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長期搖號家庭和無車家庭等重點群體,定向增發(fā)購車指標這些便利化行為,對于想買車的是錦上添花,對于無車家庭將不會帶來任何刺激。
從城鎮(zhèn)居民家用汽車保有量來看,截止到2023年末,中國每百戶保有車輛是55.9輛,遠低于歐美等發(fā)達國家。
但這有一個前提,歐美國家城郊互通并不是依賴的公共交通,更多的是居民自駕。
反觀中國,公共交通很便利,購買汽車的用途更多是年輕人帶孩子出行或者某些愛車人士的消費刺激感,汽車的使用頻次也是極低,大城市的擁堵、停車位的稀缺、停車費的高昂,都是用車必須考慮的,而這些從本質上并沒有被消除。
并不是數據上和歐美沒有對齊,就說明中國一定有刺激空間?這一點是很多做分析的人一貫的依據,不考慮現實情況,就刻板的依賴跨國差異化分析,提出的建議往往是拉齊數據。

針對長期搖號家庭和無車家庭等重點群體,定向增發(fā)購車指標,這個指標應該大多數集中在新能源汽車,不僅可以實現綠色發(fā)展,還可以化解新能源汽車過剩的供給。
就像上海,買燃油車需要花9.2萬元左右購買藍牌,而新能源汽車,隨時可以購買,隨時上牌照。
新能源汽車市場是啥現狀呢?
新能源產量飆增,滲透率顯著提升,都是新能源孤注一擲的卷出來的。
先看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產銷比現狀:
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發(fā)展,累計產量與銷量頻頻刷新記錄,產銷比穩(wěn)定保持在1左右,幾乎實現產銷兩旺的“完美平衡”。
銷量飆升的同時,產能也在同步擴張,這背后離不開巨額投資的涌入以及行業(yè)內日益加劇的競爭,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內卷”。

細看每月數據,產銷量比穩(wěn)定在0.98左右,幾乎就是“賣一輛產一輛”的節(jié)奏,市場火爆與企業(yè)的高效運作。
再看看新能源汽車在存量汽車市場占比:
2014年以來,各大品牌競相角逐。經過這番激烈的競爭與技術的不斷突破,新能源汽車終于在2020年迎來了爆發(fā)式增長。
從那之后,它的市場占有率基本上保持著每年提升2個百分點的強勁勢頭。2024年四季度,新能源汽車的市場份額已經顯著提升到了7.18%,新能源汽車正逐步成為汽車市場的重要力量。

新能源汽車引發(fā)的污染轉移
基于“電力消費-電力來源-污染排放-健康損失”的分析框架,剖析了推廣電動汽車引發(fā)的污染轉移效應??紤]到電力的跨省傳輸,雖然電動汽車對汽油車的替代可以帶來顯著的環(huán)境效益,但是部分污染被轉移至電力來源省份。在電力進口比例較高的地區(qū),這種轉移效應特別突出。
CF40 一篇研究表明:汽車行業(yè)車均生產用電在近年來穩(wěn)定在2400度/輛左右的水平。

假設新能源車生產階段的車均耗電與汽車行業(yè)整體情況一致,則可估算2023年新能源車生產耗電約249億度,較上年增長70億度。

動力和儲能電池、光伏發(fā)電組件、新能源汽車這三類主要新能源產品在2023年耗用電力約3602億度,較上年增加1197億度,基本可以解釋測算的約1200億度的工業(yè)超額用電量。
新能源產品的高增長態(tài)勢及其更高的單位耗電量,可以成為解釋2023年工業(yè)用電增速高于增加值增速的主要原因。

使用兩種不同的方法測算了新能源汽車充電耗用電力,交叉驗證后兩種方法的結果基本一致。2023年新能源汽車充電耗用電力約692億度,較上年增加278億度。

未來,影響新能源汽車的必定是越來越多的工業(yè)用電,怎么合理定價,既不影響新能源汽車的增長趨勢,又能保證市場的有效性,也是一個難題。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