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書已經交稿一周了,書名依然遙遙無期。
倒也不是完全沒有想法,只是怎么都覺得差一點,頭腦風暴到自己都覺得頭疼。
今天坐在書桌前又冥思苦想了一下午,覺得再這么枯想也不過是走進死胡同,想想以往每當我被卡住的時候,無論是寫作還是生活,我都會選擇用寫作來調整自己。
換句話說,我始終覺得,一個人還是應當為自己寫點什么。因為在生活中,不是所有的思緒都可以與人分享,更多時候,只有用文字記錄下來,才能從迷霧中慢慢尋找到方向,找到線頭。
所以我決定寫這篇文字,純當整理思緒,也是跟讀者朋友們說說話。
新書是去年的某一天在腦海里開始醞釀的,在十一月,樹葉大多都告別了枝頭的季節(jié),開始動筆的。新書的靈感來源于叔本華的一句話:
每一天都是短暫的生活,每天睡去就是一場死亡,每天醒來就是一次新生。
幾乎是那個瞬間,我決定寫一個人一生的故事。
那時候腦海里其實沒有大綱,是寫著寫著逐漸變得清晰的,我還記得那是我生病的一天,鼻子流了無數鼻涕,腦袋昏昏沉沉,在下午三點,我還是決定坐在書桌前。說來奇妙,就跟別什么東西突然擊中似的,我寫到凌晨三點,十二個消失,把大綱給寫完了,還分好了章節(jié),明確了雙線敘事的結構,和過去與現(xiàn)在交叉的視角切換。
往后我把那本書一點點寫到了十幾萬字,都是按照那天想好的大綱和分章來寫的。
細細想來,說不定那個大綱也不是突然出現(xiàn)在我腦海里的,搞不好我在漫長的閱讀和準備中就已經把大綱的雛形給想好了,只不過蒙上了厚厚的灰塵,我后續(xù)所做的,是用力擦拭內心。
一個人一生的故事,逃不過幾個關鍵詞,生老病死,事與愿違。
我準備在卷首語加上一句話,生活會把我們內心的一部分帶走,我們要做的,是用自己的方式把那個缺口給填上。這當然還沒有經過雕琢,是我當時寫完整本書之后,直接補的一句話,但我想要表達的意思就是這個意思。
也因此,整本書里的死亡顯得特別多,先前也分享過,在寫作的過程中,即將寫到結尾的時候,因為死的力量太大,導致生的部分看似微不足道,我在敘事上失去了平衡。是后來,出了個門,感受到了吹過的風,忽然覺得生的一切就在于流動。倘若死亡是凝固的夜晚,生就是升起的朝陽和微風的流動,如此想來,生的活力就在于流動,而白天和夜晚在我們生命中各占一半,于是我又重新找到了平衡。
我的編輯團隊是目前為止唯一讀過我書的人。
他們提出的一個疑問,其實很有意思,他們說,為什么有那么多突如其來的死呢?
我說其實也不是,你看看還是有些伏筆的,我回到家的時候也想了想要不要改,還是改了一個部分,剩下的都沒改,我借著書里的人物說了一段話,大意是,人在什么階段都會離開,年輕的,風華正茂的,年老的,垂垂老矣的,開心的,難過的,都無法預知如同河流一般的命運。
沒有人知道出生以前是什么樣的,也沒有人知道死去之后是什么樣的。
我們所擁有的,只有此時此刻,生命就是兩端漆黑隧道中的道路,這條路上的光明,日光,微風,晚霞,日落,潮汐,生長,以及目之所及的所有顏色,就是我們生命的全部,也是我們生命的意義。書里的主人公還說了一句話,因為不能劇透,所以換個方式寫在這里,大意是人生的終點,倘若有的話,都是一樣的,不用著急,走走停??纯催@個世界,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一個人到最后,會很像是一顆參天大樹,他的往事就是樹葉,他所能記住的渺小越多,就越是能夠枝繁葉茂。那些樹葉,似乎是輕飄飄的,如果遠離了樹干,隨風就能飄走,可那些樹葉,恰恰就是在春日里閃著光的部分。在另一個人累的時候,可以躲在樹蔭下頭,聽聽樹葉告訴你的故事。
回到書稿中,每本書幾乎都要解決一個問題,也就是說每個主人公幾乎都有一個類似的生命主線,需要等待書稿的解答:我要去哪里?
這也是讀者朋友們在閱讀書本之后會問自己的文字:你要去哪里?
你要去哪里?
這本書里的主要人物是兩個,先前也寫過,整本書是過去與現(xiàn)在的兩條線的敘事。
其中一個人物的答案特別簡單:我要去哪里?我哪里也不去,我就在這里,如果生命的河流讓我繼續(xù)往前,我就往前,但如果生命的河流已經無力帶我去任何地方,我就在這里。
2.
我感覺不能再寫下去了,否則無論如何都會劇透,長篇小說嘛,還是不能劇透的。
也因為是長篇小說,所以要想一個合適的書名總還是有點難度。
其實我先前就有一個,在寫作的時候就抱著那個名字去寫的,叫做《我來人間這一趟》,但編輯說不夠好,我想了想也確實差一點,不如那首歌《路過人間》更精簡。后來我又看到《人性的枷鎖》里毛姆說,他本來想用的書名叫《美自灰燼生》,但后來想了許久,還是覺得還好沒用那個書名。兜兜轉轉找到了最合適的書名,希望我也能有類似的幸運。
整體的方向,還是希望能夠平實一點,簡單一點。
現(xiàn)在我終于能夠體會余華老師的《活著》這個書名是多么簡單有力了。
3.
以上算是一個思路整理,也不知道有多少朋友看到這里,恐怕上面的文字又啰嗦又冗長,你看到這里都覺得累啦。五一假期就在眼前,不知道你要去哪里,我想了想,決定去海邊。因為海邊是新書里一個重要的場景(哈哈哈),好啦,還是因為每次我一覺得生活滯澀的時候,就會想著去海邊。我以前常常羨慕就住在海邊的朋友,他跟我說,他累的時候就想去爬爬山。想想人生還真是奇妙,你夢寐以求的,是別人的習以為常。
也不知道去看完海之后會不會有什么靈感。
或許有,也或許沒有。
不過呢,光是能看到海就已經很好啦。
生活這玩意兒,我確實搞不明白,它很像一條蜿蜒曲折的道路,你要是一門心思只往遠方看,就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去哪里,但如果能注意到腳下的風景,路邊盛開的花,感受到吹過的每一股風,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就能在轉頭看向前方的瞬間,知道自己要往哪個方向去了。
換句話說,道阻且長,能讓我們走下去的,是腳下的一切,是眼前的生動。
在這個川流不息的時代里,慢慢走,就很好。
以上。
祝大家早安午安晚安。
祝我早日想到好書名。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