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青牛君,熱愛中國茶,傾心打造傳世品。本文為原創(chuàng)作品,歡迎轉(zhuǎn)載分享。本文包含:原詩/寫作背景/注釋及大意
原 詩
《元祐六年六月自杭州召還汶公館我于東堂閱舊詩卷次諸公韻三首》(之一)
蘇軾(宋)
半熟黃粱日未斜,玉堂陰合手栽花。1
卻尋三十年前味,未飯鐘時已飯茶。2

寫作背景
本詩作于元佑六年(公元1091年)六月,蘇軾時年55歲,剛由杭州知州任上被召回京城任翰林承旨。
詩題中的“汶公”即興國寺慧汶法師?!?strong>東堂”指興國寺浴室院的東堂。初回汴京城,蘇軾暫住在興國寺,慧汶法師(即汶公)在東堂招待他,并請其翻閱最近整理的蘇軾舊詩卷。
蘇軾深知當時朝廷新舊黨爭激烈,他復(fù)雜而獨立的政治立場難以為兩派所容,因此,在翻閱舊詩卷時,回憶三十多年的政治生涯,初入政壇時的雄心勃勃(“卻尋三十年前味”),三十年后的挫折無為(“鬢發(fā)白盡成何事”),面對未來的期許自嘲(“卻卷波瀾入小詩”),不禁感懷歲月蹉跎而作本詩(三首)。三首之二、三如下:

夢覺還驚屟響廊,故人來炷影前香。
鬢發(fā)白盡成何事,一帖空存老遂良。
尺一東來喚我歸,衰年已迫故山期。
文章曹植今堪笑,卻卷波瀾入小詩。
注釋及大意
1、半熟黃粱日未斜,玉堂陰合手栽花。
半熟黃粱:典出唐沈既濟《枕中記》,盧生在邯鄲客店遇道士呂翁(傳說為八仙之一的呂洞賓),自嘆窮困。呂翁便取青瓷枕讓困倦的盧生睡上一覺,這時店主正在煮小米飯。盧生在夢中享盡榮華富貴,一覺醒來,店家的小米飯還沒熟。后入成語“黃粱一夢”。此處為蘇軾感嘆三十余年浮生如夢,歲月蹉跎。黃粱:黃小米。玉堂:此處指東堂。陰合:此處指背陰之處。
本句大意:趁著鍋里煮的小米飯還沒熟透,太陽也未西斜,閑看東堂背陰處種的那些花草。

2、卻尋三十年前味,未飯鐘時已飯茶。
三十年前:嘉祐六年(1061年),蘇軾參加“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制科考試。對策被評為第三等(第一、二等虛設(shè),第三等實為第一等),之前宋朝只有吳育中過此制科的第三等,因此蘇軾中第三等被稱為“百年第一”。隨后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從此正式步入政壇。
本句大意:此時,追尋起三十年前初上朝堂時的況味,那時,還未到吃飯鐘聲敲響的時間,就已經(jīng)先開始飲茶了。
我是青牛君,傾心打造傳世茶品。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如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祝各位讀者生活精彩,夢想實現(xiàn)!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