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蘋果公司的 A 系列智能手機處理器經(jīng)歷了顯著的技術演進。從 2013 年采用 28 納米工藝的 A7 芯片,到 2024 年采用 3 納米工藝的 A18 Pro 芯片,蘋果在核心數(shù)量、晶體管密度和功能特性上實現(xiàn)了跨越式發(fā)展。然而,隨著制程技術的不斷升級,芯片制造成本也大幅攀升,為蘋果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近日,Creative Strategies 首席執(zhí)行官兼首席分析師 Ben Bajarin 發(fā)布報告稱,對于每個新的半導體制程節(jié)點,臺積電都會向蘋果收取更高的每片晶圓費用,因此價格從 A7 處理器的 28nm 晶圓的 5,000 美元上漲到用于 A17 和 A18 系列處理器的 3nm 級晶圓的 18,000 美元。

從2013年推出的A7處理器開始,它的晶體管數(shù)量為10億個,而到了2024年,A18 Pro處理器的晶體管數(shù)量已經(jīng)增長至200億個。這種增長伴隨著制程技術的進步,從最初的28nm制程縮小至如今的3nm。從技術角度來看,制程節(jié)點的縮小意味著能在更小的芯片面積上集成更多的晶體管,提高了計算能力和能效。

在A7面世時,該芯片包含兩個高性能核心和一個四集群GPU,但到A18 Pro時,這一配置已發(fā)展為包括兩個高性能核心、四個能效核心、一個16核NPU,以及一個六集群GPU。這種配置的提升,標志著蘋果在處理器設計上相較于競爭對手的領先地位。

然而,隨著技術的演進,生產(chǎn)晶圓的成本也在逐年上升。Bajarin指出,來自臺積電的最新數(shù)據(jù)表明,A7處理器的28nm晶圓費用為5,000美元,而用于A17和A18系列的3nm晶圓費用則飆升至18,000美元。這種趨勢使得每平方毫米的生產(chǎn)成本從0.07美元上升至0.25美元,增幅達到近260%。

此外,蘋果在提升芯片性能方面也面臨挑戰(zhàn)。近年來,A 系列芯片的性能提升速度有所放緩(A18 和 M4 系列除外),主要原因是新一代架構在每周期指令數(shù)(IPC)吞吐量上的提升難度加大。盡管如此,蘋果每一代產(chǎn)品都成功地保持了能效比的提升。巴賈林指出:“在 IPC 提升難度加大的情況下,蘋果通過優(yōu)化能效比,即使成本增加,也是一種可行的策略?!?/p>

在用戶體驗方面,盡管A系列芯片在性能提升的速度上有所放緩,蘋果仍然在努力保持每瓦性能的提升。這對于追求極致計算效率的高端手機用戶來說,確保了在游戲、視頻播放和多任務處理時仍能維持流暢的使用體驗。同時,這也為開發(fā)者提供了更強大的硬件支持,使得他們可以在應用中實現(xiàn)更復雜的AI功能。

隨著AI技術的迅猛發(fā)展,蘋果的A系列芯片也在積極融入更多的AI計算能力,例如在圖像處理、語音識別和機器學習等領域的應用。用戶不僅僅是在使用一臺手機,而是體驗到集成了先進人工智能功能的智能設備。

總結來看,蘋果A系列芯片的演變不僅是一段技術進步的故事,更是對市場需求和用戶體驗的深刻理解。未來,隨著AI與智能設備的進一步融合,我們可以期待更多創(chuàng)新的涌現(xiàn),繼續(xù)推動整個行業(yè)向前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