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七七,前美股上市公司市場總監(jiān),深耕母嬰行業(yè)12年了,努力工作的同時和13歲的兒子“糖球”斗智斗勇。育兒和教育的路上,咱們一起切磋吧~

網(wǎng)上有個很火的問題:“為什么現(xiàn)在那么多小孩得抑郁?”

青少年抑郁問題,如今越來越讓人擔憂?!吨袊鴩裥睦斫】蛋l(fā)展報告(2019-2020)》里的數(shù)據(jù)顯示:

2020年中國青少年的抑郁癥狀檢出率高達24.60%,其中重度抑郁癥占比7.4%。

拋開這些冷冰冰的數(shù)據(jù),從日常感受來看,也是實實在在能察覺到的。我兒子糖球上初一,他們班里就有小孩因為抑郁休學了,據(jù)說之前還偷偷寫過遺書。

我和熟悉的心理咨詢師聊了聊,下面是一些抑郁孩子高頻講的口頭禪。如果孩子經常講,還請老母親提高警惕。

1.我不快樂

2023年過年期間有一部現(xiàn)象級動畫電影《深?!罚鹘鞘莻€患抑郁癥的小女孩。

我印象特別深刻,影片里,小女孩一次次說著“我不快樂”,臉上滿是郁郁寡歡的模樣。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源:電影《深?!?/p>

孩子要是經常念叨“不快樂”“不開心”,這可就是他們陷入抑郁狀態(tài)最直接、最明顯的信號啊。

2.“我睡不著/總是很疲憊”

失眠,這是抑郁的一大標志,用稍微專業(yè)點的話來說,屬于典型的“抑郁癥軀體化癥狀”(就是心理問題轉化成身體癥狀啦)。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要是孩子老是睡不好,或者總是感覺很疲憊,可別輕易忽視,這沒準就是抑郁在“作祟”。

3.“我吃不下”(長期沒胃口)/“還要吃”(暴飲暴食)

長期吃不下飯和暴飲暴食,這兩種極端情況同樣是抑郁癥軀體化的典型癥狀,是抑郁狀態(tài)亮起的“警示燈”。

4.“我真的很沒用/我什么都做不到”

抑郁的孩子,往往容易陷入習得性無助的狀態(tài),很難客觀地評價自己。他們總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什么都做不好。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5.“好沒意思啊”

抑郁癥會導致多巴胺分泌失調,孩子就會對啥都提不起興趣。偶爾說說“好沒意思啊”倒沒啥,要是這話老掛在嘴邊,可就有點危險了。

放眼周圍,經常把這些話掛在嘴邊的孩子真不少。雖說大部分孩子還沒到病理性確診抑郁癥的程度,可陷入“輕度抑郁狀態(tài)”的孩子很多。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孩子集體抑郁,背后的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我們探討這些因素,不是為了歸咎于誰,而是希望找到更有效的支持方式。研究發(fā)現(xiàn),家庭環(huán)境確實是重要影響因素之一(約占50%。

這并不是說父母“做錯了”,而是部分不健康的養(yǎng)育模式——比如咱們今天提到的這三種,可能會在無意中給孩子帶來心理壓力。

01

“孩子是我的所有物”

在某平臺的“孩子為什么抑郁”話題里,有一個獲得了5萬贊的高贊回答。

這篇回答講到了一個媽媽和孩子的相處模式。媽媽帶孩子去吃自助餐,孩子已經選好了自己想吃的東西,結果媽媽不由分說給孩子端來了一整盤蝦。

媽媽:

蝦。

孩子:我不吃。

媽媽:

是蝦啊,剛煮出來的。

孩子:我不吃。

媽媽:

你就是想讓我給你剝吧?

孩子:我不想吃

,你吃吧。

這個媽媽直接把凳子端過來,坐在孩子旁邊開始剝蝦。

孩子:我不吃?。。?!

(逐漸崩潰)

媽媽剝一只蝦就放一只在孩子盤里,還說:
“快吃,待會兒就涼了?!?/strong>

不知道大家看完這段描述什么感覺,反正我感覺一股窒息感撲面而來。短短的一段對話,孩子已經說了4次“我不吃”,媽媽就像聽不到一樣。要是文里的孩子最后抑郁了,我真是一點也不意外。

我最近看心理學家弗洛姆的書《愛的藝術》,里面也提到這種讓人窒息的愛。弗洛姆直接點明,這種愛其實是父母控制欲在作祟。

他說:

“人們不想承認自己只是生物,不能接受自己像被拋出去的骰子一樣被人擺布。大家都想感覺自己是創(chuàng)造者,而母親對孩子付出愛和關懷,就是最自然也最容易讓人有這種感覺的方式?!?弗洛姆《愛的藝術》

說實話,作為老母親,我也得坦白,有時候我對糖球也會有這種不恰當?shù)目刂朴?。弗洛姆也說了,這種想法是根植于人性里的。

所以,能學會尊重孩子,把孩子當平等的人對待,就顯得特別難能可貴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當然,尊重孩子不是放任不管,小孩子肯定需要家長適當管教和引導。作為父母,我們都在學習如何尊重孩子的獨立性,避免無意中把他們當作“私有物品”,努力看到孩子是個獨立的小生命,有自己的想法、意愿和需求。

只有做到這點,“愛”才能在親子關系里流動起來,滋養(yǎng)每一個人

02

“孩子永遠做得不夠好”

還記得幾年前轟動全國的北大學子吳謝宇弒母案嗎?

吳謝宇的媽媽是一名重點中學的老師,從小對他管得特別嚴。吳謝宇就算考了滿分,也只能聽到“下次繼續(xù)努力”這種冷冰冰的話,要是稍微出點錯,那就得挨罵。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吳謝宇 圖源網(wǎng)絡

長期處于這樣的環(huán)境下,吳謝宇成長成了一名成績優(yōu)秀但是性格壓抑、扭曲的優(yōu)等生,為后來的弒母悲劇埋下了伏筆。

之前我寫過央視名嘴倪萍的成長故事。堅韌如倪萍,卻到了60歲都忘不掉自己小時候被媽媽罵得狗血淋頭,從來就沒得到過一句夸獎。這就能看出來,“打壓式教育”對孩子有多大的傷害。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源網(wǎng)絡

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就是他們的天和地。要是父母總是否定孩子,那就好比整個世界都在否定他

長大后,這些孩子要么習慣性地自我否定,很容易被人PUA,被人欺負;要么對整個世界充滿憤怒,要是過頭了,就可能像吳謝宇那樣釀成大禍。

其實要想改變這一切很簡單。咱們家長別太“傲嬌”,平時少罵幾句,孩子做得好時多夸幾句就足夠了。

03

“我是為了孩子活著”

對于咱們媽媽群體來說,從孩子出生開始,我們不得不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這的確是我們?yōu)榱恕澳嘎殹彼鞒龅臓奚?/p>

隨著孩子長大,如果我們還是習慣于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就容易掉落到“為孩子而活”的陷阱里。

有時候,如果再趕上家庭關系不順,這種對孩子的深愛,甚至會變成一種道德綁架和情感勒索:

“為了你我才沒離婚?!?/strong>

“我這么辛苦都是為了你?!?/strong>

“媽媽只有你了?!?/strong>

小小年紀的孩子,往往承擔不起這么大的責任,只會感覺在過度的愛里難以喘息,覺得自己擔負不了母親的人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影視劇中的片段 圖源網(wǎng)絡

所以,“愛自己”是每個人的終身課題。孩子逐漸大了,我們不妨就“自私”一點,多去關心自己的感受,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當我們有個好狀態(tài),自然能夠給到孩子正向的影響。

04

造成抑郁的因素有很多

當然,這些養(yǎng)育方式的問題,往往并非父母“故意為之”。很多家長自己也是在類似環(huán)境中長大的,他們可能并未意識到這些行為的影響。

雖然有一半的青少年抑郁癥和家庭環(huán)境有關,但是還有一半的孩子抑郁的成因源自于消極的個體心理特質、重大生活變故、過度依賴網(wǎng)絡等因素。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寫這篇文章,絕不是為了批判抑郁孩子的父母,說他們做得不好。這不合理,也不公平。

我想表達的只是,呼吁咱們當家長的盡可能給孩子提供一個友好、溫暖的成長環(huán)境。

有些家長自己就是在父母嚴厲甚至苛刻的管教下長大的,那咱們自己淋過雨,絕對要保護好咱們孩子別再受傷

有些家長則是從小很幸運,在一個很溫暖的家庭環(huán)境里長大。那咱們就把這份溫暖傳承下去,讓孩子也和自己一樣,以后回想起童年總覺得幸運和幸福。

其實,能夠耐心讀完這篇文章的你,一定是個尊重孩子、想要理解孩子的父母。這個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教育,但是我們愿意放下偏見,傾聽和理解孩子,為了孩子的幸福而努力,真的就已經很難得。

孩子的誕生也是父母的誕生——養(yǎng)孩子的過程就是父母不斷找回和重塑自己的過程。不管是我們還是孩子,都將在這場心與心相連接的成長旅程中變得越來越好。

你可能還喜歡讀

原創(chuàng)不易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

請多多點贊、在看、轉發(fā)支持

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教育

但是我們可以盡力給孩子一個溫暖的童年

姐妹們有商品、育兒等方面的任何問題,都可以隨時找“大管家貼心又靠譜,包解決,包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