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這部穿越千年的古老典籍,承載著這方土地之上的民族底色,也藏著中國人的生活智慧,其中的哲思早已成為東方智慧的坐標,并融入我們的生活——
當我們勸導他人時,常說“小不忍則亂大謀”;當我們?nèi)虩o可忍時,會脫口而出“是可忍也,孰不可忍”……
25日,全球媒體創(chuàng)新論壇在山東曲阜尼山拉開帷幕。2500年前,孔子的思想曾扎根于此,今日,陪大家坐于精神的尼山之上,分享《論語》中的5句箴言,助你走出人生迷霧。
《論語》中的5句箴言
01
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這是孔子告誡弟子宰我的話,意思是:已經(jīng)被完成的事情就不用提了,已經(jīng)做過的事就不用再勸阻了,已經(jīng)過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很多人面對讓人心有不甘的人和事,或者難以釋懷的經(jīng)歷時,容易反復惦念,時時“反芻”,遲遲無法放下。但豁達的人會懂得,人生是一場旅行,背負的東西太多,只會越走越累。不妨活得輕松點,把心放平,把事看淡,放過自己。
季羨林在《一生自在》中寫道:“若總是沉溺于過往的痛苦,那它便會時刻縈繞心頭,帶來無盡的折磨。倒不如讓心淡漠下來,再淡漠,直至遺忘。畢竟,那些讓我們耿耿于懷的事,都已隨風而逝;那些曾讓我們怨恨的人,也不過是生命中的過客?!?/p>
真正的豁達,是把挫折淬煉成養(yǎng)分。要知道,人生如行舟,負重太多終會擱淺,不如輕裝上陣。

02
欲速,則不達
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很多事情,越是急于求成,反而越達不到目的。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沒有任何成功者是簡簡單單、一步登天的。要想登上山頂,就要頂住壓力,用腳一步一步丈量土地;人生想要有所建樹,也需要瞄定大目標,積累一點一滴的努力的同時,拒絕沿途小利的誘惑。這就是所謂一種人生的修行。
有人說,生活就像是一條爬坡曲線,會經(jīng)歷低谷的難熬,會經(jīng)歷上坡的艱辛,會享受登頂時的榮光,也會有長久的藏鋒與緩行。不管你現(xiàn)在身處哪個階段,心底都要保持著一份坦然,切忌心急。
要知道,人生如竹,前四年僅長幾厘米,第五年卻每天生長幾十厘米。所謂“一夜成名”,不過是厚積薄發(fā)的另一個名字。
03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這句話的意思大致是,君子常心胸開闊,而小人患得患失。
劉震云在一次演講中提到這句話時說:世界上什么人最愛生氣?看事情看得近的人容易生氣。因為你看得近,所以總覺得別人對不起你;看得長的人,總覺得自己對不起別人。
擁有曠達胸懷,這不僅是人生能永遠保持樂觀向上的一種心態(tài),還是人生修養(yǎng)的一種境界。人生在世,總會遇到逆境。但同樣的環(huán)境,有人始終樂觀,有人整日抱怨。樂觀的人時時看見陽光,而抱怨的人只注意到陰霾。
心若計較,處處是荊棘;心若放寬,時時皆春風。所以,與其患得患失,不如修煉“仰不愧天,俯不怍地”的底氣,才能得見廣闊天地。
04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生活中,我們很多人最怕什么?怕別人不了解你。
怕親人朋友不了解你,誤解你的情緒;怕領導同事不了解你,低看你的能力;怕這個世界不了解你,無法出人頭地……
但孔子說,不要憂慮別人不了解自己,應該憂慮自己有沒有能力。
耽于虛名的人,往往會被自己的虛榮心所累。而那些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以求真的態(tài)度做踏實功夫的人,回過神來,反而會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到了未曾設想的高度。
《中庸》里說:“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其意是“君子不顯山不露水,但當他的能力逐漸顯露,就能征服世界”。
所以,無須擔心別人不了解你,真正重要的,是你能否不斷努力提升自己的實力,讓能力配得上野心。與其焦慮“伯樂難尋”,不如先做一匹千里馬。當你成為燎原之火,春風自會為你開路。
05
君子不器
這句話的意思是,君子不應像器具那樣,作用僅限于某一方面。放到當下來說,就是建議你發(fā)展自己各個方面的能力。
雖然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和方向,但一方面,如果你想升級到一個新的領域,實現(xiàn)多元化的發(fā)展,就必須跳出自己的舒適圈;另一方面,心理學家說,“不要把生活的重心放在一個籃子里”,意思是要多點亮自己的技能點,才能增加人生的抗風險能力。
就像蘇軾,他不僅是官員和詩人,他還是美食家、畫家,甚至通曉水利方面的知識。被貶黃州時,他開荒種田;流放儋州,他辦學堂教出當?shù)氐谝晃贿M士。也正因如此,他才能擁有“身安樂處便是心安樂處”的心態(tài),寫出“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千古名篇。
無論身在何處,如蘇軾一般的人都能找到讓自己發(fā)光發(fā)熱的地方,找到讓自己身心泰然的方式。多一項技能,生活就為你多開一道門;多一項本領,你就擁有更多選擇權。

著名學者葉嘉瑩曾說:“此后數(shù)十年的人生路途中,無論遇到任何困惑或苦難,常常會有一兩句《論語》中的話閃現(xiàn)出來,我往往就由此一兩句話,得到了答案和解脫?!?/p>
穿越千年,依舊能解答時人的困惑,這大概就是經(jīng)典的魅力。
迷茫時,“己欲立而立人”教我們利他;浮躁時,“知者不惑”讓我們沉淀;孤獨時,“德不孤,必有鄰”給予溫暖……迷茫的時候,翻一翻《論語》,也許就能找到勇氣和方法;艱難的時候,聽一聽孔子的智慧,許會給你帶來希望與力量。
這就是《論語》,中國人永遠的“答案之書”。
來源:文/央視新聞《夜讀》整編綜合自青創(chuàng)Youth Startup等 圖/圖蟲
新媒體編輯:曾煜婷
如需交流可聯(lián)系我們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