!

飲食療法

1

仙人粥

制首烏30~60克、粳米100克、紅棗3~5枚、紅糖適量。先煮首烏,去渣,取濃汁,同粳米、紅棗煮粥,粥成加紅糖,再煮l~2沸即可食之。

2

黃豆燉豬肝

黃豆100克、豬肝100克,先煮黃豆八成熟,再入豬肝并煮熟,日分2次服,連服3周。

3

兔肝煲

兔肝1具、枸杞子20克、女貞子20克,水煮服用。

4

豬肝泥

取豬肝制成泥狀,煮熟,常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