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三年,樓市再現日光盤?
從國慶假期至今,有的樓盤稱“5000人到訪!64套房源首開售罄”;有的樓盤說“僅用3小時,兩棟高層清盤”;更有的樓盤宣傳“總價千萬級,實現‘日光’”…
呵,一時間好不熱鬧,感覺地產失速的“三年”又滿血回來了。
但,這一切是真的嗎?
各位主子好,每周一叨,理性開炮,我是叨主周一叨。
最近,全國人民都知道,樓市的利好持續(xù)不斷,政策頻頻加碼,媒體也在宣傳各種“回暖”。
好像一時間樓市的調性全變了,不再哀鴻遍野,不再肅殺一片,而是全都支棱起來了,地產人又站起來了。
而且,這些久違的“排隊購房”盛況,在多個二線城市重現。
比如,十一期間,南京中信泰富九廬項目開盤,吸引了1300組訪客、超5000人來到售樓處現場詢價,而該樓盤首開僅64套房源,開盤即售罄。
比如,10月9日,沈陽地鐵云峰樾里項目現場也排起了長隊,該樓盤在3小時內賣了1.46億元,兩棟小高層產品售罄。
比如,10月13日,成都的豪宅盤“金茂璞逸錦江”開盤現場人聲鼎沸,當天94套總價千萬級豪宅實現100%去化,開發(fā)商日銷9億元。
如果真是這樣,那可以這么說,在一線城市的樓市利好拉動下,部分二線城市的市場又重新熱起來了。
當然,大家也不必恐慌,因為在叨主看來,這幾個盤的火爆,并不能說明二線城市的全面復蘇。
畢竟,這里面的所謂“火爆”,少不了人為的助推,少不了營銷的夸張,更少不了借勢“大政”的炒作嫌疑。
畢竟,當一個人餓傻了的時候,給他點“米湯就糠菜”,他都會手舞足蹈,就地放炮。
同時,從另一個角度講,不可否認的是,這些盤的質素和戶型,都屬于典型的改善盤,且有核心資源或超級配套的加持,可謂是地段中的“稀缺者”,即便火爆,也不足為怪。
畢竟,核心城市的核心地段的好房子就那么多,而且隨著政策暖風的持續(xù)加溫,有錢人提早進場搶占“稀缺”資源,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那說到這,叨主必須插個小知識,讓我來告訴你,不看數據,不看宣傳,怎樣的情況,才叫真火爆。
其實說是知識,也算不上。就是給你兩個觀察市場的角度:
1、看廣告量。重點看線上和線下兩個維度,線上指房天下和安居客,線下指樓體、高炮和橋體等。
當這些地方廣告量增多,且開發(fā)商和項目類型增多的時候,證明行情真的暖了。
因為,只有當項目賣的好了,開發(fā)商才有錢投廣告;只有當購房客多了,開發(fā)商才會用廣告來搶客戶。
2、看電話量。多去幾個盤,留下你的電話,看看這些盤的銷售員,給你回電的頻率是高,還是低。
都很高,代表都缺客戶;都很低,甚至都不回電,證明他們不缺客戶。
看,其實方法很簡單,但是很奏效,這可是我十幾年的樓盤經驗得來的行業(yè)小“秘密”。
好,咱回到主題。
在叨主看來,當下的市場無論怎樣,隨著“暖風”如此地吹個不停不休,再干冷的土地,也會受熱融化,市場的全面恢復,只是個時間問題。
這不,北方的老二哥“天津”,
16日宣布加入搶客戰(zhàn)局,甚至一口氣取消了住房限購、限售和限價等多項限制性政策。
其中,包括取消天津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購買、轉讓等方面的限制性措施;不再對新建商品住房銷售價格上限實施指導;取消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標準等。
而隨著天津脫去最后一層外衣,截至10月16日,全國僅剩北京、上海、深圳和海南部分地區(qū)仍有住房限購政策。
這意味著,一個時代的新的一角已被掀開。
回看2010年底至2011年初,自北京、廣州等地陸續(xù)出臺限購政策開始,中國重點城市樓市限購,已走過了14年。
這14年,造富了一批人,如王石,郁亮,孫宏斌,楊國強,許家印等;也造就了一批如日中天的企業(yè),如碧桂園,恒大,萬科,龍湖,旭輝…
這14年,造就了無數的豪宅傳奇,產品神話,創(chuàng)新標桿和行業(yè)典范;同時,又擊碎了無數普通人的生活夢想和安居希望。
這14年,是中國房地產突飛猛進又接連崩塌的14年;
這14年,也是中國樓市如雨后春筍又如過街老鼠的14年;
14年,14個春秋,14個人生進階,從小娃到青年,從青年到中年,從中年到老年。
無論你過去是悲歡,還是冷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是成功燦爛,還是功敗黯然,一個時代,已然開始轉向。
而在新時代滾滾向前的巨輪之下,無論你是詆毀,還是贊美,對每一個普通人來說,最好的策略,不是避開,不是跟隨,
而是,乘上它,一路向前?。?!
好了,我是一叨,下次再聊。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