糍粑,是我們每年春節(jié)不可或缺的美食,穿越千年的時光,糯糍粑的香始終如一,它承載著人們對過去歲月的懷念,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直延續(xù)著那份不變的年味和溫暖。每一口糍粑,都是對傳統(tǒng)的致敬,對親情的呵護,對未來的期許。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臘八過后,年就近了,年味也越來越濃了!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后,在社區(qū)工作人員的陪同下,我們一行沿著村莊小巷,循著烤糍粑的醇香走進了做糍粑的能手林艾芹家。

林艾芹家坐落在騰沖市西源街道侍郎壩社區(qū)壩街小區(qū)的小巷里。步入干凈整潔的小院,我們見到了正在忙碌的林艾芹夫婦倆。小院中央放著幾桶泡著的糯米,旁邊是擦得锃亮的放粑粑的案板,正在煮紅豆的電飯鍋冒著氤氳熱氣。在熱情地招呼我們品嘗她家剛烤熟的糯糍粑后,夫婦倆便又忙活起來了。林艾芹將泡好的糯米倒出來濾水后放進甑子蒸起來,又將清早采摘來的新鮮黃花洗凈放入糯米面,加少許白糖拌均勻,逐層放進另一個甑子蒸起。再將紅糖切碎后放入事先炒熟的蘇子攪拌均勻備用。她的丈夫楊大哥也在旁邊打下手,他將采來的芭蕉葉裁成塊狀,清洗后再仔細地擦干,光這項工作他就做了近40多分鐘。他說,一定要擦洗干凈,不能留下灰塵和水漬。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一切準備就緒后,糯米也蒸熟了,林大姐用盆盛好后,楊大哥負責用機器舂好,便可以捏團做粑粑了。這時候,在村子里教書的女兒也放學回來了,立馬幫忙做粑粑。林大姐負責放餡捏團,粑粑大小和放不放餡放什么餡都由她控制。女兒負責按媽媽給的量在芭蕉葉上按出大小不一的粑粑。楊大哥則負責舂,要做飯豆的便摻紅豆舂,做白的就不加其他料,做黃花的就舂拌入黃花那一甑。根本不用現(xiàn)場分工,這是她們一家多年來早已形成的默契,一切都顯得那么協(xié)調(diào)和井然有序。不一會兒功夫,各種口味各種顏色且大小不一的糯糍粑就整齊地排列在案板上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閑聊中我們了解到,因他們家旁邊就有幾處集市,林大姐自嫁入夫家后便開始趕集擺攤賣清湯餌絲、稀豆粉等小吃?!白鲷亵钨M時工序繁瑣,再加上隨著時代的進步,以前我們農(nóng)村舂粑粑的石碓被機器所代替,一般人想吃粑粑也嫌麻煩,做糍粑的人便更少了,基本上除了過年前平時很少有人賣糍粑,我就想著反正要擺攤,不如就加做各種糍粑一起售賣?!笔聦嵶C明,腦子活絡(luò)的林大姐這個決定是正確的。10多年來,因她的糍粑米好品種多料足手藝精,又干凈衛(wèi)生,深受人們喜愛,她做的粑粑在當?shù)赜泻芎玫目诒?,遠近聞名。5天的時間她有3天都在趕集,每天一出攤,她的粑粑經(jīng)常都會被搶購一空。“平時除了趕集賣的,還有不少訂單,好多人吃了我的粑粑后,覺得好吃,會訂了發(fā)給昆明、保山、瑞麗、盈江等地的親友。每到年前的這段時間,更是訂單不斷,我們都要加班加點地做。這幾年,什么生意都不好做,做這些小吃雖累點,但每年我們都有近50萬元的毛收入,我也知足了,如今女兒也都會做了,我們家會一直做下去?!绷执蠼阈判臐M滿地說。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千年以來,糍粑一直是各地人民每年春節(jié)前必做的美食,是人們走親訪友的禮物,也是極具年味的美食,為春節(jié)增添了濃濃年味。在我兒時的記憶中,舂糍粑不僅是新年的前奏,更是一年中最熱鬧的時候。每到年關(guān),老家都是要舂糍粑的!那時的糍粑都要用石碓來舂,將晶瑩的糯米蒸熟后,放在石臼中,兩三人使勁踩著長長的木桿舂,一人蹲在石臼旁撥弄米飯。因為每家都需要幾十個粑粑去拜年,踩石碓又費力,往往需要五六個青壯勞力輪番上陣,所以都是幾家人約在一起舂糍粑。在此起彼伏、咣當咣當?shù)聂┟茁曋?,孩子們蜂擁而至,等待著粑粑做好的那一刻。幸福就在此刻具象化,仿佛把年的音聲、氣味都留在了心里,讓鄉(xiāng)音鄉(xiāng)愁和人間煙火氣在濃濃年味中漫延、傳承,正月初二起就用糍粑饋贈親友去拜年。那種糍粑刻在心里的濃濃年味就這樣一直印刻在腦海里,總是把我的年味兒勾起……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如今,春節(jié)舂糍粑的習慣逐漸淡化,古老的石碓也漸漸消逝被機器代替了,但春節(jié)吃糍粑的習俗卻一直在,成了永遠都揮之不去,喚起那份深埋心底的年味記憶以及對民俗文化的一種傳承。城市的燈火雖已將兒時熟知的年味打散為零碎的記憶,但每每聞到糍粑的香味,年味仿佛一直都在,在街頭巷尾,在家家戶戶,更在每個人的心里!告別鄉(xiāng)村,回到城市的時候,就帶一份老家的糍粑吧,因為,那就是一份永不褪色的鄉(xiāng)愁。[張玉蓉 徐永云 林麗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