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導語:縱觀書法史,緣于對宋人“尚意”書風的“反撥”,元代書壇重現(xiàn)復古尊法趨勢,鮮于樞和趙孟頫一樣,成為“元初回歸傳統(tǒng)的古典主義書法潮流的先導者”。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鮮于樞善詩文,工書畫,酒酣吟詩作字,奇態(tài)橫生。有《困學齋雜錄》、《困學齋詩集》。他與趙孟頫稱得上是一起開啟元代回歸傳統(tǒng)的古典主義書法潮流的先導者,與趙孟頫、鄧文原并稱“元初三大家”。

鮮于樞擅寫楷、行、草,尤其是草書寫得比較多,有鐘繇、王獻之、懷素等人的筆意。他的字筆法遵勁,以骨力勝。趙孟頫對他的草書非常推崇,認為要遠遠超過自己。他曾說:“余與伯機同學草書,伯機過余遠甚,極力追之而不能及,伯機已矣,世乃稱仆能書,所謂無佛處稱尊爾?!?/p>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仕途不暢方成書法大家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鮮于樞能詩,通音律,所作散曲尤佳,又擅鑒定古物、字畫,特別以善書為世所重。

鮮于樞,字伯機,號困學山民、寄直老人,祖籍金代德興府,生于汴梁,大都人,元代著名書法家,寓居揚州、杭州。其身材魁梧、胡須濃重,朋友們稱其為“髯公”。

英才逸氣的鮮于樞,年輕時被臺省慧眼賞識了,招做幕僚。他對仕途也充滿期待,有兩次被推薦做監(jiān)察御史,但卻一直沒有實現(xiàn),只做了從七品的宣慰司都事。

后來輾轉(zhuǎn)揚州、杭州和金華等地,依然是掾吏之類的七品小官。也許是因為他有著北方人太鮮明的慷慨豪氣,又兼具灑脫自由的書法之氣,并不適合阿諛逢迎的官場。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杭州做三司吏掾時,意氣雄豪,經(jīng)常與長官爭是非,“一語不合,輒飄飄然欲置章緩去”。這種與長官公開爭吵,一語不和就要甩手不干的表現(xiàn),自然不討歡喜。

面對懷才不遇的郁悶,鮮于樞只能以“武林隱吏”自勉。當他任職期滿,很自然地就不再被續(xù)聘了。仕途不暢的鮮于樞幾經(jīng)反思,感慨萬千:“吾自弗克自力于學,今且仕,懷空抱虛,吾心戀焉?!?/p>

37歲后定居杭州,于西湖虎林筑困學齋。元成宗大德六年被授予太常寺典簿,未及到任,逝于錢塘,年僅57歲。

由于一生官位都不高,常賦閑家中,鮮于樞得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藝術(shù)才能,他除具書法專長外,更是一位文學家,寫下了許多詩詞。他還能作曲,彈得一手好琴,而且精通文物鑒定。正因為有廣泛的藝術(shù)修養(yǎng),且將之融合到書法中,鮮于樞方成為書法大家。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書畫復古追晉唐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鮮于樞的書法由唐人書法入手,再上溯東晉二王。他功力扎實,善懸腕作字,喜用狼毫,筆墨淋淳酣暢,氣勢雄偉跌宕,酒酣作字奇態(tài)橫生。

鮮于樞作為元代前期復興晉代書風的中堅,與趙孟頫名聲并置,他們互相切磋,互相影響。

從鮮于樞的傳世作品來看,他的楷書和一些小行書作品風格同與趙孟頫,但是他的大字行草書多得于唐人,所以這些大字作品與趙孟頫的秀逸比起來,更表現(xiàn)出雄放恣肆。他的草書也最得趙孟頫推重,趙孟頫嘗云:“仆與伯幾同學草書,伯幾過余遠甚。

仆極力追之而不能及。”鮮于樞一些大字行草書作品淋漓縱橫,氣勢壯偉,得曹旭、懷素風韻,這一路是趙孟頫未曾涉獵的。

鮮于樞的書法走的是傳統(tǒng)一路,主要取法王羲之《十七帖》,但行筆氣勢更加豪邁,這種走向跌宕開闊的探索依舊是對傳統(tǒng)的不偏不倚。因善于回腕,使轉(zhuǎn)流麗,筆墨酣暢,鮮于樞頗得二王草書風神。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他的書法成就,主要在于行草。草書學懷素并能自出新意。

他的執(zhí)筆方法很有特點,使用獨特的回腕法;喜歡用狼毫,寫字強調(diào)骨力。

的確,他的行草書骨力勁健,真力飽滿。行筆瀟灑自然。筆墨淋漓酣暢,大開大合,氣勢雄偉跌宕。

因鮮于樞有扎實的書法功力,故書寫起來輕松自在,儼然成竹在胸。他似乎不經(jīng)意于每一筆畫的精美,而著力于整體氣勢與形象的營造,作品有“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之美。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筆法縱肆,逸態(tài)橫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奇崛多姿的宋人行書到元代已被冷落,唯獨鮮于樞是棄之不舍,復為我用。他雄強剛勁的書法,有河朔偉氣,在整個元代顯得別具一格,頗引人注目。

他的功力很扎實,懸腕作字,筆力遒健,同時代的袁褒說:“困學老人善回腕,故其書圓勁,或者議其多用唐法,然與伯機相識凡十五,六年間,見其書日異,勝人間俗書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草書杜甫魏將軍歌詩》

此帖書法縱橫揮灑,奔放自如,筆勢連綿而氣酣墨暢,有一氣呵成之勢。一些字的點畫停頓處,提按變化較少、取法于唐人,以氣勢稱勝。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石鼓歌》

用筆中鋒直下,稍斂毫芒,圓勁豐潤,渾雄樸茂而凝重,淋漓酣暢中蘊含著森嚴規(guī)矩。此卷不僅是墨寶巨珍,更是書家法帖。

鮮于樞寫《石鼓歌》傳世有兩本,一部作于元大德五年,現(xiàn)存于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其二為鮮氏書藝成熟期的經(jīng)典之作,其紙墨完潔,較"大都會本"的絕筆之作,更勝一籌。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王安石雜詩卷》

書于36歲,正值精力旺盛時期,故其書寫氣勢恢宏,表現(xiàn)了深厚的書法功力。此卷字體結(jié)構(gòu)嚴謹,字形按字的筆畫多少與固有形態(tài)略有改變,筆畫粗細變化不大,筆力飽滿,圓轉(zhuǎn)流暢,筆法精美,清爽勁利。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老子道德經(jīng)》

此卷書法學虞世南,體態(tài)修長,筆法精美,清爽勁利,是鮮于樞僅見的存世楷書長篇。從其成熟俊健的書風來看,當是他中年時期的佳作。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論草書帖》

主要取法王羲之《十七帖》,但行筆氣勢更加豪邁,這種走向跌宕開闊的探索依舊是對傳統(tǒng)的不偏不倚。因善于回腕,使轉(zhuǎn)流麗,筆墨酣暢,頗得二王草書風神。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從鮮于樞的經(jīng)歷與見解來看,似乎對黃、米的放縱的行書更感興趣。他在晉唐的基礎(chǔ)上,放肆筆意,舒展結(jié)體,用筆放縱之中,更有一種阻澀的韌勁。他狂酒之后,奇筆恣肆。

元代的書法評論家陳繹曾很佩服他的懸腕作書,向他請教,鮮于樞當時嗔目伸臂,大呼,“膽!膽!膽!”??梢韵胂蟮剿蚓谱碇?、或書興勃發(fā)時的狂放和目中無人的情態(tài)。他感情奔放,不拘一格又膽略過人,由此也可以想見他肆意揮灑時的激烈和從他筆端飛出的酣暢奇肆雄強的點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