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問:孩子的思維能力差,不會分析題目,怎么辦?
彭老師答:這幾年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思維自覺性。
沒有思維自覺的孩子,會有兩個突出特點,第一,他不知道自己寫的是什么。第二,是你讓我這樣寫的,我寫的反正就是你想要的東西。
發(fā)現(xiàn)沒有,這樣的想法是我們熟悉的配方。
有的大人一天忙到晚,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還有的大人機械執(zhí)行任務(wù),當任務(wù)失敗,把問題歸罪于領(lǐng)導(dǎo)的安排,和自己無關(guān)。
把作文擴展到人生命題上,這真的是一件讓人深思的事。
我覺得訓(xùn)練作文思維最大的意義,就是避免以后生活吃虧。抓分當然是必要的,緊急的,但這不是作文的全部。
為什么我們不知道寫的是啥,因為我們的掌控力太弱了,想法和現(xiàn)實落差很大,發(fā)生沖突,而我們沒有力量去解決這種沖突,于是,就把頭埋到沙子里當起了鴕鳥,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因素,比如說,懶。
有人試圖尋找外力的賦能,把責任推給命題者閱卷者,以便自己能全身而退。
退得了嗎?人生的劇本早已寫好,思維上的偷懶,必然會讓我們吃一些莫名其妙的虧。
還是回到老本行上講作文,免得被人說要做人生導(dǎo)師,以免誤人子弟。
比如,走進大街,看到街市繁華,然后就想到祖國的繁榮昌盛。這種思維誤區(qū),就是以絕對的普遍性來抹殺差異的個體性。
比如,春節(jié)吃團圓飯,餐桌上的食物豐富,想到了祖國的繁榮昌盛,蒸蒸日上。
又比如,我吃了一個蛋撻,甜美幸福,這種美好的生活是祖國繁榮富強賦予的。
這種萬能的、絕對正確的想法,讓思維懶惰,不會去思考這件事背后真正的邏輯,不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就吃蛋撻而言,你的幸福源于你的正常,正常的味覺,正常的心理,正常的生活感受力,此外,還有你對甜食的熱愛。比如,我不喜歡甜食,吃蛋撻,我就不幸福,而是折磨。
思維自覺性的培養(yǎng),依據(jù)兩個條件:
第一,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培養(yǎng)掌控力;
第二,在執(zhí)行過程中,不斷反思總結(jié),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要機械照搬。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