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產品普及的時代,手機成了不少家長和孩子之間的“矛盾導火索”。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很多家長視手機為洪水猛獸,想盡辦法限制孩子使用手機,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
圍堵不如疏通,引導優(yōu)于壓制。
現如今,孩子接觸手機的機會越來越多,手機里豐富的內容對他們有著極大的吸引力。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有些家長擔心孩子沉迷手機影響學習、視力,于是采取強硬措施,比如:沒收手機、限制使用時間,但這樣做可能會引發(fā)孩子的逆反心理,導致親子關系緊張。
與其嚴防死守,不如換個思路,對孩子進行正確引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比如,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手機使用規(guī)則,明確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長、可以使用的時間段以及使用手機時能做的事情。
像做完作業(yè)后,可以玩半小時手機放松一下,且只能玩益智類游戲或者查閱學習資料,通過這種方式,讓孩子學會自我約束,培養(yǎng)時間管理能力。
同時,家長還可以引導孩子發(fā)現手機的正向價值。現在有很多優(yōu)質的學習APP,能幫助孩子拓寬知識面;一些運動類APP可以鼓勵孩子參與體育鍛煉,提升身體素質。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家長可以陪著孩子一起探索這些有益的應用,讓孩子明白手機不只是娛樂工具,更是學習和成長的好幫手。
而且,家長自身的行為也很重要。如果家長總是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卻要求孩子遠離手機,這顯然缺乏說服力。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家長要以身作則,減少在孩子面前使用手機的頻率,多和孩子一起參與戶外活動、親子閱讀等,豐富孩子的課余生活,讓孩子從手機的虛擬世界中走出來,感受現實生活的樂趣。
當家長用疏通和引導的方式對待孩子使用手機的問題時,不僅能減少親子間的沖突,還能讓孩子學會合理使用手機,實現自我成長。
在這個過程中,親子關系也會更加和諧,真正迎來“母慈子孝的一天”。
圖片來源于網絡,若涉及侵權請聯系刪。
推薦更多精彩文章: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