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甘油三酯血癥的治療藥物選擇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是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致病性危險因素,因此,LDL-C 是防治 ASCVD 的首要干預靶點,而主要降低LDL-C的是他汀類藥物[1]。血漿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與 ASCVD 的關(guān)系一直備受爭議,而近期的基因?qū)W研究及大規(guī)模真實世界研究證據(jù)顯示,TG水平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明顯相關(guān)[2]。
那么,對于高TG的患者來說,降脂藥物該如何選擇呢?是選擇主要降低LDL-C的他汀類,還是選擇主要降低TG的貝特類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首先,我們來看看血脂異常的分類。
血脂異常是指血膽固醇(TC)和/或TG水平升高,亦稱為高脂血癥。從臨床實用角度出發(fā)可將其分為高TC血癥、高TG血癥和混合型高脂血癥,以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血癥[1,3]。按病因分類,血脂異常包括原發(fā)性(遺傳性)血脂異常和繼發(fā)性血脂異常,前者包括家族性高TC血癥、家族性高TG血癥(通常TG>10 mmol/L)等[3]。

圖1 血脂異常的臨床分類[1]
TG 升高的程度不同,其臨床意義亦有所不同。輕中度 TG增高與 ASCVD 的發(fā)生有關(guān),而嚴重 TG 增高則可顯著增加急性胰腺炎的發(fā)病風險[2]。高TG 的診斷和嚴重程度分層如圖2 所示。

圖2 高甘油三酯血癥的診斷和嚴重程度分層[2]
其次,我們再來看看常用降血脂藥物都有哪些?
降血脂藥物根據(jù)其主要作用分為主要降低TC的藥物和主要降低 TG 的藥物。主要降低TC藥物有他汀類藥物、膽固醇吸收抑制劑、PCSK9抑制劑、普羅布考、膽酸螯合劑及其他降脂藥(脂必泰、多廿烷醇 )等[1]。其中,他汀類為基層最常用的降低TC的藥物,由于低密度脂蛋白(LDL)是血液中TC含量最高的脂蛋白,LDL攜帶的TC成分(LDL-C)約占總TC的70%[3],因此他汀也是主要降低LDL-C的藥物。主要降TG藥物有貝特類藥物、高純度 ω-3 脂肪酸、煙酸類藥物[1]。其中貝特類為最常用的降低TG的藥物。
那么,是否TG升高就必須首選貝特類呢?不是的,而是要根據(jù)ASCVD的風險等級來選擇降脂藥物。那么ASCVD的風險如何評估呢?
根據(jù)最新《中國血脂管理指南》[1],評估流程如下圖。

注:ACS:急性冠脈綜合征;CABG: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shù);PCI: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CKD:慢性腎臟病;BMI:體重指數(shù)。1 mmHg=0.133 kPa。危險因素的水平均為干預前水平。a危險因素包括吸煙、低 HDL-C、年齡≥45/55歲(男性/女性)。
圖 3 中國成人 ASCVD 總體發(fā)病風險評估流程圖[1]
為了有效降低ASCVD 風險,不同風險等級個體 LDL-C 的目標值如圖4所示。

圖4 降脂靶點的目標值[1]
對于動脈粥樣硬化患者,他汀治療可以有效地降低LDL-C水平,但是強化他汀治療僅能降低 22% 的心血管風險,因此,TG的升高是他汀治療后心血管剩留風險的重要組成部分。血漿TG主要存在于富含TG的脂蛋白中,包括乳糜微粒(CM)、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及其殘粒(顆粒更小的 VLDL)。TG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可能機制為:一方面,血漿 TG 輕至中度升高常反映 CM、VLDL及其殘粒增多,這些殘粒脂蛋白由于顆粒變小,可能具有直接致動脈粥樣硬化作用。另一方面,TG升高可能通過影響LDL或HDL而具有致動脈粥樣硬化作用[2]。
對于TG升高的治療策略取決于 TG升高的原因和嚴重程度[2]。TG 除受遺傳因素影響外,后天因素也有明顯影響,并與種族、年齡、性別以及生活習慣(如飲食、運動等)有關(guān)[1]。因此,對于TG升高的患者,要分情況選擇治療藥物??蓞⒖紙D5[2]或圖6[3]來選擇治療藥物。

圖5 甘油三酯升高的管理流程圖[2]

圖6 高甘油三酯血癥患者藥物治療流程圖[3]
第一,對于有明確病因(肥胖、糖尿病、慢性腎功能不全和飲酒等 )所致的繼發(fā)性高TG患者,應首先針對病因進行治療。治療性生活方式改變對于降低TG水平具有肯定的效果,如限制糖、脂肪及酒精的攝入量、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量、適量增加運動、減肥;同時控制產(chǎn)生高脂血癥的其他因素,如控制血糖、降低胰島素抵抗、治療甲狀腺功能減退癥、改善腎功能,并避免應用升高TG的藥物[2]。對于空腹TG≥1.7 mmol/L的患者,應間隔2周以上復查空腹TG,以除外飲食等短期因素的影響,然后再考慮是否對持續(xù)性高TG血癥患者啟動藥物治療[3]。
第二,對于嚴重高 TG(TG≥5.6 mmol/L)的患者,應立即啟用降TG的藥物(貝特類藥物、大劑量高純度ω-3脂肪酸),降低胰腺炎的風險[1-3]。
第三,啟動降脂治療前都應該評估ASCVD的風險,對于動脈粥樣硬化患者,TG水平在1.7-2.3mmol/L,如LDL-C達標,則建議生活方式干預,如LDL-C未達標,則建議使用中等劑量他汀類藥物治療,使LDL-C達到目標值;對于TG水平在2.3-5.6mmol/L者,如LDL-C未達標,則建議使用中等劑量他汀類藥物治療,使LDL-C達到目標值,如LDL-C已達標,則建議使用貝特類藥物[2]。如以上治療4-6周后, LDL-C達標者,若TG仍高(>2.3 mmol/L):ASCVD高危者,可給予貝特類或大劑量高純度ω-3脂肪酸,進一步降低ASCVD風險;ASCVD中低危者,可繼續(xù)進行生活方式干預,1-3月后復查血脂[1,3]。
因此,對于高TG的患者,若TG≥5.6時,可首選貝特類藥物(或大劑量高純度ω-3脂肪酸)以降低急性胰腺炎的風險。由于高TG為動脈粥樣硬化的次要風險因素,受飲食及生活方式的影響較大,因此對于TG<5.6時,首先通過改善生活方式降低TG,并排除繼發(fā)疾病引起高TG,然后評估ASCVD風險,之后根據(jù)評估結(jié)果選擇合適的降脂藥物。
參考文獻:
[1]中國血脂管理指南修訂聯(lián)合專家委員會. 中國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J]. 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23,38(3):237-271.
[2]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預防學組. 動脈粥樣硬化患者TG升高的管理中國專家共識[J]. 中華全科醫(yī)學,2019,17(5):709-713.
[3]社區(qū)成人血脂管理中國專家共識撰寫組. 社區(qū)成人血脂管理中國專家共識(2024年)[J]. 中華全科醫(yī)師雜志,2024,23(3):220-228.
本文作者:西安市鄠邑區(qū)中醫(yī)醫(yī)院,臨床藥師,主管藥師,趙靜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