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走丟,大家也可以在“事兒君看世界”找到我

關(guān)注起來,以后不“失聯(lián)”~

隨著大眾對健康的重視程度加深,一些健康飲食的理論逐漸深入人心,比如應(yīng)該多補充蛋白,少吃精致碳水,限制脂肪攝入......

所以我們常常能看到一些健身人群狂吃生菜、雞胸肉、雞蛋。

生菜、雞胸肉都沒啥好說的,唯有雞蛋這部分存在很大分歧——你會發(fā)現(xiàn)有些人一頓吃好幾個雞蛋,但只吃蛋白,留下蛋黃不吃。

(示意圖)

上油管搜索,也會發(fā)現(xiàn)有博主分析在減脂期應(yīng)該吃全蛋還是吃蛋白...

(博主分析健身人應(yīng)該怎么吃雞蛋)

其實這種分歧已經(jīng)存在了幾十年,其根源就是:蛋黃的膽固醇太高。

學(xué)界在這個議題上一直有爭論,近些年更是發(fā)現(xiàn)膽固醇還有“好壞”之分,“壞膽固醇”會增加心臟病風(fēng)險,就像大眾認知當中的一樣;

但“好膽固醇”作用正相反,能幫助清除血液中多余的膽固醇,將其運送至肝臟。

所謂“壞膽固醇”就是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低密度脂蛋白

“好膽固醇”就是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高密度脂蛋白。

這種混亂的狀況讓美國博士Nick Norwitz很不爽,他干脆決定拿自己做實驗——他在一個月內(nèi)吃了整整720個雞蛋,相當于每小時都要吃一個...

(Nick Norwitz)

(積攢下來的一大堆雞蛋盒)

Norwitz小哥已經(jīng)拿到了牛津大學(xué)的博士學(xué)位,目前又正在哈佛攻讀第二個醫(yī)學(xué)博士,可以說是妥妥的學(xué)霸,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所以不建議一般人嘗試-。-

720個雞蛋大約含有133200毫克的膽固醇,就算他一個月光吃雞蛋,也已經(jīng)達到了普通人5倍的膽固醇攝入量。

而Norwitz卻大膽假設(shè):就算這樣狂吃,照樣不會讓我體內(nèi)的“壞膽固醇”升高。

一個月內(nèi),Norwitz煎炒烹炸煮,每天雷打不動吃24個蛋,也探索了雞蛋的180種做法...

(Norwitz炒蛋)

而最終的結(jié)果真的像他想的一樣——“壞膽固醇”不僅沒上升,反而還下降了不少。

在前兩周,Norwitz的“壞膽固醇”水平基本沒變,只下降了2%;但后兩周,他的“壞膽固醇”水平卻一路下跌,最終降低了18%。

某種程度上,狂吃雞蛋居然還給他帶來了一些好處。

(Norwitz的壞膽固醇水平)

所以,為啥呢?

簡單地說,經(jīng)常保持著低碳水的瘦人,雖然非常健康,但其“壞膽固醇”卻容易飆升。

由于低碳水飲食,這些瘦人的身體,尤其是肝臟內(nèi)的碳水儲存量會變少,轉(zhuǎn)而進入了燃燒脂肪模式,而轉(zhuǎn)運脂肪則需要VLDL。

VLDL,從名字就不難看出,是“壞膽固醇”LDL的前體,所以VLDL多了,LDL就會變多。

同時,轉(zhuǎn)運脂肪的過程還會造成“好膽固醇”HDL的升高,以及甘油三酯的降低(甘油三酯就是我們常說的“血脂”之一)。

(Norwitz解釋他的理論)

Norwitz構(gòu)建了一個模型:瘦人進入低碳飲食,尤其是徹底斷碳的生酮飲食后,體內(nèi)就會呈現(xiàn)“高LDL、高HDL、低甘油三酯”的三角形。

(他提出的三角模型)

狂吃雞蛋的前兩周,Norwitz就是在做這件事:讓身體進入“燃燒脂肪模式”。

而他提出的這一三角也很容易打破,只要吃點碳水,把肝臟中的碳水補充回來,身體就會切換供能模式,造成LDL的急劇降低。

(肝臟碳水增加,LDL下降)

所以在后兩周,Norwitz又在雞蛋之外加入了其他的碳水。

他每天吃60克碳水,主要是藍莓、香蕉、櫻桃等水果,蘸著夏威夷果奶油吃...

(Norwitz補充碳水)

這事他以前為了做實驗也干過,但他以前吃的是奧利奧...

(Norwitz狂吃奧利奧)

而且那次,Norwitz發(fā)現(xiàn)奧利奧的效果甚至比藥物還要好——藥物只能將LDL降低32.5%,但每天12塊奧利奧卻能達到71%...

(黑色是奧利奧,藍色是藥物)

這次也一樣,只不過60克碳水太少,不足以達到最大效果,但演示的目的還是完全沒問題的。18%的降低已經(jīng)很能說明問題了。

當然,還是那句話,完全不建議任何人模仿。

據(jù)Norwitz本人透露,他日常就堅持著生酮飲食,本來就處于脂肪供能模式,他瘋狂折騰自己的目的也只是在學(xué)術(shù)中加入一些樂趣,不應(yīng)該作為膳食參考來看——事實上就連美國官方的膳食參考也偶有變動。

1945年,美國開始記錄人均雞蛋食用量時,美國人大約每天平均吃一個雞蛋。

但到了1961年,美國心臟協(xié)會開始建議限制飲食中的膽固醇,接著其他很多國家也跟著更新了各自的飲食建議。

(示意圖)

到1968年,美國心臟協(xié)會再次警告說,人每周最多吃三個雞蛋,因為雞蛋,尤其是蛋黃,含有大量的膽固醇,而高膽固醇與心臟病有關(guān)。

此后,美國人的雞蛋食用量大幅降低,一直持續(xù)了幾十年,直到最近20年才開始重新走高,后來又發(fā)現(xiàn)了“好膽固醇”和“壞膽固醇”之分,情況更復(fù)雜了。

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呢?我們到底應(yīng)不應(yīng)該吃蛋黃呢?

很遺憾,“始作俑者”美國心臟協(xié)會在這個議題上似乎也沒有特別準確的說法。2013年的膳食指南因“缺乏足夠證據(jù)”,干脆沒有給出關(guān)于飲食膽固醇的建議。

(2013年的版本,沒有給出飲食膽固醇建議)

但到2019年的版本里,建議又出現(xiàn)了,稱“鑒于蛋黃的膽固醇含量依然較高,保持現(xiàn)在的攝入水平仍是值得建議的,健康成年人每天最多吃一個全蛋”...

(2019年版本,最多吃一個全蛋)

過了幾十年,爭議依舊存在,應(yīng)該還需要更多實驗才能得到更精準的結(jié)論。

不過對普通人來說,其實也不用考慮那么多,遵照美國心臟協(xié)會的建議就好:每天最多一個全蛋。

反正也沒人會像Norwitz一樣每天吃24個雞蛋......

嗯,應(yīng)該吧......

ref:

https://www.dailymail.co.uk/health/article-13885877/what-happens-health-eat-eggs-protein.htm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1mMnnyJrgk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hUMUCoJO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