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情回顧
2011年2月14日,經某省人民政府批準,征收原A社區(qū)45.9045公頃土地用于縣2010年度統(tǒng)征建設用地地塊十五項目建設用地。A區(qū)國土局于2011年8月12日發(fā)布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實施公告,該實施公告載明,涉案項目涉及拆遷人數(shù)338人,被征地單位和個人在該實施公告發(fā)布之日起10日內實施拆遷騰地。
原告危某某所在家庭以焦明某為戶主,其房屋及附屬設施在用地紅線范圍內,常住人口為焦明某(戶主)、周小某(配偶)、焦某1(子)、熊曉某(媳)、焦某2(孫女)、焦某3(女)、危某某(外孫)均屬農業(yè)人口。
2013年左右,A區(qū)丁x灣街道項目征拆安置指揮部與焦明某簽訂了《融資用地項目房屋拆遷協(xié)議書》,核算焦明某戶農業(yè)人口5人,各項補償總資金為944116元,其中按期拆遷獎金43836元,并約定付款期限、付款方式以及雙方權利義務等相關事項,焦明某在協(xié)議書上簽名。
2017年2月27日,焦某3作為危某某的法定代理人以A區(qū)國土局未履行法定職責對危某某進行補償安置為由向該院提起訴訟。
案件結果
法院裁定駁回原告危某某的起訴。
法律分析
北京澤達律師事務所基于本案為您做以下法律分析:
一、行政機關不履行法定職責,起訴期限多久?
行政機關不履行法定職責,是指負有法定職責的行政機關,在行政相對人提出申請后,拒絕履行、拖延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使相對人權益得不到保護。但當事人提起行政訴訟需了解起訴期限的相關案件,否則超過起訴期限則喪失了勝訴權,起訴期限的計算可以分為兩類情形:
第一,依申請履行法定職責的案件,應當遵守起訴期限規(guī)定。根據(jù)《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七條及《行訴解釋》第六十六條規(guī)定可知,對行政機關不履行法定職責提起訴訟的,應當在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期限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而關于起算點的計算:一般情況下,起訴期限起算點為行政機關接到申請之日起滿兩個月起;有特殊法規(guī)定的情況下,從其規(guī)定,起訴期限起算點為行政機關接到申請之日起至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履職期限屆滿之日;緊急情況下,起訴期限的起點不受上述規(guī)定的限制。
第二,依職權履行法定職責的案件,對于依職權履行法定職責的案件,不適用起訴期限規(guī)定。當事人對于行政機關不履行法定職責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應當首先通過行政復議程序予以救濟。不服行政復議決定的,起訴人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不受訴訟時效的限制。
二、本案中,危某某起訴是否超過了起訴期限?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中明確規(guī)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
結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十一條關于起訴期限的規(guī)定,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起訴期限的,起訴期限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訴權或者起訴期限之日起計算,但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2年。
本案中,2013年左右,危某某的外公焦明某代表所在家庭與征拆部門簽訂《湘江大道融資項目房屋拆遷協(xié)議書》,7人口中僅5人獲得安置補償,現(xiàn)焦明某戶已將其房屋自行拆除并已實際領取征收補償款項共計944116元,最后一次領取補償資金的時間為2014年1月14日,故A區(qū)國土局對原告家庭房屋征收的行政行為最遲已于2014年1月14日前完成。
《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六條是關于起訴期限的一般規(guī)定,并未明確限制被訴行政行為的類型是否為作為,因而即便是行政不作為的起訴期限問題也可適用該條款規(guī)定。
危某某的母親焦某3作為法定代理人和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其在當時對自己及兒子危某某沒有獲得補償、安置應該是明知的,如其認為A區(qū)國土局未履行征地安置補償?shù)姆ǘ氊煋p害其本人以及危某某的合法權益,則應在2年的起訴期限內及時主張權利,但事實上,危某某之母焦某3直至2017年2月27日才向原審法院提起行政訴訟,明顯超過法定起訴期限且無正當理由。
律師寄語
法律程序中,起訴期限是不可忽視的一環(huán),其既保障了法律關系的穩(wěn)定性,也體現(xiàn)了對當事人合法權益的保護。然而,如果當事人拖延導致起訴期屆滿,當事人將面臨敗訴風險,甚至喪失尋求法律救濟的機會。
因此,北京澤達律師事務所提醒各位當事人,無論身處何種法律情境,都應當時刻警醒,珍視并嚴格遵守每一個時間節(jié)點,及時行使自己的合法權益。
北京澤達律師事務所律師對不同法律規(guī)定、熱點、案件、裁判文書的梳理和研究,旨在為更多讀者提供不同的研究角度和觀察的視角。但需注意,我國并非判例法國家,且司法實踐中不同案例的細節(jié)千差萬別,切不可盲目參照。
如果您遇到類似糾紛難以解決,也建議您及時咨詢北京澤達律師事務所的專業(yè)律師,以便更好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本文作者:北京澤達律師事務所 朱現(xiàn)領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