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劉維隆
地理是文化之母,誠哉斯言,秦嶺就是一個確證。作為遠古以來中國大陸地理構造成型中最為重要的肇始者與統(tǒng)領者,大秦嶺一山攜兩水(黃河、長江),身托七省市,雄踞國中央。和合南北,連接東西;中央水塔,澤被天下。以“中國脊梁”之名,被推崇為華夏大地的龍脈父親山。
秦嶺之大,不只是地理生態(tài)之使然,更在于她滋養(yǎng)的中華文化和精神文明之博大,其涉及民族根脈、思想源流、宗教圣跡、人文景象、盛世都城、經世濟民、絲綢之路、民族交融、山水情懷、紅色足跡等等多個方面,儼然繪制成中華民族生成、演進,以及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一幅幅歷史長卷。其所凝聚的文化深度、高度和廣度,使大秦嶺地區(qū)業(yè)已形成中華文化多元一體且最具綜合性、代表性的核心文化圈,當之無愧地成為中華文化的基因庫和重要象征。

龍脈是生態(tài)之母,地理之象,亦是文化之象、文化之脈。文化是秦嶺之魂,“圣”山之圣。身為秦嶺子民,須做龍的傳人,秦嶺是我們萬世景仰,學之不盡、習之不竭的至圣先師。她那廣袤山川,城郭村野所蘊含的神韻余響是我們民族的精神血脈和無窮力量。
秦人依山而居,更有一種戀父般的情結,父山當為教,赤子恭學敬,耕耘不辭苦,心獲尤厚重。柳青先生的一部《創(chuàng)業(yè)史》,山川之間苦苦奮斗,激蕩起多少歷久彌新的精神回響;忠實先生將秦嶺腳下的“白鹿原”寫成了一部活生生的民族秘史;平凹先生以山為命,山本山民山傳奇,硬是“將自己寫成了一棵秦嶺山中的小樹……”(賈平凹語)。
中國自古就有“望于高山,遍于群神”的傳統(tǒng),以山為祖,名山而立大國,遂成天人合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鄙礁咚L,民之所望矣。

詩擁大秦嶺,維民走在前。我在這里用“擁”(擁抱、擁戴)而非“詠”(吟詠),是因為詠者無數,佳作多多,而其能遍歷山川,勞思行吟,以自己的全部身心擁抱、擁戴秦嶺,詩涌秦嶺、獨立成篇,以詩情畫意融于書卷中,為“大秦嶺”詠嘆者唯其少見。從秦嶺四峰終南山到伽藍尋幽古剎寺院;從樂游原踏青到十一首古道探賾;從秦嶺野趣二十首到國風絲路文化篇;從長安即興八首起到秦地祖脈三十七首,無一處不親歷,無一篇不盡興,華彩流溢,情寄河山,充滿了對大秦嶺的熱愛和禮贊。如此深廣游歷,詩情吟唱,讓人不由得想起"杜鵑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這兩句詩的意境,勾起綿綿思緒……
問君何來此功力?這首先得益于他充沛旺盛的精力和勤奮高產的詩才。與之外出偕行時,一天鞍馬勞頓后,眾人皆已休,唯他挑燈夜戰(zhàn),隔早就是一首行吟詩,令人好不驚羨。他能如此傾心關注大秦嶺,經年樂此不疲,又與其長期工作奔走在長安-南山之間,體心悟道,廣結情緣密切相關。

但在我看來,更為重要的是,他已將這份情緣上升到宏大的理性認知層面,如今的大秦嶺必然成為國家生態(tài)、發(fā)展、安全三位一體的重要戰(zhàn)略區(qū)域。五年前,我們就此話題酣暢淋漓地熱議,之后又多次建議提案,一起勞心費力,正是為大秦嶺鼓而呼的家國情懷和事業(yè)擔當,鋪厚了其絢麗詩篇的思想底蘊,才使得詩擁大秦嶺體現出非同一般的格局和魅力,這也是我要特別推崇他為“秦嶺詩人”的深層緣由。
對于詩評,我不在行,但也在讀詩的實感中,自己總結出“三有”評判的尺度,一為立意有神;二為真感有情;三為遣詞有韻。神為骨而定格調;情為血而激浪涌;詞為脈而韻律行,三位一體,方為詩品。其中尤以詩力所達,思情為重。維民的詩詞均為實景寫作,臨境生發(fā),立意高邁,真情實感,韻味悠長。

且看開篇之作《訴衷情令·終南山》“登臨秦嶺共遙看。南北兩分川。綿綿歲月如夢,滄海變桑田。峰未老,水潺潺,望青天。風云萬里,俯仰人生,情寄河山?!奔耐辛酥谇貛X與人生的多少況味和情感。這些詩作中,敘景寫神,懷古感思者有之;詠嘆風物,壯懷激烈者有之;途中記趣,感悟文化者有之。繽紛百余首,可謂篇篇有靈秀,真意訴胸襟,清韻詞中留。
正如人所言,能把內心涌起的最高浪花記錄下來的,唯有詩詞。況且維民寫的全是文字凝練、格律謹嚴的近體詩與詞,光是用到的詞牌就有三十多個。若未下深功,誰人可及,我等只好“望詩興嘆”了。問其作詩緣起,除了早年學養(yǎng)與積累之外,真正專攻的也只是他從人大崗位上退下來的數年時間,讓人敬佩之余,心生感慨。詩歌是人生青春的事業(yè),這不正是維民花甲之后迎來人生第二春的見證嗎?

這本攝影詩集還有一個特點,更是一種創(chuàng)新,就是詩詞配有會強等絲路影像研究院的攝影家們光彩絢爛、精湛專業(yè)的攝影作品,詩情畫意,璧合珠聯,圖文并茂,上升到一種綜合美學的意境,充分調動起讀者的觀感、情思和想象力。同時每首詩都附有景點的概述鏈接,不僅增添了關于大秦嶺的知識點,而且給人一種探求尋覓的向往與沖動。古時文人學士游歷山川,賦詩題壁,留下不少后人瞻仰的墨跡。而今步入信息時代,一本詩集在手,光影鏈接俱在,不但可盡享詩畫之陶冶,而且可獲得豐富的信息量,比之古人,我們確實要幸運多了。
雪后放晴,擱筆推窗,終南山群峰層巒的身影已然隱約可見。大秦嶺啊,你在我們心中,就是與天地同輝般的神圣。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祈愿即將浩蕩而來的春風,為你融冰拂塵。那擁入你懷抱的第一聲禮贊,就是杜鵑為你送去的這份深情的詩意長鳴。
(2024年2月28日)
本文作者:

劉維隆:陜西省第十一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省慈善協會原會長、陜西(中國)西部發(fā)展研究中心高級顧問
原標題:《詩擁大秦嶺》,劉維隆為桂維民《秦嶺望長安》詩集所作的序。
-秦智原原創(chuàng)作品,請勿轉載
-圖片提供:全景視覺;部分圖片、字體源于網絡,如有侵權,協商刪除

監(jiān)制 | 薛曉燕李志維
審核| 鐘一 碧晗
排版 | 若琦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