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董宇輝獲得2024年度“人民文學獎”。消息公布后,相關爭議卻在最近持續(xù)發(fā)酵,其中甚至不乏一些嘲笑、諷刺之聲。那么,董宇輝到底該不該獲獎?
事實上,董宇輝獲得的是本年度新設置的獎項“傳播貢獻獎”,并不是專業(yè)的文學獎項。頒獎詞中也寫得很明白,董宇輝“將文學一次次推向讀者,喚起了無數(shù)熱愛文學的人的內心熱望”。

董宇輝獲傳播貢獻獎
一些質疑的聲音,主要圍繞著他的文學水平,比如此前董宇輝在告別新東方時所寫的告別信,就被批評為“不好好說話”。但是,董宇輝的身份是網絡主播,是企業(yè)經營者,并不是專業(yè)的文學創(chuàng)作者?;蛟S,把他定義為一個有影響力、有知名度的文學愛好者和傳播者,更為準確一些。
就此而言,董宇輝對于文學的理解是不是到位,寫作的能力是不是優(yōu)秀,并沒有那么重要。每一位普通讀者都可以談論文學,向身邊的人推薦文學,哪怕說得有偏頗、不對的地方,也沒關系。文學的殿堂當然是神圣的,但也不必設置太高的“門檻”。
更何況,董宇輝對于文學傳播起到的助推作用,應該得到充分肯定。去年,他兩次為《人民文學》直播站臺,其中1月23日晚的直播累計觀看人數(shù)895萬,最高同時在線70多萬人,獲得上億次點贊?!度嗣裎膶W》雜志全年訂閱在4個小時內賣出了8.26萬套,99.2萬冊,成交金額1785萬元。
此前,由于他的推薦,遲子建的經典作品《額爾古納河右岸》得到了更多讀者的關注,一年半內銷售突破500萬冊,也成了近年來最為暢銷的嚴肅文學書籍。這些事實足以說明,董宇輝獲得“傳播貢獻獎”,還是實至名歸的。
如果說此前文學面臨的難題主要是日益被邊緣化的危險,那么人工智能時代給當代文學帶來了更大的挑戰(zhàn)。在這樣的新形勢下,與其爭論董宇輝有沒有“資格”獲獎,倒不如呼吁讓更多人一起來關注文學的現(xiàn)實處境。不管外界如何評價董宇輝的文學素養(yǎng),他對文學懷有的赤子之心和虔誠向往,才是最值得珍惜的。
當然,我們也應該讀懂董宇輝獲獎爭議背后的擔憂:即使在網絡時代,文學也需要保持一定的純粹性、專業(yè)性,不能過于“唯流量論”;即使文學走進了直播間,也不應淪為高喊“哦買它買它”的“帶貨渠道”。
從這個意義來說,公共討論的焦點或許不應該集中在董宇輝個人,而是如何促進優(yōu)質文學作品的生產傳播這一更為緊要、嚴肅的問題。比起支持還是反對董宇輝獲獎,當務之急應該是呼喚更多能接地氣、能談情懷,還“懂文學”的同道者站出來,一起為中國文學的發(fā)展出一份力。
近些年來,余華、莫言等嚴肅文學作家的作品或者訪談已經成了網絡空間里的熱梗,他們對寫作、人生的不少感悟也已經成網友念念不忘的金句。這些從前看似有些“神秘”的大作家,正在不斷拉近自己與年輕人的距離。
隨著時代發(fā)展和社會進步,文學和作家要出圈,當然不必排斥直播、短視頻等新的傳播渠道。從這個意義上說,董宇輝“為文學帶貨”開辟了新賽道,貢獻功不可沒,社會也需要更多像董宇輝這樣的文學傳播者、推廣者,讓更多優(yōu)秀作品與普通讀者實現(xiàn)雙向奔赴。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