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0日,網(wǎng)易號《齊燕史話》發(fā)表了《無棣地名新論》一文,鮮明提出關(guān)于無棣地名的論斷:先有無棣溝,后有無棣縣。然而有人留言:無棣溝之名又是如何來的呢?細(xì)究起來,無棣之名,承載著齊桓公與燕莊公之間共同抗擊外來侵略,共攘中華文明的偉大歷史。

一、燕國北無棣地名,是周朝的北境。

無棣作為地名,最初肯定是周朝的北邊所在,也就是燕國的北邊?!妒酚?齊太公世家》載:太公至國,脩政,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yè),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齊,齊為大國。及周成王少時,管蔡作亂,淮夷畔周,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東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五侯九伯,實得征之。”可以說在周朝商朝就有了燕國北無棣之名。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認(rèn)為:無棣是孤竹國的都城。燕莊公曰:「過溪東去,先團(tuán)子山,次馬鞭山,又次雙子山,三山連絡(luò),約三十里。此乃商朝孤竹三君之墓。過了三山,更二十五里,便是無棣城,即孤竹國君之都也?!?/strong>

從地名遷移的角度看,有關(guān)山東無棣地名的的植物說、河堤說都是不能成立的。

二、齊桓公北征孤竹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春秋左傳》載:齊桓公之始伯也,狄人伐燕,桓公為燕北伐狄,乃至于孤竹,反而使燕君復(fù)召公之職?;腹珰w,燕君送桓公入齊地百六十六里?;腹珕栍诠苤僭唬骸岸Y,諸侯相送固出境乎?”管仲曰:“非天子不出境?!被腹唬骸叭粍t燕君畏而失禮也。寡人恐后世之以寡人為存燕而欺之也?!蹦讼萝?,而令燕君還車,乃割燕君所至而與之,遂溝以為境而后去。諸侯聞桓公之義,口不言而心皆服矣。故九合諸侯,莫不樂聽,扶興天子,莫不勸從,誠退讓人,孰弗戴也。

《史記-齊太公世家》載:二十三年,山戎伐燕,燕告急于齊。齊桓公救燕,遂伐山戎,至于孤竹而還。燕莊公遂送桓公入齊境?;腹唬骸胺翘熳?,諸侯相送不出境,吾不可以無禮于燕?!庇谑欠譁细钛嗑僚c燕,命燕君復(fù)修召公之政,納貢于周,如成康之時。諸侯聞之,皆從齊。

三、無棣水,是燕莊公禮送齊桓公的歷史見證。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燕國與齊國,是以古黃河為界。應(yīng)該是由德州至滄州至至南排河一線。

大家可以腦補一下當(dāng)年場景:公元前664冬, 齊桓公救了燕國,又把孤竹國地給了燕國。燕莊公對齊桓公感激不盡,二君同車話友誼,送了又送,不覺已進(jìn)入齊國境內(nèi),一條河流邊,即清河下游,當(dāng)時的河名應(yīng)該就叫清河。齊桓公、燕莊公、管仲站在河邊,心懷勝利的喜悅,指點江山,豪情滿懷,齊燕二國以此河劃定了二國邊界,為紀(jì)念齊桓公救燕這一偉大歷史,以孤竹國都無棣為河名。

如果無棣歷史文化中,特別地在無棣的地名由來中,講好這一段偉大的歷史故事,中華文明的瞬間,該是多么有意義。

《左傳僖公四年》(公元前656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fēng)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對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賜我先君履。東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無棣。

此時,已是齊桓公救燕后的8年。無棣一詞才在《左傳》中出現(xiàn)。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孔子稱贊管仲:微管仲,吾其被發(fā)左衽矣。如果沒有管仲,我們只能是披著發(fā),左扣著衣襟,做夷狄的外族人。

作者:學(xué)軍,北京主任律師,著有多篇歷史文章。版權(quán)所有,引用本文觀點敬請說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