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在市洋河新區(qū)中大街轉(zhuǎn)角處,一間土特產(chǎn)店飄散著誘人香氣。循香而去,只見幾個金黃色、狀似車輪的餅正在油鍋內(nèi)浮沉,這便是宿遷傳統(tǒng)名點洋河車輪餅。

天剛亮,63歲的梁英如往常一樣前往菜市精心挑選新鮮豬板油——這是成就洋河車輪餅獨特風味的靈魂原料。數(shù)十年如一日的匠心堅守,讓梁英手中的車輪餅成為洋河的金字招牌。慕名前來的食客絡繹不絕,每逢游客踏訪這片美麗的土地,總要捎上幾盒包裝上印著“梁四姐”字樣的酥香點心。

“現(xiàn)在每天限量做三百個車輪餅?!绷河⒆杂妆愀S母親學習制作車輪餅。在洋河當?shù)兀@項傳統(tǒng)點心承載著節(jié)慶記憶:每逢年節(jié),家家主婦都會親手制作這種寓意團圓的糕點。然而隨著時代變遷和居民日常飲食結構的改變,使得這項傳統(tǒng)技藝逐漸淡出生活場景,最終演變?yōu)楣?jié)日期間的點綴性手作。
命運的饋贈在婚后悄然降臨。梁英的婆婆是洋河當?shù)刂能囕嗭炛谱鞲呤郑涑善凡粌H滿足自家需求,更曾作為特色點心在街市售賣。在婆婆的悉心傳授下,梁英完整繼承了這門傳統(tǒng)手藝,將這份承載著洋河人記憶的美食技藝延續(xù)下來。

20年前,梁英在街角開了這家60平方米的溫馨小店?!爸谱鬈囕嗭灂r,需將水油面皮與油酥面皮混合使用。其中,水油面皮作為外層包裹住內(nèi)層的油酥面皮,二者配比通常為2:8。只有這樣方能確保成品外皮酥脆、層次分明,達到入口即掉渣的口感?!绷河⒔榻B,車輪餅的制作需經(jīng)歷18道工序,從煉油、和面到包酥、開酥,梁英布滿老繭的雙手在案板上翻飛如龍,將時光沉淀的技藝化作面團里細密的氣孔與層次。
油鍋中騰起細密的金泡,生坯順著鍋沿滑入七八成熱的油里。竹筷輕撥間,白生生的餅坯漸漸染上琥珀色,7分鐘后竟如金箔雕成的圓月浮出油面。梁英用工具撈起滴著油星的車輪餅,甜香頃刻漫過梁家的門楣:“快嘗嘗,酥皮塌了香氣就鎖不住了!”她眼尾的笑紋里還沾著糖霜,數(shù)十載光陰從揉面的指縫里淌過,那雙被油星燙出繭子的手,正將沉淀百年的舌尖美味,妥帖地安放進不銹鋼制作的食品盤上,新與舊,傳統(tǒng)與新時代,此刻便接上了軌。

“酥脆可口,真甜??!”
“還是喜歡這個老味道!”
當老街坊們捧著燙手的車輪餅細品時,每一枚金黃酥脆的傳承背后,都凝結著匠人數(shù)十載的堅守與傳承的溫度。梁英說,這便是她守著這家小店的意義。
堅守店鋪即是守護傳統(tǒng),但這并非故步自封。梁英深諳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融合之道,在恪守古法冰糖豬油餡料精髓的同時,敏銳捕捉年輕群體的味覺喜好,研發(fā)出玫瑰、板栗、紅薯、豆沙、薺菜、咸鴨蛋等14種創(chuàng)新風味。這種“守正出新”的改良策略,成功讓傳統(tǒng)車輪餅煥發(fā)新生,在年輕消費市場占據(jù)一席之地。
梁英說:“要讓老手藝活下去,得先讓年輕人愛上它。匠心這個詞太文藝,我就知道得把這門手藝做到拿不動搟面杖那天。若有年輕人愿意學,我定傾囊相授?!陛p撫著漸涼的車輪餅,金黃油亮的餅皮在她掌中流轉(zhuǎn),仿佛在等待愿為它駐足的新知音,與這位執(zhí)著的守藝人共續(xù)傳統(tǒng)新章。
采訪手記:匠人把歲月熬成掌心紋路,在千萬次打磨中讓古老技藝穿越時光,在人間煙火里落地生根。他們?nèi)琰c點星辰,散落在鄉(xiāng)村小路,隱藏于街角小店……只待有緣人輕啟一段年華的幀。(徐歡 云春燕 王章蘊)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