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乍可狂歌草澤中”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詩窮而后工”,詩人常常不顯達。可高適在唐朝詩人里,算是比較顯達的。他做過蜀州刺史,做過彭州刺史,做過淮南節(jié)度使,都是軍政大員。從他的詩歌、傳記來看,高適是一個有政治理想、有謀略的人??墒?,高適雖然在仕宦上得意,但他的平生并不得意。戴君仁的《詩選》說高適字達夫,是渤海蓨人,渤海蓨縣治所在今河北省景縣。他后來考中了有道科,差不多50歲了。

一個人人格的形成、對世界的認識,跟他的生平有密切的關(guān)系。高適雖然出生在讀書人家庭,但并不是一個顯達的仕宦家庭,他的父親曾經(jīng)做過韶州的長史,長史是一個地方的屬官。韶州在現(xiàn)在的廣東省曲江附近。他的父親很早就去世了。我們說“無父曰孤”,所以高適是少孤。因為在廣東無以為生,他們?nèi)曳祷乇狈?,一度定居在河南。高適從小就有遠大的理想,還不是說想做官,是真的對國家、對人民有一份關(guān)心。他20歲就來到長安參加考試,但沒有考中。失敗后,他就想從軍。

當時唐朝的北方有契丹、奚這些外族,聯(lián)合突厥來攻打唐朝。所以高適就到幽冀,也就是河北一帶去從軍。他到那里的時候,戰(zhàn)爭已經(jīng)失敗了,沒有得到從軍建立功業(yè)的機會,就失意地回來了。戰(zhàn)爭失敗的原因是帶兵的人沒有謀略。過了一些年后,他一個朋友講到幽冀這一帶的戰(zhàn)爭,說到主帥的驕恣,而且那個主帥為了自己立功,常常謊報軍情,就是失敗了卻謊稱勝利了。這是高適寫《燕歌行》的背景,他對戰(zhàn)爭、對邊疆有相當?shù)恼J識。

講高適的《燕歌行》之前,先看他的另一首詩——《封丘作》。其實《封丘作》寫作的時間比較晚,《燕歌行》的寫作時代比較早,但是《封丘作》里寫了他自己過去的生活,也寫了他自己的感情和志愿?!斗馇鹱鳌愤@首詩寫了高適初次做官的感受。我們說他20歲到長安考試沒有考中,想要從軍建功立業(yè)也沒能如愿。那么這一段生活是怎么樣的?他曾經(jīng)在河南躬耕,他有一首詩是這樣寫的:“蹇躓蹉跎竟不成,年過四十尚躬耕。”他說我雖然有遠大的志愿、抱負,可是我的平生不順利。你不能夠通過科舉考試,就永遠沒有做官的機會?!板寇W蹉跎竟不成”,“蹇躓”是說走路不能前行,“蹉跎”是說一直到現(xiàn)在我什么事都沒有做成。“年過四十尚躬耕”,40多歲了還沒有通過科舉考試??鬃诱f:“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p>

高適還寫過一首詩:“天長滄洲路,日暮邯鄲郭?!薄疤扉L滄洲路”,說我在河北看到那茫茫一片原野的路?!叭漳汉惞?,黃昏日暮走在河北邯鄲的路上。他后面說:“永愿拯芻蕘,孰云干鼎鑊?!彼f我一生落拓,可我永遠不放棄一個愿望。這個時候已經(jīng)差不多是天寶后期,國家已經(jīng)顯露出各種危險的癥狀了。而高適一直在下層生活,他曾經(jīng)躬耕所以他知道老百姓的這些困苦艱難?!捌c蕘”就是人民、老百姓,就是割草、砍柴的人?!罢c蕘”,就是把他們從困苦的生活中拯救出來。“孰云干鼎鑊”,“孰云”,就是豈言,敢言;“干”就是甘心;“鼎鑊”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酷刑——放在鍋里烹。他說我不敢說我敢于犧牲自己,甘冒“鼎鑊”災(zāi)難,可我要拯救國家和人民。

高適50歲左右才通過了科舉考試,他做的第一個官是什么呢?當然要從最低的官做起,所以就讓他去做封丘縣的縣尉??h尉是個什么樣的官?我們從唐詩里就可以看到,縣尉是一個受氣的官。高適一生抱著“永愿拯芻蕘,孰云干鼎鑊”的理想。而50歲左右勉強考上進士,不過是讓他來做封丘縣的縣尉。我們一定要了解他的生平,知道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才能體會他的詩歌中感發(fā)的力量。

我講過王昌齡的七言絕句的好處是以情韻勝,高適的詩當然不是沒有感情,他的詩之所以好,是以氣骨勝。什么叫作氣骨?氣的力量在哪里?講中國的文學(xué),或者講中國的哲學(xué),講中國的做人的道理,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質(zhì)素?!睹献印防镉幸欢螌iT講養(yǎng)氣的:“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睔猓乙詾槭且环N精神,是一種精神上的力量和作用?!睹献印防镞€有一段說:“志壹則動氣,氣壹則動志?!本褪侵v一個人的修養(yǎng)從何而來,氣是怎么養(yǎng)成的,氣跟志有什么關(guān)系。精神的作用和感情是互相影響的。“志壹則動氣”,志就是指情志,你的情志、你的感情要深厚專注;“壹”,是專心一致。你如果“志壹”,自然就有一種精神的作用。你就感覺到寧可赴湯蹈火,前面有千百人我都不怕。在軍隊里,在團體中,總要鼓舞士氣,精神作用起來了,情志就集中起來。所以“氣”是一種精神上的作用。

我們說高適的詩有氣。而這個氣、這種精神的作用,還不是說他感情寫得怎樣深厚,思想怎樣高超,而是一種精神作用。精神的作用從哪里表達?從做人的養(yǎng)氣、作文的養(yǎng)氣而來。這個文是廣義,包括作詩,以及其他文學(xué)的創(chuàng)作。

什么是骨呢?劉勰的《文心雕龍》里就有一篇專門講風骨,說骨是文章的結(jié)構(gòu)、句法、章法。所以你的聲調(diào)口吻,你的句法章法結(jié)合起來時,就有氣骨。高適的詩之所以有氣骨,是他的聲調(diào)口吻跟句法章法表現(xiàn)了這種精神作用。

作詩不是你要說什么,而是你怎么去說。

我們可以通過《封丘作》這首詩,體會高適的氣骨:

我本漁樵孟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乍可狂歌草澤中,寧堪作吏風塵下。

“我本漁樵孟諸野”,高適少孤,家境貧寒,總要有一個謀生的辦法,所以他種過田,也打過魚砍過柴。他在詩里寫“年過四十尚躬耕”,過了40歲還在種地躬耕。他另外一首詩有兩句,“天長滄洲路,日暮邯鄲郭”。他曾經(jīng)在河南住過,也到過河北。下面有兩句,他說“酒肆或淹留,漁樵屢棲泊”,這是我把他一首長詩中間的句子節(jié)錄下來的。他說當我從軍不成,當我失落的時候,我在天長日暮的荒涼之中,有時候就去賣酒的店鋪飲酒,“肆”,就是店鋪?!皾O樵屢棲泊”,有的時候我也去打魚,也去砍柴?!皸本褪菞?,“泊”就是停泊。我也曾經(jīng)棲身,過過漁樵的生活。所以他說“我本漁樵孟諸野”,我本來曾經(jīng)在孟諸,孟諸是現(xiàn)在河南商丘東北的一個地方,他在那里住過很長時間。

你一定要知道,作詩不是說你要說的是什么,而是怎么去說,才能把你要傳達的力量傳達出來。我們說他也過過躬耕的生活,也過過漁樵的生活。冬天農(nóng)夫不在農(nóng)田里干活了,可是燒柴火,就要上山去砍柴,夏天有空閑也可以去抓魚。所以他躬耕的生活之中,也有漁樵。可在這首詩里為什么不說“我本躬耕孟諸野”,而說“我本漁樵孟諸野”呢?這就是作詩。作詩時,你一定要指向一個中心的傳達的目的和力量。因為你如果說“我本躬耕孟諸野”,而躬耕是勤勞的,是辛苦的。可是這首詩要把他過去的生活,跟現(xiàn)在折腰侍人做縣尉的卑躬屈節(jié)的生活做一個對比,所以他要強調(diào)的是從前生活的自由。

“乍可狂歌草澤中,寧堪作吏風塵下。”“乍可”就是只可。像我這樣喜歡自由的人,是只可以狂歌在草澤中的?!皩帯本褪恰澳摹?;“堪”,是忍受;“作吏”,做一個卑微的小吏。在這種風塵的、官僚的社會之下,我哪能忍受做這種官吏。既然做了官吏,我本來想“只言小邑無所為”,“只言”,我只道,我本來以為,我只以為。這里有一個層次,他說我本來是瀟灑慣了,我的個性不適合做官。這是第一個不適合。那么既然做了官,“只言小邑無所為”,我本以為到封丘縣里做一個小縣尉,雖然不合我的個性,不能夠施展我對國家的政治理想,可是頂多是無可作為。“無所為”,是說無可作為。

“公門百事皆有期”,我以為政府的衙門里面“皆有期”,應(yīng)該有一個固定的規(guī)章??墒俏夷睦锵氲?,只是奉公守法,做個安分卑微的官吏都不成?!鞍萦L官心欲碎,鞭撻黎庶令人悲”,做一個小縣尉,每天要拜迎官長,卑躬屈節(jié),這樣的生活使我內(nèi)心非常悲哀,我怎么過這樣的生活?如果只是如此倒也罷了,后面還有一句,“鞭撻黎庶令人悲”。我不僅要幫助長官作威作福,他還命令我去做一些不合法的、欺壓良民百姓的事情?!氨迵椤本褪怯帽拮映榇?。“黎庶”,就是百姓、眾人。黎,本來是說黑色的。秦始皇的時候把所有的老百姓都叫作黔首,黑頭發(fā)的,就是黔首,就是黎民?!笆笔潜姸嗟囊馑?。

接下來他說“歸來向家問妻子,舉家盡笑今如此”,我回到家里,對著我的妻子兒女,大家都笑我:你當年志意遠大,你的理想抱負呢?你現(xiàn)在怎么過這樣的生活?“生事應(yīng)須南畝田,世情付與東流水?!蔽以僖膊幌胱鲞@樣的官,過這樣的生活,還是回去種田的好?!笆狼楦杜c東流水”,他所謂的“世情”指的是一般人所追求的仕宦之情。他說這種做官的感情,我從此要和它撇清,寧可回去種田。

可是“夢想舊山安在哉,為銜君命且遲回”,我夢想有一個舊山,能夠回去開山種田。所以陶淵明說我不干了,我歸去來兮,因為我有田園,我有我回去可以種的田地。但是如果你沒有田地,你回到哪里去?“夢想舊山安在哉,為銜君命且遲回”?!般暋保强谥秀曋囊馑?,就是說接受著君命,到封丘縣去做縣尉是上面派給我的任務(wù),雖然我不愿意干,可也無可奈何,回去也沒有真正種的田了。我怎么辦呢?所以“為銜君命且遲回”。

“乃知梅福徒為爾”,他說我現(xiàn)在就想著,古人所傳說的梅福的話,“徒”是徒然,“爾”是如此,徒然地如此說。梅福是西漢末年人,做過南昌縣的縣尉。當王莽專權(quán)的時候,他拋棄了官職也拋棄了家庭,出走了。當時傳說他成了仙,可是后來有人在會稽看見他。“徒為爾”,就是說空空這樣做的。他說去求仙,可這是一句謊話?!稗D(zhuǎn)憶陶潛歸去來”,我反而懷念像陶淵明所說的歸去來,真的回去種田。所以高適就辭去封丘縣的縣尉。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高適的“負氣敢言”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高適后來流落各地很久,有人把他推舉給當時有名的將軍哥舒翰做掌書記——一個秘書之類的職務(wù)。哥舒翰是唐朝有名的大將。跟安祿山一樣,都是少數(shù)民族,驍勇善戰(zhàn)。哥舒翰曾經(jīng)做過河西節(jié)度使,河西走廊在中國西北。因為節(jié)度使是帶兵的,高適就參加了軍隊的幕府,在幕府之下做官。后來哥舒翰因為生病回到長安。高適隨同回到長安后,做過拾遺的職務(wù)。拾遺是諫官,如果國家有什么政治上的缺失,他可以諫勸。

后來安祿山從河北的范陽起兵,向長安進攻。那時,軍事上的一個關(guān)防要道就是潼關(guān),所以需要一個很好的將領(lǐng)來防守。當時唐玄宗就派哥舒翰帶兵去守潼關(guān)。哥舒翰本來不肯接受這個職務(wù),因為他生病了,也年老了,但玄宗想不起別的比他更好的人,就一定讓他去。哥舒翰去了后,在潼關(guān)打過勝仗,防止安祿山叛軍的進攻??墒钱斍閯萦幸稽c好轉(zhuǎn)的時候,玄宗聽了楊國忠的話,命令哥舒翰出兵進攻。哥舒翰不肯出兵,他覺得安祿山準備了這么多年才起兵,不是沒有防備的,應(yīng)該固守潼關(guān),因為潼關(guān)一破,長安就不保。他覺得應(yīng)該守住潼關(guān),另外派兵搗毀安祿山在河北范陽的巢穴??墒切谏罹泳胖刂畠?nèi),哪里懂得作戰(zhàn)的形勢,逼他非出兵不可。據(jù)說出兵前,哥舒翰拊膺痛哭,說我們出去必敗,長安必定不守。后來一戰(zhàn)果然大敗,潼關(guān)失陷了,長安也就不守了。

這時高適就從潼關(guān)回來面見玄宗。高適不是在長安見玄宗,而是在玄宗從長安到四川逃亡的路上。高適見他,說你的潼關(guān)出兵命令是錯誤的,現(xiàn)在又犯了一個大錯誤——讓所有的王子領(lǐng)兵分守各地。高適勸告玄宗不應(yīng)該這樣做,但玄宗不聽,后來發(fā)生了永王璘起兵的事件。玄宗逃走時,肅宗是太子,但那時還沒有即位。在當時“六軍不發(fā)無奈何,宛轉(zhuǎn)蛾眉馬前死”的嚴峻情勢下,玄宗說要傳位給肅宗,可是沒有真正舉行傳位儀式。而不久后,玄宗跟肅宗父子間有一點猜忌,所以玄宗就發(fā)令讓所有的王子分守各地。這就種下了后來永王璘起兵叛亂,跟肅宗發(fā)生戰(zhàn)爭的一個原因。

后來高適就在肅宗的手下了,肅宗任用高適為淮南節(jié)度使,還讓他做了兵馬大元帥揚州大都督府手下的一個長史,所以高適有軍權(quán)。在肅宗跟永王璘打仗時,據(jù)說那一切的謀略,有高適相當大的功勞,所以永王璘叛亂很快就平定了。這證明高適不是空口說有政治理想,他果然有政治上的本領(lǐng)。他一方面在軍政上有謀略,而且他從潼關(guān)趕回來,在玄宗逃難的路上對他直言勸告,歷史上說高適是“負氣敢言”。“負氣”是一個人很喜歡意氣用事;“敢言”,有勇氣、喜歡說正直的話。高適有軍政謀略,又“負氣敢言”,就招來嫉恨,尤其是肅宗左右宦官的嫉恨。所以肅宗就免去了高適的軍權(quán),讓他做太子少詹事。職位很高,可這是一個文官,沒有實權(quán)。高適在肅宗跟永王璘的爭戰(zhàn)中,有過很好的表現(xiàn),可是在平定安史之亂這個更重要的戰(zhàn)爭上,他沒能有更大的成就,因為被免了軍權(quán)。等安史之亂平定,長安也收復(fù)了,肅宗還朝后對高適還是很信任的,讓他做過彭州刺史,做過蜀州刺史。所以高適在唐朝詩人里,官職是比較高的。

我屢次談過高適詩的好處在他的“氣骨”。高適的“氣骨”好,是說他的聲調(diào)好,還有敘述時語法跟結(jié)構(gòu)的作用。

中國詩最基本的作法有賦比興三種。賦是直言其事,即物即事,直接敘述,不假借景物。比跟興是兩種感發(fā),都在于情韻與形象的結(jié)合,常用的是大自然的形象跟景物結(jié)合。為什么要用景物的形象呢?一般說來,詩有一種直接的、所謂美感的感受,不屬于理性,也不屬于知解。如果詩只是說明一件事,那么用散文寫就好了,但減少了詩的意味。詩一定要有一種直覺的、感受上的感動。好詩就是作者傳達出感動的力量,使讀者引起感動,這才是一個作品的完成。我以前也講過西方的接受美學(xué),一個作品如果沒有經(jīng)過讀者的欣賞跟反應(yīng),它只是藝術(shù)的成品,不是美感的對象。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賦體詩如何傳遞感動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情景交融的比興的詩篇,是用形象來表現(xiàn)感動。賦體是直接說的,要在敘述的賦體之中帶著感動,一定要在聲調(diào)跟語法結(jié)構(gòu)之中傳達出感動來。高適的《燕歌行》就在這方面?zhèn)鬟_出感動。

《燕歌行》前面有一個序,敘述作者作詩的緣起:

開元二十六年,客有從御史大夫張公出塞而還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開元二十六年,有一個朋友跟從御史大夫張守珪出塞作戰(zhàn)而后回來,作了一首詩。那時契丹跟奚族的人,在中國的河北幽燕一帶侵略,所以他的詩叫《燕歌行》。就把這首詩給高適看。“適”是高適的名字,他對于征戍、從軍、打仗的事情很有一些感慨。所以他就寫了這首詩,“因而和焉”,回應(yīng)友人。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眱蓚€“漢”字的呼應(yīng),傳達出什么?詩人說“漢家”有“煙塵在東北”,“漢將”就應(yīng)該“辭家破殘賊”,聲調(diào)、結(jié)構(gòu)在呼應(yīng)。漢朝是歷史上很強大的朝代,所以常常自稱為漢,“漢家”就是國家?!盁焿m在東北”,“煙塵”代表戰(zhàn)爭。符號學(xué)上說,符號可以引起讀者很多聯(lián)想。因為戰(zhàn)爭要傳遞警報,要點烽煙。烽火臺白天點狼糞報警,這是“煙”?!皦m”更容易聯(lián)想,戰(zhàn)馬戰(zhàn)車奔馳,所以塵土飛揚?!皾h家煙塵在東北”,有烽煙、有塵土就代表戰(zhàn)爭,在敘述之中也有形象。

說“漢家戰(zhàn)爭在東北”,當然可以??墒菦]用“戰(zhàn)爭”,而是用代表戰(zhàn)爭的兩個形象,這是高適的詩為什么好的一個緣故。既然有戰(zhàn)爭警報了,“漢將”作為國家的將軍,就“辭家破殘賊”。“漢將”跟“漢家”是呼應(yīng)的相承,而“辭家破殘賊”,就是他的說法。哪一個人不顧念他的父母、妻子、兒女呢?現(xiàn)在為了報效國家,辭別了自己的家?!稗o家”代表著報國犧牲的決心。

這首詩題目叫《燕歌行》,本是樂府詩題。樂府詩的來源,有民間歌曲,有士大夫的作品。為什么叫《燕歌行》?它的內(nèi)容本來是寫征人,就是去打仗的人。征人遠戍于燕,燕是中國的北方,那個時候常常有外族侵略,有戰(zhàn)爭?!笆本褪鞘剡叄瑥娜撕透?,戈是武器——一個人背著槍站在那里。征人遠戍,離開他的妻子,所以《燕歌行》就是征夫思婦之詞,寫遠征的丈夫跟家里妻子的懷念之情。

三國時代曹丕的《燕歌行》,是從思婦方面來說的,“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雁南翔……何為淹留寄他方,賤妾煢煢守空房?!备哌m的時代,《燕歌行》已經(jīng)不能夠伴隨音樂來歌唱了。雖然用了樂府詩題,還是寫征夫思婦,可是高適把重點轉(zhuǎn)移了,不是在思婦這一面,而是在征夫這一面。

他從征夫說起,“男兒本自重橫行”,男子漢大丈夫志在四方,豈能株守家園?“本自”,本來就應(yīng)該,男兒生下來就應(yīng)該保衛(wèi)國家,志在四方,建功立業(yè),有這樣的志愿,所以“重橫行”。我們說一個人“橫行鄉(xiāng)里”,是說他在自己的故鄉(xiāng)“橫行”,不守法欺壓良民百姓??蛇@里是縱橫馳騁之意。你騎著馬,天南海北沒有不能去的地方,就是縱橫。“縱”是南北方向,“橫”是東西方向,“縱橫”就是四方的意思。高適的詩傳達感動的力量,是用他的語氣跟口吻?!澳袃罕咀灾貦M行”,“重”就是看重,以此為好,以此為美。男兒看重的是縱橫馳騁,建功立業(yè)。

“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鄙弦痪涫悄袃海乱痪涫翘熳?。從兩方面來說:作為男子,你應(yīng)該報國;作為君主,對于報國的人,就應(yīng)該有酬勞?!澳袃罕咀灾貦M行”,不是為了天子的酬勞而去出征的;可是天子也“非常賜顏色”,這是結(jié)果,天子對這些出征打仗帶兵的將帥有很厚的賞賜?!邦伾北緛碇敢粋€人的面部表情,喜怒哀樂。我們講魏晉之間的詩人阮籍,說他能夠做青白眼。好朋友來了,他就用黑眼珠看人;他不喜歡的人來了,就把眼睛翻上去,白眼對人。“天子非常賜顏色”,是說天子對于這些勇于保衛(wèi)國家的人和顏悅色,有恩寵。這四句把一個男子保衛(wèi)國家、建功立業(yè),寫得真是慷慨激昂,勇氣百倍。

“摐金伐鼓下榆關(guān)”,“摐”是敲擊的意思,“摐”跟“伐”都是敲擊、敲打的意思。那么“金”跟“鼓”,我們講李太白的時候也提到“曉戰(zhàn)隨金鼓,宵眠抱玉鞍”?!敖稹北硎就V?、后退,而“鼓”表示前進、進攻。在戰(zhàn)場上指揮,發(fā)號施令,旗子指揮方向,鳴金或敲鼓的聲音指揮后退或前進。這幾句寫的是軍隊的聲容之壯。

“下榆關(guān)”,經(jīng)過了榆關(guān),就是現(xiàn)在的山海關(guān)。契丹跟奚人的侵犯是在幽冀一帶,當時唐朝首都在長安,要從長安往幽冀前進,經(jīng)過山海關(guān)。古代如果從都城出發(fā)到別的地方去,常常都是用“下”。我們到京城、都城說“上”京,到鄉(xiāng)下去說“下”鄉(xiāng)。古代的首都多建在北方,南方離首都比較遠,所以到江南就說“下江南”,就是以都城的所在為貴為上。

“旌旆逶迤碣石間”,“旌旆”就是旌旗,形容旗子的多姿多彩?!板藻啤笔且慌乓魂犎私舆B不斷的樣子。在哪里?在碣石之間,碣石是碣石山,在河北昌黎縣附近,渤海邊上。軍隊要到幽冀去作戰(zhàn),所以“旌旆逶迤”經(jīng)過了碣石山間,上面旌旗招展。他雖然是在敘述,可是敘述間也結(jié)合了形象。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燕歌行》如何對句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古體詩的歌行不要求嚴格的對句,可是高適的這首詩,雖然不是嚴格的對句,上句跟下句總有一個呼應(yīng),不是字面上的相對,而是本質(zhì)上的相對?!澳袃罕咀灾貦M行,天子非常賜顏色”,一個是征夫,一個是天子?!皳溄鸱ス南掠荜P(guān)”是聲音,“旌旆逶迤碣石間”是畫面,都是相稱的,在松散之中有嚴整。詩為什么好?為什么壞?不在于你說的是什么,而是你怎么樣去說,才有這么大的感發(fā)力量。

后面還是相對的:“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币粋€是校尉,一個是單于。校尉指軍人,單于是匈奴的首領(lǐng)?!皾h家煙塵在東北”,有戰(zhàn)爭發(fā)生,校尉要傳遞“羽書”。“羽書”就是戰(zhàn)爭告警的書信,這告警是十分緊急的,要用一個特殊標志,讓人一看就知道是緊急的信。古代信函有時是木做的,把一片絲綢放在里面,兩片木頭合起來,上面綁上繩子。怎么表示緊急呢?上面插羽毛,就叫羽書。羽書如何?“飛瀚?!保板!笔谴笃纳衬?,沙浪的起伏就像海一樣?!靶N居饡w瀚?!?,告警書信因為插著羽毛,所以像飛一樣緊急,經(jīng)過了沙漠,飛到了中央政府。

羽書說什么?“單于獵火照狼山”。匈奴以游獵為生,常常缺少糧食,秋冬就假借游獵的名義,帶著大批人馬侵略邊疆,搶奪糧食。所以說是“獵火”,晚上還打著火把,就照在狼山。狼山是一個地名,有人說是白狼山,“白狼河北音書斷”;有人說狼山也有一個別名,叫狼居胥,是北方一座山的名字。

“漢家煙塵”四句寫戰(zhàn)爭的發(fā)生?!皳溄鸱ス摹彼木涫潜容^現(xiàn)實的,寫戰(zhàn)爭興起,軍隊出發(fā)了。下面再換一個韻。一段一段地換韻,一段一段地轉(zhuǎn)變場面,轉(zhuǎn)變景色,轉(zhuǎn)變情緒。它是情隨聲轉(zhuǎn),景物跟情勢隨著聲音的轉(zhuǎn)變就變了,所以后面又換了一個韻,“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這就是高適了。高適真正經(jīng)歷過邊疆的生活,有親眼看到的經(jīng)驗。這首詩是朋友告訴他北方戰(zhàn)場上一些真實情況。所以前面說得很好:“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北緛硎琴澝赖脑?,“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是說你要保衛(wèi)邊疆,勇于犧牲。詩的妙處就妙在這里,在歌頌贊美之間,它隱藏了、暗示了、準備了下半首詩的一種諷刺的情意,在前面的贊美之中隱藏埋伏下這個情意。“橫行”是說我們?nèi)コ稣髁?,縱橫馳騁?!疤熳臃浅Yn顏色”,說天子對你非??粗?,有很大的恩寵,這是好的意思??墒窃凇百n顏色”之中,也暗示了這個人得到天子的寵愛就會驕恣。我們說“情隨韻轉(zhuǎn)”,感情、敘述、內(nèi)容的情意,隨著聲韻而轉(zhuǎn)變??墒且粋€個的轉(zhuǎn)變之中不是沒有連貫,不是沒有呼應(yīng)。所以他說真的來到邊疆了,“山川蕭條極邊土”,塞外的山川一片荒涼。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邊塞詩產(chǎn)生的歷史背景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唐朝邊塞詩的產(chǎn)生,有它的時代背景。唐朝不管是在商業(yè)上,還是在戰(zhàn)爭上,跟東北、西北的外族發(fā)生了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唐朝的詩人,有不少曾經(jīng)到過邊塞:有的人是因為失意,考進士考不上去當兵了;有的人是文官做得很高了,天子讓他帶兵出征。所以不管失意也好,得意也好,唐朝有很多詩人來到邊塞,所以才有這么多邊塞詩歌,反映了這么多邊塞風光、景色跟情勢。

“山川蕭條極邊土”,你來到這么一個荒遠蕭條的地方,過著什么樣的生活?“胡騎憑陵雜風雨”,外族被稱為胡人,是一個總稱,本來南蠻北狄、東夷西戎,對于東西南北的外族有不同的名稱。胡人都是騎馬善射的,“胡騎”是胡人的馬隊。什么叫“憑陵”?“憑”是憑借,“陵”是欺凌,就是有所憑借,依仗著自己的強盛而欺壓欺凌。胡人善騎射,而漢族的兵沒有他們熟練,所以胡騎就仗著強勢來攻擊我們。攻擊的聲勢之大,吶喊、射箭如狂風暴雨??墒沁@里不是說聲勢之大“如同”狂風暴雨,是說“雜”風雨——他們的攻擊像風雨,而當時戰(zhàn)場上也果然有狂風暴雨。所以“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是寫戰(zhàn)爭的激烈。

“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在蕭條的戰(zhàn)場上,在狂風暴雨的戰(zhàn)爭中,在前線,“美人帳下猶歌舞”。

我這里講一講唐朝軍中康樂的情況。我們都知道王昌齡的《從軍行》里有一首:“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guān)山離別情。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边@就是軍中康樂活動。

“琵琶起舞換新聲”,軍士們有人彈著琵琶,還有人站起來跳舞??墒撬麄冊谶呹P(guān),不管換了多少支曲子,“總是關(guān)山離別情”,都引起在關(guān)山之外遠方戍守的戰(zhàn)士懷念故鄉(xiāng)家人的離愁別恨。抬頭一看,是“高高秋月照長城”?!扒貢r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底下還有“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在繚亂的邊愁之中,在懷念故鄉(xiāng)的感情之中,抬頭一看是“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月亮還是千百年前的月亮,長城還是千百年前古人所造的長城?!瓣P(guān)”就是長城的關(guān)卡。可是從古到今,有多少戰(zhàn)爭的死亡,有多少生離死別的悲恨?!叭f里長征人未還”,遠征的人在萬里之外,多少人永遠不能回到故鄉(xiāng)。

“大漠窮秋塞草腓”,廣大荒涼的大漠;“窮秋”,到了晚秋,很荒涼的秋天。“塞草”邊疆上的草,“腓”是病,邊疆的草病了?!半琛弊之敳∽种v,本來是出自《詩經(jīng)·四月》,有這樣兩句:“秋日凄凄,百卉具腓?!闭f秋天的氣候這么蕭瑟凄涼,所有的花草都病了,“腓”就是植物枯萎、衰落的樣子?!按竽F秋塞草腓”是大自然的背景。人世的背景呢?“孤城落日斗兵稀”,因為是塞外防守,有一個城關(guān)在那里,孤城落日。打了一天的仗,已經(jīng)快停下了,所以“斗兵稀”。打仗的戰(zhàn)士,已經(jīng)“軍前半死生”,一半在戰(zhàn)場上犧牲了,剩下的不多了。

“身當恩遇恒輕敵,力盡關(guān)山未解圍?!闭f的是主帥。因為主帥得到皇帝的寵幸,“身當恩遇”,“恩”是指皇帝對他的恩寵,“當”是說他蒙受著。你不要忘記,高適的詩一定要呼應(yīng),不但是前后兩句的呼應(yīng),整個章法、篇法都是呼應(yīng)的。回頭看開頭的幾句:“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卑凑諝v史上的背景說起來,本來在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名將張守珪曾經(jīng)跟契丹打了一仗,勝利了,“殺獲甚眾”,所以皇帝是很寵幸他的??墒情_元二十六年,張守珪再去打仗,開頭是勝的,后來失敗了,而他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不失去皇帝的恩寵,就謊報軍情,不肯真誠地說他失敗了,據(jù)說這首詩是為這件事而作的?!吧懋敹饔龊爿p敵”,因為他打過勝仗,得到皇帝的恩寵,所以是一個驕傲的有恩遇的人,“恒”是常常,“輕敵”是看輕敵人。真正的戰(zhàn)略計劃、安排都不周密,隨隨便便就把戰(zhàn)士派出去打仗?!傲ΡM關(guān)山未解圍”,兵士們在關(guān)山用盡了力量也不能突出重圍,所以失敗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燕歌行》的駢散結(jié)合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yīng)啼別離后”,這是一個轉(zhuǎn)折,前面都是寫戰(zhàn)場上,從戰(zhàn)場怎么跑到閨中?所以這兩句是對句。七言古詩本來不需要對句,可是高適常常中間用一些對偶的句子,使詩在松散之中有了嚴密、整齊的感覺。其實不單是寫詩,你要注意到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中散跟駢的配合,直敘與形象的配合。“駢”字本來是馬并馬,就是對著、并行的。完全用散的,文章就太散了;完全用駢的,又太死板了,所以駢散要配合。完全敘述,也是太散漫了;完全用形象,又太死板了。那些以形象為美的詩,像王昌齡的“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說是“高高秋月照長城”,可是中間也有敘述,也有“撩亂邊愁聽不盡”。而且王昌齡寫宮中那些得不到皇帝寵愛的女子的哀怨,說“玉顏不及寒鴉色”,玉顏、寒鴉、日影都是用形象來比喻的,可是你說“不及”“猶帶”就是口吻了——我還比不上,它還帶著。所以詩的好壞,以形象為主的詩里也要假借敘述的口吻來傳達感發(fā)的力量;以敘述為主,像高適這樣的詩,也要結(jié)合著形象。在散體里要有對偶的句子,對偶里要有散體的句子。不但詩歌如此,文章也是如此。

高適的詩有時候是散的,有時候是駢的。他的重點是寫塞外、寫戰(zhàn)場,可是現(xiàn)在要跟閨中做一個對比?!拌F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yīng)啼別離后。”“鐵衣”是戰(zhàn)士,是征夫;“玉箸”是思婦,是妻子?!坝耋纭笔鞘裁礀|西呢?是女子的涕淚。淚是眼中的,涕是鼻中分泌的??墒俏膶W(xué)要美化,說“鐵衣遠戍辛勤久,涕淚應(yīng)啼別離后”,這當然也不錯??墒敲髡f就不好,所以換一下。兩條鼻涕流下來,灰灰白白的,不好,所以“玉箸”是詩人的美化,好像兩根玉筷子一樣。

“少婦城南欲斷腸”,是接著“玉箸”說的。那個年輕的妻子,為什么在城南?我說過中國的詩,一定要結(jié)合著文化背景來看。在中國,你一說東風,就是春天的風;北風,就是冬天的風。在唐朝的詩歌里,城南就是思婦所住的地方。原因是多方面的,從地理形勢來說,你去看一看長安地圖,唐代皇宮跟各級中央政府在中間正北的地方。唐朝的街區(qū)都是四四方方的,所以叫“坊”,一般老百姓住在城南。從歷史文化上來說,把城南指為思婦所在的地方,從初唐就如此了,沈佺期有一首七言律詩《獨不見》,里面有這么兩句,“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白狼河”是征夫打仗的地方,丈夫在白狼河打仗,這么久都沒有消息?!暗P城南”,長安古代叫鳳城,所以妻子在長安的城南,在秋天的夜晚懷念她的丈夫,不能成眠。所以地理上的原因,是思婦住在城南;文化上的原因,唐朝總是把思婦的背景安在城南。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yīng)啼別離后。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打仗的征夫在北方的邊疆,他難道不懷念妻子?他當然也回首遙望他的家鄉(xiāng)??墒恰翱栈厥住?,他白白地回首、懷念,沒有辦法回來。這四句,“鐵衣”是征夫,“玉箸”是思婦;“城南”是思婦,“薊北”是征夫,就是用對句,用張力,增加了感動人的力量。可是高適的詩畢竟是以征夫為主的,所以他寫了征夫和妻子兩方面的懷念,點明了思婦之后,就又轉(zhuǎn)回來。“邊庭飄飖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少婦懷念征夫,征夫也懷念妻子,可是“邊庭”,邊疆這么遙遠,“飄飖”是說非常遙遠的樣子;“那可度”,我怎么可以隨便回去呢?“絕域蒼茫更何有”,在一個天涯海角、與家人妻子都隔絕得非常邊遠的地方;“蒼茫”,一片荒涼。在相思懷念的悲哀之中,在打仗的危險艱難之中,在絕域蒼茫之中,想回到城南,卻不能回去。眼前看到的是什么?“殺氣三時作陣云,寒聲一夜傳刁斗?!币彩怯脤ε嫉木渥訉憫?zhàn)場上的生活。戰(zhàn)場上殺氣騰騰,煙塵滾滾?!皻馊龝r”,三時是說早、午、晚,整天的意思。從早到晚,整天不斷絕的,那些煙塵就跟天上的陰云結(jié)合成了戰(zhàn)場上的陣云。戰(zhàn)場上的云彩跟江南花開草長之地的云彩有什么不同?歐陽修的詞說“雪云乍變春云簇,漸覺年華堪送目”,“雪云”跟“春云”是不同的,現(xiàn)在又出來一個“陣云”。戰(zhàn)場上的云彩有什么不同?在煙塵滾滾之中黃沙蔽天,那個云彩真的是殺氣騰騰。“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jié)從來豈顧勛?!被仡^相看,看見的都是刀槍的白光閃閃。這些戰(zhàn)士“死節(jié)”,為了保衛(wèi)國家的節(jié)義,而在戰(zhàn)場上死去。有幾個人建立了功勛,有幾個人封侯作帥?“死節(jié)從來豈顧勛”,一將功成萬骨枯,死去的那些人哪個立了功勛?都是無名的將士。

“君不見沙場征戰(zhàn)苦”,在沙場上打仗是這樣辛苦,難道你不應(yīng)該愛護你的兵士?所以他說“至今猶憶李將軍”。到現(xiàn)在還很懷念李將軍。李將軍是漢武帝時的名將李廣?!妒酚洝防镉小独顚④娏袀鳌罚f李廣非常愛護他的兵士,行軍到絕域、到沙漠,沒有水喝,發(fā)現(xiàn)了一潭水,李廣要等所有的戰(zhàn)士都喝過了,他才肯去喝,所以李廣在歷史上是以愛護將士出名的,所以說“君不見沙場征戰(zhàn)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高適《燕歌行》這首詩的題目是樂府詩題。樂府沒有嚴格的平仄對偶,高適這首詩有氣骨、有氣勢,而形成氣勢的重要因素是聲調(diào)跟敘述的口吻,口吻的形成又跟句法、章法有很密切的關(guān)系。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高適詩中的句法與“語碼”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們來看《燕歌行》的后半部分: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yīng)啼別離后。

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

邊庭飄飖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

殺氣三時作陣云,寒聲一夜傳刁斗。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jié)從來豈顧勛。

君不見沙場征戰(zhàn)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這首詩里面是有換韻的。“鐵衣遠戍辛勤久”,這里換了一個韻。前面“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guān)山未解圍”,腓、稀、圍是一個韻?,F(xiàn)在我們說換韻后的句法。換韻后這一大段,不是對偶,而是駢句。對偶很嚴格,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詞性要相同,平仄要相反。駢句就是兩個相并行的、分量上輕重相等的句子?!斑h戍”跟“應(yīng)啼”不是嚴格的對句,“遠”是遠近,形容詞,“戍”可以做名詞,戍邊的人;也可以做動詞,去戍邊的意思?!靶燎凇笔切稳菰~,可“別離”是動詞,“鐵”是名詞,“玉”是名詞,“衣”跟“箸”都是名詞,它不像有的詩對得那么整齊,它是并行的句子。

“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這兩句對得很工整。“少婦”對“征人”,“城南”對“薊北”,“斷腸”對“回首”?!斑呁ワh飖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邊庭”跟“絕域”都是邊塞的戰(zhàn)場?!帮h飖”跟“蒼茫”是對舉的。下一句是駢句,也是對偶,“殺氣三時作陣云,寒聲一夜傳刁斗”?!皻狻备昂暋笔窍鄬Φ?;“三時”跟“一夜”是相對的,三是數(shù)目,一也是數(shù)目;“陣云”跟“刁斗”是相對的?!暗蠖贰眱蓚€字來自《史記·李將軍列傳》,這首詩最后兩句是“君不見沙場征戰(zhàn)苦,至今猶憶李將軍”。所以他寫詩寫到后一半時,想到的是李將軍。

李將軍是李廣,他待他的兵士非常仁愛,《史記·李將軍列傳》講到一件事情,說當時有另外一個將軍,叫作程不識,也善于帶兵,可是帶兵方法跟李廣不同。李廣是以他的德愛來感動兵士,程不識是以他的軍令、軍威來約束士兵。說李廣軍中不用刁斗,程不識的軍隊一定要有刁斗。

刁斗是什么東西呢?是一個鐵做的容器,可以裝一斗米來煮飯。晝“用以炊”,像大鐵鍋一樣用來做飯。夜“擊以巡”,擊是敲,巡是視察。李廣以他的德愛,使士卒愿意服從,不用監(jiān)視,不用巡情視察,兵士們自然就是守法的??墒浅滩蛔R的軍隊,就一定要敲著刁斗去巡視。

古人寫詩,凡是寫軍隊,常常寫到刁斗。南宋陸游,就是陸放翁,曾經(jīng)寫過一首詩,有這樣幾句:“日暮風煙傳隴上,秋高刁斗落云間。三秦父老應(yīng)惆悵,不見王師出散關(guān)。”陸放翁一度在軍中服務(wù),駐守在大散關(guān)附近,是由四川到陜西所經(jīng)過的地方。陜西已經(jīng)被金人占領(lǐng)了,他來到跟敵軍分界的地方,“日暮風煙傳隴上”,每當黃昏的時候,有朦朧的煙靄和晚風,從大散關(guān)這邊傳到大散關(guān)那邊,從隴上籠罩過去,就是風煙相連接。

“風煙”是從哪里來的?我好像在“跑野馬”,但我講文學(xué),一個語碼,一個標志符號,在傳統(tǒng)文化背景之中,你一用它就引起一串聯(lián)想。這個詩為什么好?為什么使我們感動?因為我們看到這首詩時,就想到一串詩。

杜甫有這樣兩句詩:“瞿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杜甫晚年在四川,他說我的身體在瞿塘峽口,可是我心里所懷念的是長安的曲江江頭?,F(xiàn)在是秋天,我雖然不能回到曲江,可我們這里的風可以吹過去。

煙云的籠罩可以把萬里都連接起來,所以“萬里風煙接素秋”。風煙的相接,代表我的關(guān)心。李白有一首送杜甫的詩:“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蔽覀兛傊v杜甫懷念李白,其實李白也懷念杜甫的。他說我懷念你的感情,就像眼前汶水的流水,浩浩蕩蕩,大片的水代表我深厚的感情?!凹哪险鳌?,我把懷念你的感情寄托在流水之上,一直向南遠遠流去,我的感情也隨它流到你那里去。

“南征”,這個“征”就是遠行,到遠方去。我們的感情借著流水、借著風煙,使兩個地方聯(lián)結(jié)起來了。所以“日暮風煙傳隴上”,我是關(guān)心淪陷區(qū)人民的,“秋高刁斗落云間”,我在軍中,晚上有敲刁斗的聲音,我們說“秋高氣爽”,秋天的時候天空顯得很高遠,所以覺得刁斗的聲音都飄到高空里面去了。那么中原的父老,在大散關(guān)那邊被敵人占領(lǐng)的地方,他們應(yīng)該惆悵。只隔著一個大散關(guān),為什么國家的軍隊不來收復(fù)這塊淪陷的地方?怎么“不見王師出散關(guān)”?這是陸放翁忠愛的表現(xiàn)。我現(xiàn)在要講的是什么?是高適所說的“殺氣三時作陣云,寒聲一夜傳刁斗”?!昂曇灰埂?,這是戰(zhàn)場里的感受跟氣象,冬天的時候,那個聲音傳得更遠更響亮。“寒聲一夜”,所以“傳刁斗”。而且你聯(lián)想到陸放翁的詩,“秋高刁斗落云間”,聲音傳播得高遠。高適把戰(zhàn)場上的艱難、辛苦、寒冷,用對偶的句子表現(xiàn)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