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都訊 記者 張小玲 通訊員 王雯哲 近日,民法博物館成功舉辦了兩場別開生面的“模擬法庭”活動,兩場“模擬法庭”分別吸引了深圳技術大學、深圳市羅湖區(qū)百仕達小學的學生以及50余名市民游客熱情參與,為法治宣傳教育注入新活力。
聚焦勞資糾紛:大學生演繹法庭風云,法律知識 “內(nèi)化于心”
4月18日,深圳技術大學的15名學生參觀了民法博物館,在濃厚的法治氛圍中深入探索民法知識的深厚底蘊。隨后,一場以“因拖欠工資導致勞動合同被迫解除的勞動糾紛” 為核心主題的模擬法庭活動精彩開場。
活動中,學生們迅速進入各自角色,生動演繹了人民陪審員、書記員、原告、被告以及代理律師等庭審角色,沉浸式體驗了庭審的全過程。從庭前準備時的嚴謹細致,到法庭調(diào)查時的層層剖析,再到法庭辯論環(huán)節(jié)的激烈交鋒,學生們巧妙地將抽象的法律條文與真實的勞動糾紛案例緊密相連,形象地展現(xiàn)了民事訴訟的具體流程。這場模擬法庭,讓學生們對法律知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進一步知曉如何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權益。
熱議校園安全:小學生在模擬法庭中播撒法治種子
4月20日,深圳市羅湖區(qū)百仕達小學的學生們圍繞 “校內(nèi)被同學撞倒受傷,責任該由誰來承擔?” 這一與校園生活息息相關的主題,開展了一場精彩的模擬法庭活動。
同學們在活動中全情投入,認真扮演著各自的角色。通過親身參與庭審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他們不僅系統(tǒng)學習到了民法典、民事訴訟法等知識,更在潛移默化中增強了自身的法律意識。
參與此次模擬法庭的李同學感慨道:“在這次的模擬法庭里,我深刻明白了遵守規(guī)則和保護好自己的重要性,也學會了要尊重他人。”
這兩場模擬法庭活動,為學生們搭建了沉浸式體驗學法樂趣的平臺,讓他們在庭審的過程中深入理解法律賦予的權利與義務,切實提高了青少年的法治意識,提升了他們的法治素養(yǎng)。同時,也為市民游客帶來了一堂生動且極具教育意義的法治公開課。接下來,深圳民法公園、民法博物館將持續(xù)創(chuàng)新普法形式,通過舉辦更多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活動,讓民法典真正走進市民的生活,深入人心,在全社會營造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風尚。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