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溝是兩代人時過境遷后的產(chǎn)物

我們芳華正茂,父母風燭殘年,我們之間隔著長長的歲月和思想上的鴻溝。很難溝通,也很難和解,然后隨著時間的流逝,小小的鴻溝變成的大大的裂谷。

或許是不想說的話太多了,又或許是恐懼說出來也不被認可,所以總是口是心非,但內(nèi)心又渴望對方能夠察覺

代溝的存在讓彼此漸行漸遠。一方心急如焚,一方卻毫不畏懼。或許心知肚明,卻又假裝視而不見,除了日常寒暄以外無話可說。

代溝或許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父母與子女之間或許彼此有恨,但不會有仇。兒女璀璨的人生背后,總有父母逝去的芳華。

代溝的沖突源于恐懼

與父母沒有共同愛好,缺少共同語言,所以很難溝通。但父母真的很難成為自己的圈內(nèi)人嗎?

對于子女,代溝沖突背后或許是深深的恐懼。我們太過渴望獨立,所以很難主動把父母帶入自己的圈子,恐懼父母的到來會帶來潛意識的順從、妥協(xié)甚至是服從。

童年時期,肉體孱弱,價值觀不完善,所以父母很可能變成獨裁者,指手畫腳,讓自己毫無隱私可言。成年后,好不容易能夠在精神或者物質上獨立,不被人操縱,自然也很難主動與父母進行精神上的聯(lián)結。

我們害怕父母再次占據(jù)主導位置,占據(jù)自己太多的空間,讓自己無處安頓。

代溝沖突的背后或許不是因為不愛,而是想要和諧。為了避免產(chǎn)生誤解,發(fā)生更大的沖突,所以直接切斷交流的可能性。直接對父母屏蔽朋友圈?;蛘咴诟改笡]有聽懂,胡亂理解的時候拒絕交流。

但如果不解決,或許最終只能帶來肉體或者靈魂的漸行漸遠。

解決代溝的方式,不在于說服,而在于主動

代溝的產(chǎn)生或許只是因為自己沒有給父母進入自己圈內(nèi)的機會。或許并不是父母無法理解我們的思想,而是我們不愿意讓他們理解我們的思想。

有時候父母或許并不是真的想要掌控我們的人生,而只是想要靠近我們,離我們近一些,再近一些。而拒絕溝通的行為在告訴他們:我長大了,我有自己的世界,我的世界或許不需要你們。

解決代溝,不在于說服。父母的不知道或者不理解或許只是因為沒人講,沒人耐心的講。其實最終的結果并不重要,或許父母依然不理解,但我們需要讓父母知道:我們愿意靠近你們,也想給彼此了解的機會。

或許父母想要的并不是控制,而是想要被需要。他們或許無法理解,但子女愿意讓他們了解,能給與他們關心的權利。

解決代溝的關鍵在于主動。作為子女,無法改變或者很難改變父母,我們只能選擇主動。主動建立溝通的橋梁,給彼此交流的機會。只要自己愿意,我們總能找到交流的方式。

時過境遷,彼此都發(fā)生了變化,我們變得更加豐富和立體,父母也變得更加厚重。交流的橋梁可以給彼此一個重新認識的機會,我們可以重新介紹自己,也可以重新了解父母。這并不是妥協(xié),也并不卑微。

代溝無法填平,但可以不成為阻礙

不必奢望填平代溝,也不要妄圖消滅任何一方的自主觀念。受教育、體力或者價值觀、成長環(huán)境的影響,我們都有獨立的思想和人格。

代溝永恒存在,但可以不成為阻礙。不必讓任何一方完全認同或者妥協(xié),更多的時候是雖然不理解,但是尊重。因為彼此明白,我們愛著對方,都希望對方幸福。

如果讓口是心非變成真誠訴說,或許期盼的有所察覺會變得唾手可得。

愿自己與家人長長久久,歲月靜好,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