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虛火實火傻傻分不清
怕上火,就喝某涼茶。
這句廣告詞火了大江南北,火了10來年至今還是很火。
憑什么?
容易上火的人太多太多了,想要祛火的人太多太多了。
但是,喝了十幾年的某涼茶,這火還是沒祛掉啊。
所有人都被忽悠了,喝涼茶祛不了火,只會讓身體越來越寒,
雖然身體變寒了,但是上火這個問題還在。
上火這個詞,是真正屬于老百姓的話,大家一聽就任。
口腔里長潰瘍啦,臉上都痘痘啦,喉嚨痛啊,眼睛紅啊,舌頭痛啊,大便干結(jié),這些癥狀一來,很多人馬上就想到:哦,自己上火了
現(xiàn)在很多人也很迷茫,身邊有好多朋友就是這情況:
明明是陽虛身體怕冷,卻很容易上火
上了火之后就更糾結(jié)了,想想喝點清熱的菊花金銀花之類的吧,又擔心這些寒涼的傷牌胃;
難道再吃點熱的?那是火上澆油啊,上火更加嚴重
真的好糾結(jié),清熱也不行,溫陽也不行,不知道到底應(yīng)該怎么辦。
上火這個問題,還真的不是一盒王老吉能解決的事,也不是用點清熱藥能解決掉的,沒那么簡單的,
今天用中醫(yī)思維來跟大家聊聊上火。
關(guān)于"火"呢,中醫(yī)分為“ 我告訴大家:如果你隔三差五就上火,那基本上肯定是虛火無疑了, 現(xiàn)代人上火,95%以上都是虛火,所以你得虛火的概率高得多。 那什么是實火? 什么是虛火? 實火就是實實在在多出來的火,虛火就是因為先有不足才產(chǎn)生的火。 實火要瀉,虛火要補,這是中醫(yī)解決虛實問題的基本法則。 所以呢,大家去看,我們現(xiàn)代大多數(shù)時候都用清熱清火的方式去解決上火問題,這是有問題的。 如果我們不把上火這個問題認識清楚,我們就在常年做著日復(fù)一日的無用功, 如果單從"實火“虛火”這個角度去認識火的話,是不可能把“火”認識消楚的,也不太可能解決上火的問題。 今天從另一個角度來認識“火" 只有把“火”真正認識清楚了,才有可能真正解決。 那什么是“火'? 朱丹溪說:氣有余便是火。 李東垣說:氣機不利,郁而化火。 《黃帝內(nèi)經(jīng)》說:南方生熱,熱生火。 我想用咱們老百姓的話來解讀一下:每個人都能感受到火。 能量物質(zhì)向外宣散,就有火。比如干柴烈火,這個火有溫度有能量。 這就是黃帝內(nèi)經(jīng)說的“熱生火”,也是朱丹溪說的“氣有余便是火”。 有很多小孩子吃人參,吃著吃著留房血了,然后來問:孩子是上火了嗎? 人參的補氣之最啊,氣補過了頭就是火。 還有,像現(xiàn)在這天氣,你把車子放到室外曬上一兩個小時,車內(nèi)的溫度可達七八十度。 有經(jīng)驗的司機在開車之前,會把車門全部打開來通風(fēng)透氣,幾分鐘可以降到正常溫度。 為什么密封的車廂內(nèi)會有七八十度高溫? 因為李東垣說:氣機不利,郁而化火。 氣機不流通,體內(nèi)就容易產(chǎn)熱,就容易化火啊。 這種火的本質(zhì)是因為"不通"導(dǎo)致的,如果不能認識到不通這個問題,不論你怎么滿,不論怎么補,都無法解決火的問題。 我們也不要因為容易上火而過于焦慮,你能上火說明你的陽氣還足,這不是壞事是好事。 我還記得前幾年,每次跟母親聊天都要叮囑我,平時要多消火啊。 因為她在前幾年正處于更年期,體內(nèi)多火狀態(tài),所以她就認為所有人都跟她一樣體內(nèi)有火 我母親一直以來就是一個氣很足的人,說話嗓門大,隔壁村對話直接靠吼的那種,所以氣有余便是火。 這不是壞事,是好事。 火,認識清楚了,再問一個問題:為什么會上火?而不是下火呢? 我曾經(jīng)想這個問題想了好多年,一直沒找到自己滿意的答案, 后來有一次,跟孩子們一起玩放風(fēng)箏,看到風(fēng)箏飄在天上終于想明白了這火為什么容易往上走。 在我們身體里,五臟六腑都是有火的,腎里的火叫做資火,肝里的火叫做肝火,心里的火叫做心火,胃里的火叫做胃火,膽里的火叫做膽火,肺里的火叫做肺火。。。 但是總歸起來只有兩種火,一個是君火,一個是相火。 君火就是向上的火,相火就是向下的火。 這身體的兩股火,一股向上一股向下形成一個閉環(huán)。 那身體為什么上火了? 只有兩個原因:一個原因是向上的火力太猛了,另一個原因是向下的火降不下去反彈回來了。 肝火心火是向上的,我們經(jīng)常說的肝火旺心火大,其實是同一類,是向上的火力太猛了, 膽火肺火胃火是向下的,我們經(jīng)常說的青火旺肺火旺,其實也是同一類,是因為向下的火降不下去。 如果您是一個非常容易上火的人,現(xiàn)在不妨來思考一下,你是屬于向上的火力太過還是火降不下去? 這是方向性問題,是一定要分清楚的。 現(xiàn)代人上火是家常便飯,大家已經(jīng)知道大多是虛火。我把上火人群分為這么3類,大家去對號入座一下 第一種人群是:肝腎明虛型,肝腎屋下焦,下焦缺水了,火氣就順著肝氣往上沖,沖到眼鏈說明是肝火,沖到舌頭說明是心火。這類人的特征是:舌頭紅,容易渴,喜歡喝涼水,一熬夜上火癥狀王,一生氣上火癥狀就加王,為什么呢?因為熬夜傷明,相當于體內(nèi)的水更少了,水少了火就更旺了。 第二種類型是:相火不降型,膽火胃火降不下去就反彈回來,成了上焦的火,那咱們接著思考:相火為什么降不下去呢?這里面的原因其實還挺復(fù)雜的,其中最多見的濕氣阻滯, 這就是李東垣所說的:氣機不利,郁而化火。 濕氣把通道堵住了,火氣下不去就只能從上面反彈,就形成這種郁火 這類人的特點:舌普厚誠,容易口苦,有口臭口氣,大便粘滯或者便秘, 第三種類型是:中土虛,土不能伏火,中土指的就是脾胃,中土虛指的就是脾胃虛。在人的三焦系統(tǒng)里,簡單分為三層,第一層是火,最下面一層是水,中間一層是土。 如果中土這一層太薄了,就不能壓制地核的火,就會形成火山爆發(fā) 大面積的火山爆發(fā),火氣全部往上飄,人的上面就很熱,下面的熱能少了就很寒,慢爆地就形成上熱下寒的格局。 這種類型在我們現(xiàn)代是非常常見的,這類人的特點就是:容易上火也容易腹瀉,上半身常常感覺到燥熱,下半身常常感覺到寒。舌頭上半部分紅的,下半部分是白的。 好啦,將常見的上火分成這么三種類型,大家去對號入座一下。有些人可能是比較單純只占一種,有些人是比較復(fù)雜占了好幾種。 大家要知道,身體上火往往不是真的多了很多火出來,身體上火只是體內(nèi)能量流動出現(xiàn)了一點小問題而已, 不到萬不得已,千萬不要把自己的火請掉,因為你清掉的火都是體內(nèi)寶貴的陽氣 把陽氣撲滅很簡單,要重新補回陽氣就比登天還難。 要把上火體質(zhì)調(diào)到正常,也非常不容易的,只有深刻認識到上火的本質(zhì),加上適當?shù)恼{(diào)理方法,堅持調(diào)理才有可能從根本上改善體質(zhì)。 那中醫(yī)有哪些方法? 先說湯藥。 肝腎陰虛型上火,要治本當然要去補肝腎之陰。 補肝腎之明的方法太多太多了,六味地黨丸行不行? 當然行。六味地黃丸還有很多姐妹,像麥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杞葡地黃丸等等,都可以的,因為他們都補腎明補肝陰,這就是治本。 上火的問題,首選是湯藥效果最穩(wěn)固,然后是針刺,最后是艾灸。 關(guān)于選針劃還是艾灸,有一個基本法則,熱證多選針刺,寒證多選艾灸。 很多人說自己不會下針,那就又灸吧。 給大家推薦一組萬能的“下火"穴,只要是火,不論實火虛火,不論是君火上升太過還是相火降不下來,不需要去管那么多,找到這幾個穴位進行刺漱,就可以把火降下來 大家學(xué)好筆記本記下來哦。 下火通用穴: 足三里+陽陵泉+合谷+涌泉+太溪。 穴位是有點多,那也沒辦法,因為要考慮到體內(nèi)各種火。 這個配穴思路說來也簡單,足三里強壯脾置可以降胃火,陽陵泉可以降膽火,合谷降肺火,涌泉引火歸元,太溪可以滋補腎陰滋明降火。 這5個穴位聯(lián)用,把體內(nèi)的火氣統(tǒng)統(tǒng)都能拽下來,如果不懂辯證就用這5個穴位吧,一定管用。 最后,我們知道了這么多下火的方法,自己平時在生活中也得注意調(diào)養(yǎng)。 肝腎陰虛的人,平時要多吃滋陰的食物,多喝湯少縱欲少熬夜。 相火不降的人,平時多祛澧多運動,夏季多出汗讓氣機通暢,讓火氣船夠下行。 中土虛的人,平時用上熱下寒泡腳方泡腳,飲食上更要注意寒熱搭配。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