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1949年4月27日,錢三強致信葛庭燧,向葛庭燧更是向所有海外游子發(fā)出 “全國建設立即要開始,請有志者共同來參加這偉大工作” 的號召。錢三強在信中表達了對新中國建設的期待和信心,希望海外的科學家們能夠回國,為國家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這封信對葛庭燧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促使他下定決心回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49年4月27日,一封從北平寄往美國的書信穿越太平洋,承載著新中國的呼喚。這封信是錢三強寫給葛庭燧的,不僅改變了葛庭燧的人生軌跡,更見證了一代留學科學家“科學報國”的集體抉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錢三強寫給葛庭燧的信

來源|中國科學家博物館(信件現(xiàn)存中國國家博物館)

1941年8月,葛庭燧抱著“科學救國”的熾熱理想,遠赴美國求學。在美國,葛庭燧以著名的“葛氏扭擺”“葛氏內(nèi)耗峰”和“葛氏晶粒間界理論”成為世界金屬內(nèi)耗研究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在國際科學界聲名鵲起。

但他心中始終牽掛著祖國的命運,時刻關注著國內(nèi)的局勢,積極投身于進步活動。

1949年2月,“留美中國科學工作者協(xié)會”在芝加哥成立,選舉葛庭燧擔任理事會主席。

1949年4月27日,錢三強寄來一封信,鼓勵葛庭燧夫婦和留學海外的科學工作者回國參加新中國建設。

錢三強在信中這樣寫道:

庭隧兄:

北平解放后,曾得一信,知道今夏要回來,高興得要命,老人家更是高興……

新政權比較從前的好得多,想到我們十三四年前曾經(jīng)奮斗所想達到的目標,現(xiàn)在來了。只要我們個人人生觀仍舊,一切都覺得很自然……

中國現(xiàn)在就希望非個人主義者來為大眾服務。在制度上有許多要改的,比如美國不許夫婦共同作事。解放區(qū)相反地,特別為夫婦工作找方便。關于全盤科學建設,很需新起的科學工作者來籌劃,因此老兄回來是最好沒有的……

全國建設立即開始,請有志者共同來參加這偉大工作……

此時的祖國正處于百廢待興的關鍵時期,急需大量的人才投入建設中去。葛庭燧懷著激動的心情,將這封信的摘要發(fā)表于紐約出版的《留學生通訊》第一卷第7期上,進一步推動了留美同學的回國運動。

1949年6月,在匹茲堡召開的“留美中國科學工作者協(xié)會”大會上,葛庭燧做出了一個令人振奮的決定。他當場宣布即將離美回國,投身到祖國的建設事業(yè)中。他的這一決定,猶如一顆火種,點燃了在場所有留學生心中的愛國熱情,贏得了與會者的熱烈響應。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如同一道曙光,照亮了海外游子們的心。留美科協(xié)舉行了慶祝新中國成立大會,葛庭燧向在場的留學生們描繪了新中國的美好未來。

會前,葛庭燧與葉篤正聯(lián)絡了18位在芝加哥的清華校友,共同給時任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葉企孫教授發(fā)去電報:“覺醒了的留美學人正在丟掉幻想,準備斗爭!”

葛庭燧一家原定夏天回國,但由于“交通阻滯”,直至11月底才離開美國,他們一家四口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輾轉(zhuǎn),由香港轉(zhuǎn)道回到新中國。

回到祖國后,葛庭燧立刻投身到科研和教育事業(yè)中。他同時在清華大學和中國科學院應用物理研究所任職,憑借著卓越的學識和豐富的經(jīng)驗,建立起金屬物理研究室和國內(nèi)第一個金屬內(nèi)耗實驗室。之后,葛庭燧在金屬研究所繼續(xù)深入研究,提出了用提高溫度的方法推測鋼材剩余壽命的創(chuàng)新理論,并成功建立了中國第一臺蠕變試驗機,他還針對非線性滯彈性現(xiàn)象建立了較完整的理論體系。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75年,葛庭燧(右二)與鞍鋼工人同志一起攻關解難

來源 | 《留學生》雜志

1982年,葛庭燧在合肥董鋪島創(chuàng)建中國科學院固體物理研究所,使該所金屬內(nèi)耗實驗室躋身國際先進水平,并建立“內(nèi)耗與固體缺陷開放研究實驗室”,推動中國內(nèi)耗研究走向世界前沿。

從錢三強的殷切呼喚,到葛庭燧的畢生踐行,這段書信往事的背后,是一代中國科學家永不褪色的赤子之心。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 “科學報國”的偉大精神,為后來者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參考文獻:

[1]葛庭燧傳[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2]葛庭燧夫婦歸國前后[N].人民政協(xié)報,2016-05-05.

中國科學家博物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