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對我來說并不陌生。前兩年,淅川縣楹聯(lián)學會不斷發(fā)起征聯(lián)活動,為了寫出理想的作品,先后四次到淅川采風。還有一次專程到香嚴寺、坐禪谷一游。領略了那里的自然之美景,聆聽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丹江大觀苑楚風樓里,欣賞到了精彩的楚風楚韻表演,婉轉的音樂和演員們優(yōu)美的舞姿贏得了游客的陣陣掌聲。沉浸在這濃郁的文化氛圍中,感受厚重的楚文化風采,令人如癡如醉。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出了許多特色的文化,香嚴寺就其中之一。

香嚴寺位于河南省西南邊陲、豫鄂陜三省結合部的淅川縣。它歷史悠久,文物豐富,物華天寶,人杰地靈。香嚴寺位于淅川縣城南40公里的倉房鎮(zhèn),東臨龍山,西接虎山,北依后嶺,南面山形拱衛(wèi),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使得寺院整體布局如同蓮花,居中而建,與周圍自然景觀和諧共生。古剎本身的歷史悠久,建筑古樸典雅,有著濃厚的文化氛圍。
原為“大唐慧忠國師道場”,曾有僧眾數(shù)百人,有“千頃香巖”之稱。據(jù)明《嘉靖南陽府志校注》記載,“香巖寺始建于唐”,“大唐慧忠國師道場,勅賜長壽,其以香巖傳,由國師入塔時,異香百里,經(jīng)月不散”,故亦稱“香巖長壽寺”。其后屢廢屢建,今日的上寺基本為清代建筑風格。

香嚴寺歷史最重,幾經(jīng)廢興。開元二年(714年)一位俗名為冉虎茵、法名為釋慧忠的諸暨(今浙江紹興)僧人,云游至白崖山黨子谷(今香嚴寺所在地),在此結廬為庵,開辟道場潛修四十余年。天寶十四年(755年)唐玄宗在慧忠的“戒行精專,佛法造詣高超,堪稱一代大師”的奏請之下,下詔書將慧忠接到長安龍興寺;安史之亂暴發(fā)后,慧忠又回到這里。大歷二年(767年)唐代宗恩準慧忠在他原修煉道場白崖山黨子谷建寺,大歷八年(773年)敕賜“長壽寺”(香嚴寺前身),奉該寺為國家設置,賜給大量長生田,御賜佛經(jīng)一套及“永鎮(zhèn)山川”匾額,敕賜長壽寺度無名僧49人。大歷十年(775年)慧忠在長安圓寂,在白崖山清風嶺建無縫寶塔歸葬,入塔時“異香百里,經(jīng)月不散而名香嚴寺”,因此到明代前期俗稱“香嚴長壽寺”。永樂元年(1403年)住持仁山毅禪師帶領僧眾修復香嚴寺。先在下寺修建門堂屋宇,而后動工修建上寺,但沒有修到一半禪師便圓寂了。永樂十一年(1413年)明成祖批準再修建武當“太和山宮觀”的同時,批準太虛禪師修建香嚴寺。九年后,寺院建成。寺內的匾額由駙馬都尉沐昕題寫。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明憲宗賜香嚴寺新名“顯通禪寺”,同時賜如意為香嚴寺住持。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夏末暴雨泛濫,丹江和淅水同時暴漲,將下寺山門、鼓樓、殿堂、屋宇淹沒,四大天王、韋馱及十八羅漢佛像也隨之消失。崇禎十七年(1644年)12月李自成、張獻忠率軍經(jīng)淅川李官橋鎮(zhèn),意圖圍攻襄陽。軍隊駐扎在順陽川,香嚴寺僧侶見勢而逃,上寺禪院被義軍燒毀??滴跞辏?664年)宕山遠禪師率眾僧在上寺建大雄寶殿三楹、釋伽牟尼像一尊(高三丈三尺)、韋馱神像一尊(一丈六尺),為木刻金飾。 如今人們清楚地記起香嚴下寺那一座座凌空精美的琉璃寶塔和其他諸多的珍貴文物。非??上У氖窃跊]有采取任何保護措施的情況下,1968年修丹江口水庫蓄水時被淹沒了,造成永遠無法彌補的損失?!拔母铩睍r期,文物再次遭到破壞。改革開放后黨和政府對文物保護和利用工作高度重視。雖幾經(jīng)修繕,但香嚴寺文物丟失現(xiàn)象不得不令人嘆息!
1986年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今的香嚴寺中軸線上(五進院落)主體建筑有石牌坊、韋聯(lián)殿、大雄寶殿、碳月軒、法堂、藏經(jīng)樓等,兩側有普賢殿、文珠殿、觀音殿、禪堂……現(xiàn)存殿堂房舍多達140余間,為中原地區(qū)最大古建筑群之一。單體建筑品類較全(殿、堂、樓、閣、門、廳、塔、坊、亭、橋等),建筑風格為中原地區(qū)(河南省及周圍省的全部或一部分)習見的地方建筑手法,稍有蘇杭建筑特色,是研究明清時期中原地方木構建筑法式的實物資料。石構建筑文物價值較高,如石坊、石塔、石橋等。特別是“救賜顯通禪寺”坊,建于明代,條三間四柱無樓柱出頭式大型石牌坊,為河南現(xiàn)存不多的明代石坊之一?,F(xiàn)存元、明、清時期整殘磚石和尚墓塔27座(含“文革”時被推倒,構件仍存原處者)。是河南省除登封少林寺塔林(現(xiàn)存古塔243座),少有的幾處重要塔林之一,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寺內磚、木、石雕及大型壁畫有較高的文物價值,特別是大雄殿內的彩繪壁畫,規(guī)模大,內容豐富,保存較好,是研究美術史、宗教史的珍貴資料。

香嚴寺位于丹江水庫西岸白崖群山環(huán)抱之中,依山傍水,是“深山藏古寺,曲徑通幽處”的真實寫照,為古來選址之范例。依山就勢建寺,高低錯落有致,廣植松柏翠竹,園林氛圍濃郁,形成寺中有園、園中有寺的自由式園林布局的寺院。寺內外古木參天,修竹茂林,流水潺潺,山石奇秀,形成“一柏擔八榆”、“一柏一石一座廟”、“珍珠來”、“豹頭泉”、“雙石洞”、“一步三眼井”、“孫膜看桃園”等自然景觀,與莊嚴古樸的寺院相映成趣,風景宜人,為旅游觀光之勝地。
(文/卞廣軍)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