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爾士的實用主義長期被誤解,我們只有理解皮爾士思想的其他方面,才能重申皮爾士的實用主義。”
《皮爾士哲學引論》是國內(nèi)全面探討實用主義之父——皮爾士哲學的著作。作為符號學入門經(jīng)典之作,本書全面呈現(xiàn)皮爾士哲學的關鍵部分,系統(tǒng)梳理其范疇表、探究理論、真理論與實在論等思想地貌,帶領讀者深入探索皮爾士思想的迷宮,彌補國內(nèi)相關研究的空白。


周靖 程都 著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978-7-5760-5820-8
59.80元

皮爾士(Charles Sanders Peirce,1839-1914)被譽為美國實用主義哲學的創(chuàng)始人,其思想在國內(nèi)外學界產(chǎn)生了持續(xù)且廣泛的影響?!镀柺空軐W引論》系國內(nèi)全面探討皮爾士哲學的著作,兼有引介和研究的性質。該書討論了皮爾士哲學的思想來源,作為其哲學主體的宇宙論、現(xiàn)象學、規(guī)范科學、符號哲學等方面的立場,以及其哲學產(chǎn)生的影響,系統(tǒng)勾繪皮爾士哲學的思想地貌,從而為進入皮爾士哲學研究提供簡明的引導。同時,該書也在宇宙論與科學的關系、皮爾士對康德、黑格爾的思想承襲與反叛、認識論的符號哲學重塑、真理論、實在論,以及皮爾士實用主義的重塑等論題上,提出具有一定深度的研究。
作者簡介
周靖,河南大學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導,復旦大學杜威中心兼職副主任。入選國家級人才支持計劃(青年),享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貼(第六批),上海市曙光學者、晨光學者。主要從事語言哲學、實用主義哲學以及符號哲學等方向的研究。主持包括4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在內(nèi)的多項課題。已出版專著《劍橋實用主義研究》《推論、社會與歷史:布蘭頓哲學導論》《表征論的多副面孔:當代英美哲學語境下的探究》等6部,發(fā)表論文40余篇。
程都,哲學博士,寧波諾丁漢大學中國文化課教研室講師,主要從事分析哲學、科學哲學、實用主義、倫理學領域的研究。
皮爾士的符號哲學及其當代影響(代序)
文 | 江怡
在中國,皮爾士是作為美國實用主義哲學的創(chuàng)始人而為人所知的,雖然他的哲學思想并不被人所熟悉。21世紀之前,“皮爾士”這個名字通常是與“詹姆士”和“杜威”的名字一并出現(xiàn)的,他們被看作第一代實用主義的主要代表。進入21世紀后,國內(nèi)學術界開始重視皮爾士思想的特殊意義,在語言哲學、分析哲學、語言學、符號學以及計算機科學等領域中重新發(fā)現(xiàn)皮爾士思想的原創(chuàng)價值。然而,學者們對皮爾士哲學思想依然缺乏準確的認識,導致他始終被放在美國實用主義哲學的陣營。令人高興的是,兩位多年從事皮爾士哲學研究的青年學者周靖和程都,在今年完成了這部《皮爾士哲學引論》,為國內(nèi)學術界提供了一個全面了解皮爾士哲學的清晰版本。全書從皮爾士的思想來源入手,圍繞他的宇宙論、現(xiàn)象學、規(guī)范科學、符號哲學等話題,展開了對皮爾士實用主義哲學的全面闡釋,最后論及這種哲學的后世影響。作者之一周靖特別邀請我為該書作序,我欣然命筆。
在我看來,皮爾士哲學是一個尚待挖掘的思想寶庫,其中有許多原創(chuàng)性的觀點依然處于迷霧之中,但通觀他的思想脈絡可以發(fā)現(xiàn),其哲學核心在于對他符號的解釋??梢哉f,皮爾士的所有思想觀點,都是圍繞著符號哲學展開的,符號構成了他解釋世界的密鑰,也是我們理解他的哲學體系的法寶。所以,符號哲學是皮爾士哲學的核心所在。
那么,皮爾士的符號哲學是什么呢?在本書中,作者們指出,在皮爾士看來,“我們僅能通過符號來思維,并且也只能通過符號活動來呈現(xiàn)世界,因此對符號的分類意味著對思維的形式和世界的內(nèi)容做出整理”,因此,“我們不妨將訴諸符號對世界的認識論探求稱為符號認識論或符號哲學認識論”。這是從認識論上解釋了皮爾士符號哲學的主要內(nèi)容。然而,在我看來,皮爾士的符號哲學應當包含更多的內(nèi)容。

首先,皮爾士不僅把符號看作解釋世界的唯一方式,而且是構造世界的主要方式。在這種意義上,符號不僅具有認識功能,更具有本體論意義。1873年,皮爾士在一份手稿中這樣寫道:“符號是這樣一種對象,這種對象對于某個心靈而言指代著另一對象。我希望描述一下符號的特征。首先,跟其他任何事物一樣,一個符號必須有屬于它的一些性質,無論將其視為一個符號與否。所以,印在紙面上的詞是黑色的,由幾個字母拼寫而成,而這些字母又有特定形狀。符號的這種特點我稱為其物質屬性。其次,一個符號必須與其所意指之物有某種真實的聯(lián)系,使得當這一對象呈現(xiàn),或者正如這個符號意指其所是的那樣,這一符號將如是意指之,否則則不然?!?可見,皮爾士從一開始就把符號看作一種對象,并且賦予符號一種物質屬性,以及在符號與外在對象之間建立意指關系。這些表明,皮爾士的符號哲學是建立在符號本體論的基礎之上的。周靖在一篇文章中說,“根據(jù)通常的理解,‘符號’指的是據(jù)它來理解其他事物,但它不同時指稱自身的某種東西。”如果這種理解符合皮爾士的觀點,那么,皮爾士的符號就如同亞里士多德的“實體”概念一樣,是可以用于規(guī)定其他事物而自身不能用來作為規(guī)定的對象。這也符合皮爾士對亞里士多德思想的推崇。

其次,皮爾士提出的范疇理論也是建立在他對符號的解釋之上的,范疇理論構成了他的符號哲學的核心部分。早在1867年,皮爾士就清楚地表示,他的范疇表是他“贈予這個世界的禮物”。在晚年,他更是明確地表達,這個范疇表是他“對哲學的一個貢獻”。這些表明,他始終把范疇理論作為他的符號哲學的核心。我們知道,皮爾士的范疇理論主要包括了兩部分內(nèi)容。其一是五范疇說,即他在《論范疇的新分類》中提出的五個范疇:存在、性質、關系、表征、實體,其中,性質是指代一個根據(jù),關系是指代一個相互關聯(lián)項,表征則是指代一個解釋項。由于他把存在看作用來引入后三個范疇的前置詞,而實體則是用于解釋前三項的最后目的,在符號解釋中,這兩項最后都被他消解掉,只是保留了五項的中間三項,即性質、關系、表征。這樣,他對范疇的分類自然就進入對符號的解釋之中。這就是皮爾士范疇理論的第二部分,即三元關系說。關于這個學說,本書中已經(jīng)有了詳細的闡述。在這里,我只想強調(diào)一點:皮爾士對符號三元關系的解釋,并非僅僅揭示了符號與世界或對象的關系,更主要是說明了解釋者作為符號的使用者,不僅是在完成對符號的解釋,而且是符號得以被解釋的使動者。這表明,對符號而言,解釋者只是使得符號得以獲得解釋的媒介,解釋者的存在是以符號的存在為前提的。這就是皮爾士符號哲學的精神所在,即人是符號的動物。皮爾士指出,“意識的內(nèi)容、即心靈的全部現(xiàn)象表現(xiàn),是一種從推論中產(chǎn)生來的指號(即,符號——引注),按照我們的原則(即一種絕對不可認知的東西是不存在的,以致一種實體的現(xiàn)象表現(xiàn)就是那個實體),我們就必然得出結論說,心靈是一個按照推論規(guī)則形成的指號(即,符號——引注)”。他還說,“任何事物決定其他事物(它的解釋物)去指稱一個雙重性,這個事物本身也以同樣的方式指稱這個對象(它的對象),其解釋者依次成為指號(即,符號——引注),一直到無窮”。顯然,皮爾士是以符號及其意義解釋了人的存在及其意識,以表象說明了事物存在的基本樣態(tài)。因此,他的符號哲學就是一種以符號指向一切事物的符號本體論。

最后,皮爾士的實用主義之所以被他自己稱作“實效主義”,其根據(jù)也在于他的符號哲學。通常認為,皮爾士自己不喜歡歐洲人對“實用主義”一詞的濫用,而選擇了一個在他看來更為丑陋的名稱:“實效主義”。然而,他做出這種選擇的真正原因,卻是希望把自己的哲學與詹姆士和席勒的實用主義主張區(qū)分開來。因為在他看來,他的哲學的首要原則是“把思想理解為符號”,這是與詹姆士等人宣揚的實用主義有所不同的。1905年,他在解釋他的“實效主義”與“實用主義”的區(qū)別時曾明確指出,實效主義可以表達為這樣一個定義:“任何一個指號(即,符號——引注)的全部理性內(nèi)涵就在于合理行為的各種普遍模式的總和,它依據(jù)于各種可能的、不同的環(huán)境和愿望,從而引導人們接受這個指號(即,符號——引注)?!痹谶@里,我們可以看到,皮爾士是把他的實效主義解釋為他的符號哲學,因為實效主義涉及的行動和效果都是心靈對符號的邏輯操作,即推理和邏輯論證。這是符號自身的演化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存在之物就更加充分地體現(xiàn)在普遍之物之中,也就是體現(xiàn)在我們使用的概念之中。這些概念是事先確定的,并被看作是符合理性要求的。這就是皮爾士所說的,“用以論證理性內(nèi)涵是普遍的理由”。這里的普遍理由就是對符號意義的追問。由此可見,皮爾士的實效主義構成了他的符號哲學的最后內(nèi)容。
當然,正如我在前面所言,皮爾士的符號哲學包含了十分豐富的內(nèi)容,這里僅僅是簡要提及其中的主要部分。從這些部分內(nèi)容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皮爾士的符號哲學構成了他的全部哲學的主體和核心。因此,要準確理解皮爾士哲學,就必須從他的符號哲學入手。而且,皮爾士哲學對當代哲學發(fā)展的影響,也主要體現(xiàn)在當代哲學家們對他的符號哲學的系統(tǒng)研究和進一步發(fā)揮上。對此,周靖和程都在本書的結束部分也做了詳細的分析。但我更想補充的是,皮爾士的符號哲學是被當作一個整體而對當代哲學產(chǎn)生深遠影響的。

其一,皮爾士哲學在當代的主要形象不是實用主義或他的實效主義,而是他的符號哲學。雖然詹姆士、劉易斯和奎因等人對皮爾士的實用主義給予了更多的關注,但皮爾士哲學的影響力卻是由于莫里斯的工作才為更多的人認識到的,這就是莫里斯根據(jù)皮爾士符號哲學提出的符號學三分法思想,即把符號學解釋為“句法”“語義”和“語用”三個組成部分。后來的研究者們把皮爾士關于符號-對象-解釋項結構的三元符號哲學(semiotics)與索緒爾開啟的能指-所指(signifier-signified)結構的二元符號學(semiology)相結合,發(fā)展出一種“總體符號學”(global semiotics)。在當代哲學討論中,“符號學”通常就是分別指向皮爾士的符號哲學和索緒爾的符號學。皮爾士將他的符號哲學(semiotics,他有時將其稱作semeiotics)定義為“準必要的或形式的符號學說”,它抽象了必須是所有符號特征所使用的符號,是一種能夠通過經(jīng)驗學習的智能,并且是追求符號與符號相互交流過程的哲學邏輯。一般認為,皮爾士的符號哲學是關于符號的哲學邏輯,是對符號過程、推理模式和一般探究過程的研究。這種符號哲學不僅涉及外部的交流機制(如索緒爾的符號學),還涉及內(nèi)部的表征機制、探究符號過程、推理模式以及一般意義的整個探究過程。所以,無論是在涵蓋內(nèi)容還是在影響范圍上,皮爾士的符號哲學都遠遠超出了索緒爾的符號學。
其二,皮爾士的符號哲學與他的實效主義是一體的,尤其是在歐洲大陸,皮爾士的實效主義更多地被看作關于符號意義的解釋,而不是關于行為意義的說明。這在周靖和程都的這本著作中有精彩的論述。例如,意大利的瓦拉蒂和卡爾德羅尼等人就更為支持皮爾士的實效主義,而反對詹姆士的“信仰的意志”,認為實效主義應當作為一種邏輯的或方法的實用主義,應堅持以科學的方法來解釋意義和真理。英國的威爾比夫人則更是通過與皮爾士的思想交流,使得皮爾士的符號哲學在英國得到廣泛傳播,并最終使得拉姆齊成為皮爾士符號哲學的“超級粉絲”。有學者甚至認為,后期維特根斯坦的思想轉變也與拉姆齊對皮爾士符號哲學的推崇有某些間接的關系,雖然這種看法已經(jīng)引起了學術界的爭議。
其三,皮爾士的符號哲學不僅對當代哲學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而且對當代科學、語言學、符號學、人類學、社會學等學科的發(fā)展都帶來了廣泛的影響,甚至可以說,后者的影響要比前者的影響更為深遠。例如,國際符號學界對皮爾士符號哲學的研究要比哲學界對皮爾士哲學的關注更為廣泛深入,特別是,皮爾士的三元關系理論對當代符號學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資源。在中國,目前對皮爾士符號哲學的研究更多地是在符號學界,而不是在哲學界。在當代哲學研究領域中,皮爾士的符號哲學不僅出現(xiàn)在英美哲學研究中,而且對歐洲大陸哲學也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例如,阿佩爾和哈貝馬斯等人的哲學思想都明顯地吸收了皮爾士的符號哲學資源。當然,皮爾士哲學提供的思想方法為當代哲學的發(fā)展開辟了許多重要的研究路徑,對此,周靖和程都在他們的書中都給出了很好的分析。
綜上所述,皮爾士哲學思想博大精深,影響廣泛。但在他的所有理論中,唯有符號哲學可以被看作是他哲學的核心和靈魂,他的其他哲學思想都可以用符號哲學加以解釋,如符號實用主義(實效主義)、符號現(xiàn)象學(顯像學)、符號規(guī)范科學(法則學)、符號本體論(宇宙論)等。《皮爾士哲學引論》一書相當全面地分析闡釋了這種符號哲學,為我們準確理解皮爾士的哲學思想,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權威版本。
2024年12月14日
本文選自《皮爾士哲學引論》代序
編輯:張婷婷
制作:邱瑾銘
關注并設為星標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