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暮春四月,春風(fēng)拂過,山野新綠。在保山市隆陽區(qū)瓦窯鎮(zhèn),一桌豐盛的晚春宴,即將為這個春天畫上圓滿的句號。
蠶豆,以翠綠豆莢,奏響春天的清新序曲。平日里只能吃到烘烤過的五香蠶豆,但蠶豆的潛力絕不止于滋養(yǎng)我們肚腩的茶余零食。綠油油的鮮嫩豆子,只有在春天才可以吃到,蠶豆圓子、酸腌菜蠶豆湯、蠶豆炒蒜薹、蠶豆炒白花……一桌蠶豆宴,成為了春日餐桌新寵。

當(dāng)松樹綴滿金色的花穗,人們便背起背簍采食春光。從松針間摘下簇簇松花抖落花粉,漂洗后鋪在熬好的豆沙上冷藏三小時,山野間竟誕生了一盤“松花提拉米蘇”。綿密的口感裹著松針的清香,還能制成松花粑粑、松花團(tuán)子等,每一口都嚼得到春日枝頭的鮮活。

香椿,憑馥郁香氣,為春日珍饈添一抹鮮香。踏進(jìn)香椿地,才算真正觸到春的味蕾密碼。新鮮的香椿芽葉厚芽嫩,綠底鑲著紅邊,像是淡淡的胭脂暈染開來。從枝頭掐一把椿芽來拌面、煎雞蛋、炒臘肉……一箸入口,濃郁的香味帶著春的氣息在口齒間縈繞,回味悠長。

蕨菜,如破土嬌芽,舒展著春天的蓬勃朝氣。平日吃的蕨菜總少了幾分靈氣,唯有春日新折的蕨菜才夠鮮活。它們從腐葉堆里抽離、舒展,瞧著就帶山野靈氣,指尖輕折時脆響如掰斷新竹。沸水褪去澀意后,或拌以酸辣佐料,或與蠶豆、白花共舞。酸、辣、鮮、脆在舌尖炸開,山野的清冽與煙火氣撞了個滿懷。

白露花,像輕盈仙子,悄然點綴春天的爛漫裙擺。白露花不只是花,更是春天的具象化。春日里既可做個“花癡”,靜靜欣賞它遺世獨(dú)立的美;也能化身“花吃”,品味它獨(dú)有的清鮮。摘下來的白花去蒂除蕊,只留下花瓣,焯水熟透后,可以與青蠶豆一起炒制,也能與火燒肉、水豆豉涼拌??傊?,愛吃白露花的人總是變著花樣,將白露花端上餐桌,吃進(jìn)肚子里。

密蒙花,如神奇畫筆,精心暈染春天的斑斕色調(diào)。春日食花不止于菜,還能染出詩意。密蒙花采摘后晾干,再浸泡出黃色汁液,濾去雜質(zhì)浸泡糯米3個小時。蒸好的米飯顆顆透亮,混著野花的芬芳,一口下去,連呼吸都帶著春日繁花的香氣。

一桌晚春宴,將鮮活的春天裝進(jìn)餐盤。讓我們細(xì)細(xì)品味這桌佳肴,在美食中與春天告別,不負(fù)這美好的春日“食”光。
開屏新聞記者 崔敏 通訊員 李智娜 盧穎 彭聰 攝影報道
視頻由瓦窯鎮(zhèn)提供
一審 孫琴霞
責(zé)任編輯 貓恩泊
責(zé)任校對 呂世成
主編 嚴(yán)云
終審 編委 劉超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