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地方的高中陸陸續(xù)續(xù)取消晚自習,還落實周末雙休了。家長群里爭論得特別激烈,學生心里也是各種滋味都有,社會各界都把目光聚焦到這件事上了。
從實際情況看,農村孩子受這個政策的影響特別明顯。本來城鄉(xiāng)教育資源的差距就特別大,取消晚自習和實行雙休政策,對農村學生來說,就好像把一扇很重要的“追趕大門”給關上了。

城里孩子下了晚自習,能緊接著得到家長輔導,或者去參加課外培訓??赊r村孩子呢,只能靠教室里那盞不太亮的燈光繼續(xù)學習。這種差別,在家長群的聊天記錄里體現得特別明顯。城市的家長們熱烈討論著怎么請私教,怎么利用多出來的自由時間給孩子查缺補漏。但農村家長卻在發(fā)愁,每個月得多跑六趟縣城去接送孩子。他們的焦慮都快從屏幕里冒出來了 —— 家里地里的莊稼沒人照看怎么辦?在工地上干活的活計誰來頂替?
晚自習對農村學生來說,就像是現實版的 “共享家教”。重點班的學霸給大家講題,比有些收費特別貴的網課還好用,講得又生動又實用。老師辦公室門口,學生排著隊請教問題,那隊伍長度,一點都不比網紅奶茶店門口排隊的人少。這些在校園里看似平常的場景,其實是農村孩子獲取知識很重要的途徑。但是政策一下子全面推行,這些看不見的教育資源一下子就沒了,就好像把農村孩子求學路上的重要階梯給抽走了。
周末接送孩子這個難題,對農村家庭來說更是雪上加霜。那些在外打工的父母,請假一天可能就得扣三天的工錢。要是務農的家庭,少干半天農活,可能就錯過最好的播種時間了。有個家長無奈地開玩笑說:“以前孩子兩星期回一次家,我還能攢點錢給家里人看病。現在倒好,每周都得接送,我從一個農民活生生變成了快遞員,送的可不是包裹,是我的寶貝孩子啊!”

城市里的孩子就算不上晚自習,還有家里輔導,課外培訓班這些能“補救”學習的辦法??赊r村孩子沒辦法,住校是常有的選擇。沒了晚自習,學習的濃厚氛圍沒了,隨時找老師問問題的機會也少了。而且周末來回跑,要花不少錢,也浪費時間,對農村家庭來說,這負擔可太重了。
有數據顯示,有些農村家庭每個月花在孩子往返路費上的錢,能占到家庭月收入的 10% - 15% 。農村家庭本來收入就不高,這壓力多大可想而知。
不過國家推行這個政策,可不是隨便決定的?,F在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問題很嚴重,近視率超過 83% ,抑郁檢出率達到 40% 。這些數字背后,是好多孩子疲憊的樣子和焦慮的心情。
教育本來就不是把孩子培養(yǎng)成只會做題的“機器”,而是要讓他們全面發(fā)展,身體和心理都健健康康的。
現在是 AI 時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跟以前大不一樣了。那些重復性、機械性的知識記憶工作,慢慢都能被人工智能干了。以后需要的是有創(chuàng)造力、能批判性思考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取消晚自習和雙休,就是給孩子多點時間,讓他們去發(fā)現自己的興趣,培養(yǎng)各種能力,好適應時代的發(fā)展要求。

對家長和學生來說,在這場變革里,光焦慮抱怨沒什么用,不如主動做出改變。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制定科學的學習計劃,用“番茄工作法”這類時間管理的辦法,提高學習效率。還可以鼓勵孩子用 AI 工具,像用 ChatGPT 來梳理知識,用 DeepSeek 來啟發(fā)寫作思路,讓科技幫著孩子學習。
學生自己也要積極改變學習觀念,有了自由支配的時間,就去參加社會實踐,發(fā)展自己的興趣愛好,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質。 這場教育改革就像經歷一場“陣痛”。但不打破舊的,新的也發(fā)展不起來。只有打破傳統教育模式的限制,教育才能有新的發(fā)展。
各位家長、同學們,面對這個變革,你們有啥想法和應對的辦法嗎?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說說,一起給孩子的未來想想辦法!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