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鵝腸草,又名牛繁縷、抽筋草、鵝腸菜等,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廣泛分布于我國南北各地,生于田間、路旁草地、山野或陰濕處。通常在夏秋季節(jié)采集,洗凈后切碎曬干或鮮用。
性狀
鵝腸草全草長20-60厘米,莖多分枝,表面略帶紫紅色,節(jié)部和嫩枝梢處顏色更為明顯。葉片對生,膜質(zhì),呈卵形或?qū)捖研?,長2.5-5.5厘米,寬1-3厘米,先端銳尖,基部近心形?;ò咨?,生于枝端或葉腋,花瓣頂端2深裂達基部。蒴果卵圓形,種子近圓形,褐色,密布刺狀突起。
性味
甘、酸,平。
歸經(jīng)
歸肝、胃經(jīng)。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散瘀消腫。用于治療肺熱喘咳、痢疾、癰疽、痔瘡、牙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小兒疳積等疾病。此外,《云南中草藥》記載其能清熱舒筋,治療大葉肺炎和高血壓。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常用劑量為15~30克;鮮品可用60克搗汁服用。
外用:適量鮮草搗爛敷于患處,或煎湯熏洗。
脾胃虛寒及無實火者,癰疽已潰者均不宜服。孕婦、兒童慎用
效用分析
清熱解毒:鵝腸草能有效清除體內(nèi)的熱毒,對于由熱毒引起的咽喉腫痛、癰腫瘡毒等癥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活血消腫:鵝腸草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消散淤血,對于跌打損傷、淤血腫痛等病癥有顯著的治療效果。此外,鵝腸草還能舒筋,對緩解肌肉痙攣、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有一定效果。
常見藥方
01、治療高血壓:鵝腸草五錢,煮鮮豆腐食用。
02、治療痢疾:鮮鵝腸草一兩,水煎加糖服用。
03、治療癰疽:鮮鵝腸草三兩,搗爛加甜酒適量,水煎內(nèi)服;或加甜酒糟同搗,敷患處。
04、治療痔瘡腫痛:鮮鵝腸草四兩,水煎濃汁,加鹽少許,溶化后熏洗。
05、治療牙痛:鮮鵝腸草搗爛加鹽少許,咬在痛牙處。
注意事項
鵝腸草性涼,脾胃虛寒者不宜食用,以免加重虛寒癥狀。孕婦、經(jīng)期女性以及陰虛火旺體質(zhì)者在使用時需特別謹(jǐn)慎。
審稿專家:湖北省第三人民醫(yī)院 副主任藥師 戴雅琴
作者:湖北省第三人民醫(yī)院 副主任藥師 劉加元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