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作家塔勒布在《反脆弱》一書中提到,這個世界分為兩類人:
第一類人,是“達摩克利斯”,他們脆弱,難以抵抗風(fēng)險,隨時都有可能被殺死。
第二類人,是“九頭蛇”,他們懂得反脆弱,每砍掉一個頭,就會重新長出兩個頭,比原來更強大。
一個人若是具備反脆弱能力,就不會被挫折擊垮,并且能夠在一次次的變故、打擊中變得更堅強。
清代文人沈復(fù),便是那個如九頭蛇一般,在磨礪中愈挫愈勇的人。
他的一生幾乎嘗盡了人間所有苦痛:
落魄他鄉(xiāng)、兄弟反目、喪妻、喪父、喪子……
到了暮年,他仍流離輾轉(zhuǎn),孤身一人。
可這樣的他,依然有“巖前依杖看云起,松下橫琴待鶴鳴”的豁達。
他以自身生活經(jīng)歷寫就的《浮生六記》一書,更是讓掙扎于困境中的我們明白:
人生多磨難,但具備反脆弱能力的人,總能迎難而上,活出生命的光彩。

沈復(fù)與妻子蕓娘結(jié)婚后一直過著安寧幸福的日子。
有一天,沈復(fù)給朋友擔保借債,不曾想朋友竟卷錢逃跑了,追債人上門逼迫他還錢。
父親誤會他與小人為伍,心生厭棄,把夫婦二人逐出家門。
遭遇如此變故,他并沒有喊冤叫苦,而是平靜地接受了現(xiàn)狀。

他在好友魯友舫的仗義相助下,搬進了幽靜清雅的蕭爽樓里。
后又同妻子開了一間書畫鋪子,維持生計。
日子雖然沒有以前富足,但沈復(fù)總能苦中尋樂,為生活增添雅趣。
雨天時,蕭爽樓房間里光線暗淡,他便用白紙糊窗來增加亮度。
閑暇時,他和友人約著去郊外賞花,并帶上賣餛飩的小販,在賞花處制作吃食,眾人紛紛夸他情趣十足。
獨處時,他喜歡種花、插菊、修剪盆景、布置園林……
在沈復(fù)眼里,天地間的一花一石都妙趣橫生。
他在假山旁栽種竹子,或是在石縫中種植苔蘚,滿園詩意引得朋友們駐足流連。
最為精妙的是,他設(shè)計的“小景入畫,大景入神,虛實相合”的園景,成為了園林藝術(shù)中的傳世經(jīng)典。
他與曾經(jīng)的不幸握手言和,把所有的經(jīng)歷變成閱歷,豐盈自己的生命。

很喜歡一句話:“風(fēng)會熄滅蠟燭,卻能使火越燒越旺。”
面對生活中那些毫無防備的意外,我們要做的不是怨天喊地,而是把它當作新一輪成長的開始。
修煉一顆積極而堅韌的心,轉(zhuǎn)變思維,提升自我,用行動去一步步做出改變。
當你咬牙穿過層層黑暗,滿天星光自會奔你而來。

沈復(fù)與蕓娘恩愛情長,卻仍抵不過歲月漫長。
嘉慶癸亥年三月三十日,蕓娘因病仙逝。
沈復(fù)心碎不已,他的人生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孤寂。

但他并沒有被孤寂擊垮,而是寄情于山水之間,排解傷痛。
夜深人靜時,他以思念為墨,將二人的珍貴往昔傾注于《閨房記樂》之中,細細描摹過往的點點滴滴。
那時,沈復(fù)與蕓娘日日相知歡好,談詩論畫,野外沽酒……將平凡的日子過成了一首美好的詩。
更為難得的是,沈復(fù)從未將妻子束縛于深宅內(nèi)院,而是鼓勵她追求自由與快樂,活出真實的自我。
有一年元宵節(jié),蕓娘聽聞街市上熱鬧非凡,十分向往,卻又因女子身份暗自傷神。
沈復(fù)便提議她女扮男裝,帶她盡情逛廟會,吃小食。
還有一次,沈復(fù)前往吊唁病故的友人,途徑太湖時,特意帶上蕓娘,與她一同游覽太湖煙波。
沈復(fù)打破禮教道義,尊重妻子的意愿,幫她走出閨閣,去見識更廣闊的天地。
他們的靈魂相似而有趣,攜手共享世間美好。
可惜,天妒壁人,蕓娘年紀輕輕就香消玉損。
雖然終其一生,沈復(fù)都沒能從失去摯愛的悲痛中解脫。
但他化傷痕為養(yǎng)分,讓逝去的時光綻放出絢爛光彩。

奧斯特洛夫斯基曾說過:
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著島嶼、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
在人世間跋涉,沒有人可以不經(jīng)歷離散與苦痛。
不同的是,不堪承受的人在痛苦中一蹶不振,放棄余生。
而內(nèi)心強大的人則在命運的裂縫中發(fā)現(xiàn)光,重塑人生。
傷痛,也是生命最好的試煉場。
以堅韌療愈傷口,將傷疤鑄成榮譽的勛章,你就能迎來脫胎換骨的新生。

沈復(fù)在《浪游記快》一卷中,記錄了他苦樂交織的后半生。
蕓娘離開后,孤苦無依的沈復(fù),只盼著早日與家人團圓,就算日子過得再苦再累,也甘之如飴。
可命運偏偏不如他愿,沒過多久,父親病逝,兒子夭折。
他的人生下半程,只剩一場又一場的生離死別,和綿綿無盡的痛楚。
心中遍布哀傷,沈復(fù)只能一次次前往山林中尋求慰藉。
冬日,山中沉寂無聲;春暖后,花草競放,小溪歡騰。
看到萬物生生不息,他漸漸領(lǐng)悟到:
命運的苦寒只是暫時的,只要忍著痛,熬過寒冬,總有一天會迎來新的希望和曙光。
看開這一切后,沈復(fù)決定重新出發(fā),去探索生命中的美好。
他一路南下,途徑寺廟,便在廟中靜坐幾日,聽著悠揚的鐘聲,心境愈發(fā)澄明。
偶爾遇見載歌載舞的百姓,便停下腳步,加入他們。
他一邊體驗風(fēng)俗、記錄民謠,一邊品味特色美食,用篆書書寫食譜。
而最療愈人心的還是文字,后來,沈復(fù)回到與蕓娘生活過的地方,潛心研習(xí)詩書,寫下名作《浮生六記》,還有詩詞《望海》、《雨中游山》等。
苦難的潮水一波接著一波涌來,但他沒有退縮,而是靠著堅定不移的勇氣,走出那段最晦暗的時光。

倪萍曾在《姥姥語錄》中說:
自己不倒,啥都能過去;自己倒了,誰也扶不起你。
世上并無絕對的幸運兒,每個人都會遭受不同程度的挫折。
但無論眼下有多少曲折坎坷,日子有多辛酸難過,一定要撐下去。
因為畏縮后退,只會沉淪于黑暗;逆風(fēng)向前,才能抵達光明的彼岸。
請相信,只要永不放棄,主動去改變,你的人生就沒有逾越不了的難關(guān)。

林語堂曾說:
如果有哪一本書值得反復(fù)一讀,那就是《浮生六記》。 因為我真誠地相信,一個謙卑渺小的生命,能快樂地過一輩子,是宇宙間之至美。
沈復(fù)多次被命運碾壓,卻依然有“布衣菜飯,可樂終身”的灑脫。
生活從來都是泥沙俱下,但總有人可以在坎坷中從容奔跑,在挫折里浴火涅槃。
真正的強大,從不是站立巔峰的高度,而是跌入低谷的反彈力。
一個擁有反脆弱能力的人,能夠接受人生的不確定性,能將生命的創(chuàng)傷煉作璀璨珍珠。
從現(xiàn)在起,做一個明智且具有反脆弱性的人,在不確定性的生活中,活成最美好的模樣。
作者 | 王曉,左手親子,右手寫作,心安且寧。
主播 | 佳音,十點讀書簽約主播。
圖片 | 視覺中國,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