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齊桓公公子小白是春秋五霸之一,他能稱霸其中一個很關(guān)鍵的人物就是管仲,在管仲的輔佐謀劃下,通過一系列措施,內(nèi)升國力,外征群雄,逐步帶領(lǐng)齊國成為春秋霸主。但是,管仲最初并不是齊桓公的部下,兩個人甚至是兩個相互敵對的陣營。這是怎么回事呢?

管仲(前723年~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謚敬,潁上(今安徽省潁上縣)人。中國古代著名經(jīng)濟學(xué)家、哲學(xué)家、政治家、軍事家。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周穆王的后代。

春秋時期,齊國國君齊僖公去世后,他的三個兒子中的嫡長子公子諸兒繼位,是為齊襄公。齊襄公荒淫無道、昏庸無能,國政混亂。齊襄公還有兩個弟弟,分別是公子小白和公子糾。齊國大夫鮑叔牙預(yù)測將來齊國必定大亂,便保護著公子小白逃亡到莒國;而公子糾也在管仲、召忽的輔佐下逃到魯國。

前686年,對齊襄公不滿的幾個大夫殺了齊襄公,迎立齊僖公之侄公孫無知為君。次年,公孫無知也被齊國人推翻。齊國君位空懸,國政更加混亂。當(dāng)時具有繼承君位資格的只有公子小白和公子糾,但是他們都在國外避難,這就意味著,誰先返回齊國,誰就可以搶先繼位。齊國貴族立即派人趕往莒國給公子小白報信,讓他趕緊回國即位。同時魯國國君魯莊公也派出軍隊護送公子糾趕回齊國爭位。

為了阻攔公子小白返回齊國,公子糾派管仲率人趕到莒國通往齊國的國境伏擊。管仲等人趕到莒國邊境時,正好遇見公子小白一行人,他拿出弓箭,對準(zhǔn)公子小白射了一箭,這一箭恰好射中小白腰間帶鉤,沒有傷及身體,可是小白假裝中箭,大叫一聲.倒在車中。管仲以為小白已被射死,便派人給公子糾送信。

為了防止管仲不相信小白已死而再次前來阻攔,鮑叔牙便安排大隊人馬護送小白“遺體”舉喪前行,而自己則帶著小白乘坐“囚車”星夜兼程。終于搶在公子糾之前,趕回了齊國國都臨淄,在齊國貴族的擁立下成為國君。

反觀,公子糾得知小白已被射殺的消息,以為已經(jīng)無人與自己競爭,行進速度立即放慢了下來,等他六天后到了齊國,才得知弟弟公子小白已經(jīng)即位,公子糾不敢再回臨淄,馬上掉轉(zhuǎn)車頭逃回了魯國。

魯莊公見此,便決意發(fā)兵討齊國,打算用武力幫助公子糾奪回君位。齊、魯兩軍會戰(zhàn)于乾時,魯軍大敗,潰不成軍。齊桓公派鮑叔牙對魯莊公說:公子糾是桓公至親,不忍心親手殺害,就請魯莊公代為誅戮;而管仲、召忽則是齊桓公的仇人,必須要親手殺之才甘心。魯莊公被逼無奈,只好命人殺死了公子糾,并將管仲、召忽押送給了齊國。

齊桓公即位后,急需找到有才干的人來輔佐,因此就準(zhǔn)備請鮑叔牙出來任齊相。但鮑叔牙稱自己才能不如管仲,若要使齊國稱霸,必要用管仲為相。

經(jīng)鮑叔牙的建議,齊桓公同意選擇吉祥日子,以非常隆重的禮節(jié),親自去迎接管仲,以此來表示對管仲的重視和信任,同時也讓天下人都知道齊桓公的賢達大度。齊桓公迎接管仲后,一連聊了三天三夜,句句投機,齋戒三日,拜了管仲為相,并稱管仲為“仲父”。

從此,管仲正式成為齊桓公的臣子,并在其輔佐一步步成為春秋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