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誰還沒個網購的經歷?平時買點日用品、囤點紙巾,圖的就是方便省心??勺罱形痪W友在買心相印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事情得從5月8號說起。有網友在社交平臺發(fā)視頻爆料,說自己在某電商平臺的心相印官方旗艦店咨詢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從網友曬出的聊天記錄來看,對話全程充滿火藥味。當用戶質疑客服態(tài)度時,對方還多次發(fā)送挑釁表情,甚至說出一些人身攻擊的話。更讓人無語的是,整個溝通過程中,客服沒有任何解決問題的意思,反而把"投訴隨便""不怕你告"掛在嘴邊,活脫脫一副"擺爛式服務"的姿態(tài)。

事件曝光后,心相印所屬的恒安集團很快做出回應,稱已經排查到相關情況,正在緊急調查是員工個人行為還是賬號異常。工作人員表示"如果是人工故意所為,會進行頂格處罰,并對消費者補償"。但這番表態(tài)并沒有讓網友平息怒火,評論區(qū)里滿是質疑聲:

"哪家企業(yè)會允許客服這么說話?就算是個人行為,培訓肯定也有問題!""冥幣補償這種話都說得出口,這已經不是態(tài)度問題,而是人品問題了""建議直接查監(jiān)控,看看是不是故意抹黑品牌"。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還有不少網友翻出心相印的過往口碑,發(fā)現這次事件并非個例:"我上次買

這場風波把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但更多人開始思考深層原因:為什么客服崗位會變成"暴躁重災區(qū)"?有業(yè)內人士透露,部分電商平臺客服實行"績效考核制",回復速度、解決率、差評率都影響收入,導致很多人壓力過大心態(tài)失衡。但網友并不買賬:"壓力大不是傷害消費者的理由,不能把戾氣轉嫁給花錢的人。"

也有網友提出建設性意見:"企業(yè)應該建立客服情緒管理機制,定期培訓溝通技巧,而不是只盯著KPI。"還有人呼吁平臺加強監(jiān)管:"遇到這種辱罵顧客的客服,平臺應該直接封號,不能讓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看著這場愈演愈烈的討論,忍不住想起自己網購時的經歷——有時候明明是很小的問題,卻被客服的態(tài)度搞得一肚子火。心相印這次的"冥幣補償"事件,看似是個案,卻暴露出服務行業(yè)的共性問題:當企業(yè)把客服崗位當成"成本中心"而非"服務窗口",當績效考核只看數據不看體驗,最終傷害的是品牌多年積累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