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yī)用藥臨證經(jīng)驗,感受中醫(yī)之魅力: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柴胡用于解表退熱,量宜大。疏肝解郁量適中;升陽舉陷量宜輕。辯證用藥,是臨床的重要依據(jù)。
2、補氣藥與行氣藥并用,補血藥與活血藥相伍,動靜結(jié)合,補而不滯,藥性溫中兼涼;如氣血兩虧,陰陽倶虛證候,用氣血并補,或陰陽并補的方法。
3、“一味丹參,功同四物”。什么意思呢?就是一味丹參的功效能和四物湯媲美,它把四物湯中四味藥的作用集于一身,既能養(yǎng)血,又能活血。中醫(yī)認為,久病必瘀,久病必虛。丹參則能補虛化瘀。
其實丹參一藥,祛瘀作用甚佳,養(yǎng)血作用則較為薄弱。
4、滋陰藥久服易敗胃,或內(nèi)傷中陽脾胃,必要時配醒脾藥,及和胃之品。
醒脾就是能夠理氣健脾、健脾祛濕的芳香化濕類藥物,常用的芳香化濕類藥物有藿香、厚樸、蒼術(shù)、佩蘭、白豆蔻、砂仁、草豆蔻等。
5、用藥以輕靈為主,使用補益藥時,也往往加入陳皮、木香靈動之品,以助運化。陳皮理氣、木香醒脾。
心肺同為陽臟,心有熱可影響肺,肺有熱可兼用清心藥幫助退除。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