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整心態(tài),全力以赴,從容應考……
來源 | “中國教師報”微信公眾號
作者 | 韓君韜 重慶一中
距離2025年高考只剩一個月時間。
高三沖刺階段,壓力如影隨形,學生和家長的狀態(tài)各異。
有學生向老師哭訴,自己身心俱疲,非常焦慮。
同時,家長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有的在孩子面前謹小慎微,生怕說錯話;有的則心態(tài)樂觀,覺得孩子堅持考完就是勝利,“人生很長,不必慌張,你未長大,我必擔當”,道出了一部分家長的心聲。這些情況都表明,高考前做好學生的心理調適至關重要。
在高考前的最后一個月,每位高三學子都站在了成長的關鍵節(jié)點,這段時光承載著無數的夢想與期待。
作為班主任,您全程見證了學生一路走來的拼搏與堅持,也深知他們在這個特殊階段面臨的壓力與挑戰(zhàn)。下面為您提供一些針對高考沖刺期學生心理問題的應對策略,希望能助您引導學生以最佳狀態(tài)迎接高考。
心理壓力從何而來
在高考沖刺的緊張氛圍中,學生遭遇了諸多難題,這些問題影響著他們的備考狀態(tài),您需要密切關注并幫助學生解決這些問題。
1. 成績起伏引焦慮
成績的起伏波動,就像坐過山車一樣,讓學生的心情跌宕起伏。不少學生因為模擬考試成績不理想,就容易產生強烈的自我懷疑,焦慮感如潮水般涌來,覺得之前的努力都付諸東流。
比如有的學生原本數學成績良好,卻因一次模擬考發(fā)揮失常,后續(xù)對數學產生恐懼心理,復習時變得畏縮不前。面對這種情況,您可以多留意,及時發(fā)現情緒低落的學生,主動找他們談心,引導學生認識到一次考試成績不能代表全部,幫助他們分析考試失利的原因,鼓勵他們重拾信心。
2. 情緒多變陷迷茫
這一階段學生情緒極不穩(wěn)定,前一刻還信心滿滿,下一刻可能就因為一點小事陷入沮喪、焦慮、煩躁之中。
而且,在網絡信息爆炸的時代,各種高考相關的信息鋪天蓋地,學生很容易被這些信息干擾,陷入“焦慮繭房”。
您可以引導學生合理使用網絡,減少負面信息的接觸。同時,組織一些班級活動,幫助學生釋放壓力,穩(wěn)定情緒。
3. 目標交織致混亂
許多學生雖然知道要考大學,但對于具體報考哪所大學、選擇什么專業(yè)并沒有清晰的規(guī)劃,多個目標相互交織,導致備考時不知從何下手。
您可以開展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主題班會,邀請專業(yè)人士或學長學姐分享經驗,幫助學生了解不同大學和專業(yè)的情況,引導學生結合自身興趣和能力,制定合理的目標。
4. 期待過載成重壓
來自家長、老師和自身的期待,有時會成為學生沉重的負擔,使他們在考試時擔心辜負他人,難以輕裝上陣。
您要與家長保持溝通,讓家長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避免過度施壓。同時,在班級營造輕松的氛圍,告訴學生盡力就好,不要過分在意結果。
學生心理調適指南
1. 悅納自我,擁抱成長
強大的內心植根于接納自我的能力,而外在力量有助于激活學生強大的內心。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和潛力。
您可以在日常交流中,引導學生回顧自己在學校生涯規(guī)劃、教師悉心指導和家庭溫暖支持下的成長歷程。
比如,有學生曾因英語發(fā)音不標準而自卑,不敢開口說英語。但后來發(fā)現自己在英語寫作方面頗具優(yōu)勢,逐漸接納了自己,發(fā)揮長處,英語成績也得到了提升。
您可以鼓勵學生發(fā)現自己的長處,接納自身的不完美,在現有基礎上努力進步,這也是成長。
2. 專注當下,迎接未來
備考時,讓學生專注于可控之事,如合理安排作息,保證充足睡眠,以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投入學習;扎實掌握知識點,認真分析錯題,查漏補缺;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復習,不盲目跟風。
對于考試結果、他人評價等不可控因素,教導學生要坦然接受。當發(fā)現有學生因擔心被嘲笑而分心時,您可以及時引導,讓他們專注于復習和調整答題策略。
3. 科學分析,精準提升
建議學生將歷次考試成績整理成檔案,分析成績波動。成績好時總結經驗,成績不理想時找出薄弱環(huán)節(jié)。您可以定期檢查學生的成績分析情況,借助您自己的經驗和人工智能平臺,給予指導和建議。
4. 注重細節(jié),舒緩壓力
告訴學生感到疲憊焦慮時,不要硬撐,給自己留出放松時間,好好休息。調整作息,盡量與高考時間保持一致。選擇感興趣的活動釋放壓力,如繪畫、聽歌等。制作心情小便簽,記錄心情、趣事或對未來的期待。
您還可以引導學生制定詳細的備考小計劃,將30天劃分階段,明確每個階段的任務和目標,如前期梳理薄弱知識點,中期復習錯題本和筆記本,臨近考試回歸課本、熟悉考場規(guī)范,按計劃復習,增強備考信心。
高三這最后的一個月,對學生來說或許充滿壓力和疲憊,但也是他們成長路上的寶貴財富。作為班主任,您的關心和引導至關重要。讓我們幫助學生靜下心來,調整心態(tài),全力以赴,從容應考,收獲屬于自己的美好未來。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的話
歡迎【關注】&【星標】&【轉發(fā)】
來源 | “中國教師報”微信公眾號
編輯 | 皮皮兵不皮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