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信息爆炸、短視頻充斥的時代,小美小帥幾分鐘就能講完的故事,我們?yōu)槭裁催€要耗費幾個小時甚至幾天去完成閱讀一本書?甚至文章稍微長一點就看不下去了?

短視頻的快節(jié)奏、極致的視覺沖擊讓人欲罷不能,而紙質(zhì)書籍的沉靜與深度卻越來越顯得“不合時宜”。

然而,盡管身邊的娛樂方式越來越碎片化,越來越多人依然選擇捧起書本,靜心閱讀。

為什么在這個信息迅速消費的年代,閱讀依舊能占據(jù)人們的心智空間?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人民日報給出的答案是:

腳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
你的氣質(zhì)里,藏著你讀過的書 ;
讀書,就是讓自己變得遼闊的過程 。

其實,閱讀和短視頻的最大區(qū)別,在于它對我們的思考方式和認知深度的影響。

短視頻幾乎是瞬間的,它抓住我們的眼球,但它并不會引發(fā)我們長時間的思考。

就像吃快餐一樣,味覺得到瞬間的滿足,但總是讓人覺得匆忙和空虛。

而閱讀,尤其是深度的閱讀,則像是細嚼慢咽,逐漸滲透進心靈深處,激發(fā)我們對生活、對世界的反思與感悟。

讀平克的《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暴力為什么會減少》時,我深深體會到了這一點。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書中講述了暴力歷史的變遷和人類文明的進步,其中有一段描述讓人印象深刻:

“在幾百年前,暴力是社會生活的常態(tài)。街頭的酷刑、宗教裁判所的殘忍、巴黎劇院的燒貓節(jié)目,無不讓人觸目驚心。然而,這一切的轉(zhuǎn)變,竟然與“閱讀”密切相關(guān)。隨著印刷術(shù)的普及,小說和文學作品的出版,讓更多人開始進入他人的世界,換位思考,開始意識到暴力的殘忍與不人道?!?/p>

正如平克所說:

閱讀是一種轉(zhuǎn)換視角的技巧。當別人的想法出現(xiàn)在你的腦海中時,你就是站在那個人的角度觀察世界。

這句話深深觸動了我,閱讀讓我們超越了自己的局限,站在他人的立場上看待問題。

小說中,我們感受角色的痛苦和歡愉,我們能理解那些看似遙不可及的歷史人物,甚至從他們的遭遇中反思自己的生活。

這種代入感和共情力,是短視頻無法提供的深度體驗。

人類的暴力史和宗教裁判所的殘忍,也許離我們很遠,但其中傳達的“人類通過閱讀開始認同他人生命的價值”的思想,卻依然在現(xiàn)代社會中回響。

在如今的快節(jié)奏社會中,我們被各種信息淹沒,似乎很少有機會停下來,真正思考和感受他人的痛苦與喜悅。

短視頻或許能讓我們在片刻間獲得滿足,也許偶爾看到現(xiàn)實不公的視頻,也只是當時感嘆一下,它卻無法帶給我們像書籍一樣深刻的思考和情感的積淀。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當然,讀書并非萬能,且并不代表所有人都能夠從書本中得到深刻的啟發(fā)。

但無論如何,閱讀本身所帶來的沉浸感和深度思考的能力,是任何即時娛樂方式都無法比擬的。

在這個信息化、碎片化的社會中,很多人追求速食式的消費,渴望獲取即時的滿足和刺激,這無可厚非。

但唯有閱讀,才能讓我們的思維慢下來,感受到深度的滋養(yǎng),獲得真正的精神富足。

閱讀是一種力量,它讓我們變得更加有同理心,更加敏感于他人的情感與痛苦,也更加懂得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在短視頻風靡的今天,我們不妨停下來,給自己一些時間,捧起一本書,讓思想在文字的海洋中自由漂游。

也許,我們會發(fā)現(xiàn),閱讀并非一種負擔,而是一種從心底涌現(xiàn)的力量,它能讓我們變得更加豐富、更加深刻。

堅持閱讀,不僅是為了逃離快節(jié)奏的生活,更是為了回歸內(nèi)心深處,聆聽那些被忽略的聲音,重新找回人類最本真的情感與思考。

有時間的話,就多去讀書吧,看看有深度的公眾號長文章也可以,用書本的厚度,去豐富自己的生活,墊高自己的人生。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