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5日
夏長陽氣萬物生




立夏·一隅
執(zhí)一筆純真,畫一隅煙火,贈你一方生趣。




青島嶗山新世紀學(xué)校 四年級一班 王澤坤 立夏
特別呈現(xiàn)
立夏· 三候
(節(jié)選自《二十四節(jié)氣七十二候》)




朗讀者:于秦溪
配樂:靜觀山河

立夏初候:螻蟈鳴
“立”是開始。和春季的第一個節(jié)氣立春一樣,立夏也是一個轉(zhuǎn)換與過渡的時節(jié)。夏已翩翩登場,春卻還在臺邊徘徊,且行且回頭,使得大地處在熱度陡升卻不乏溫柔的氣韻中。溫?zé)岫谎谉幔f物和暢。
夏天的力量,是生長的力量。南方的早稻已經(jīng)分蘗(niè),油菜已然結(jié)籽。北方地區(qū)的冬小麥也在揚花灌漿。春播作物大豆、玉米、高粱、谷子、棉花等,都相繼出苗了。萬物蓬勃生長,田間雜草自然也是猛長,故而農(nóng)人積累的經(jīng)驗說:“一天不鋤草,三天鋤不了?!?/p>
在這一節(jié)氣中,首先可聽到螻蟈在田間鳴叫;不管螻蟈是蛙還是小蟲,總之到了立夏時節(jié),開始跑出洞來,活躍在稻田旁、池塘邊,既可食用水中的小生物,又可在稻禾下乘涼,還可以抬頭吞食飛行于田間的昆蟲,吃飽后心滿意足地鳴叫著。
立夏二候:蚯蚓出

當螻蟈的鳴叫聲此起彼伏在田野鄉(xiāng)間,便進入了立夏二候“蚯蚓出”。
蚯蚓,人們既熟悉又不熟悉。我們都知道它就像勤勞的松土工,在土里鉆來鉆去,讓土地松軟,有利于植物的生長;還知道它是一種有趣的動物,弄斷了,可以再生,自己長出來。
蚯蚓不僅蟄伏著度過整個冬天,而且要在地穴里待完整個春天!直到夏天潮熱日盛,才會爬出地面。它喜歡陰暗喜歡潮濕,喜歡安靜,即使在夏天,也是晝伏夜出。下雨之后,往往有大大小小的蚯蚓從地下鉆出來,為什么呢?因為雨后地里氧氣減少,它得出來透透氣。
老祖宗智慧的高妙就在這里了。進入立夏節(jié)氣后,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至,雷雨增多,農(nóng)作物進入生長旺季,蚯蚓雖是不起眼的小不點,用作初夏時節(jié)的物候,卻是再合適不過。

立夏三候:王瓜生
當王瓜的藤蔓快速生長攀爬,立夏時節(jié)便進入了三候“王瓜生”。
王瓜是至柔之物,一種華北特產(chǎn)的藥用爬藤植物,在立夏時節(jié)會迅速地攀緣生長。
這一時節(jié),已有新生的果實讓人們嘗鮮了。江南的梅子、櫻桃,開始成熟,南國的荔枝也有早熟的品種上市,酸酸甜甜的,正是初夏的味道。
青梅之味,最引文人佳話。宋代詩人楊萬里的《閑居初夏午睡起》饒有趣味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卑沤斗志G,柳花戲舞,午睡后閑看窗外兒童嬉戲,齒間還有梅子的回酸,這是多么怡人啊!
怪不得陸游盛贊初夏比春天還要美妙 :“夏淺勝春最可人。”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