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今年的每月讀本書活動中,二月份我們閱讀了《左道:中國宗教文化中的神與魔》這本書,該書總517頁,但實際上供非專業(yè)讀者閱讀的內容僅約300頁,其余約200頁為文獻參考、論據(jù)引用的來源說明,而如此眾多的文獻參考、論據(jù)引用既說明了它的嚴謹,也說明了它的專業(yè),更說明了它非一般的閱讀門檻。
剛翻閱此書時頗有大干一番的神氣感,隨著閱讀的推進,中國人那光怪陸離的神魔信仰世界真的能把人迷糊成神精病,所以,我想到什么就分享什么。
這本書到底有沒有閱讀價值呢?
如果你的閱讀水平一般般,對玄學也沒興趣,完全不推薦你閱讀。
如果你是一個玄學愛好者,你不閱讀有點說不過去。
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跟讀友們交流說,愛好一個東西就把搞到能賺錢的水準,你當然可以不為了賺錢,但能否憑借愛好賺錢,絕對是考驗你水平的最直觀標準。
神魔信仰這個東西實在是厲害,大規(guī)模的神魔信仰其實離我們并不遙遠。
你回想一下小時候,那時候經(jīng)常停電,是不是特別容易產生對黑暗的恐懼感,神魔信仰便是源自這種對未知世界的恐懼。
電燈的廣泛應用帶來了光明,人們對黑暗的恐懼跟著少了,神魔信仰似乎是一下子變少的。當然,這也跟政府的嚴格管控有關。
這本書是從商周時代先民對亡者的恐懼開始講起的,感覺那就是另外一個世界的存在,直到講到了漢朝才逐漸似曾相識了起來,漢朝的重要性不僅僅在于它給了我們的民族一個稱呼,而是在這個時期逐漸構建起了我們民族神魔信仰的基本模式。
大概是從漢朝開始,凡人死后可以成神了。
到了南北朝這種大分裂的時期,原居北方的漢人來到了多山的南方。陌生的環(huán)境,外加崇山峻嶺的神秘,引起了人們深深的恐懼,這便是六朝志怪故事發(fā)達的現(xiàn)實源頭,五通神的源頭似乎就是山林間的魑魅魍魎。
到了宋朝,那就更有意思了,宋朝官方發(fā)起了史無前例的大規(guī)模造神運動,甚至達到了良莠不分的地步,似乎只要地方上報,朝廷就予以認可。
地方也樂于干這種造神的事,除去真正的恐懼來源,另一個重要的動力就是爭奪地方神魔信仰的中心,從而打造地方經(jīng)濟中心。這不難理解,在你老家造出了一個財神,在你老家臨近的縣也造出了一個財神,誰先得到了朝廷的認可,誰就是正宗,從此信仰者朝拜不斷,一個嶄新的地方經(jīng)濟中心便誕生了。
除了上述原因,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推動了神魔之道的大行其道,特別是五通神,在民間信仰中,此神酷愛奸淫婦女。有些古代不幸的女子,面臨不幸的包辦婚姻,在精神壓抑中,為了抗拒婚姻,會有意或無意地宣稱自己被五通神奸污。當然也有深閨中的女子與男子有了私情,以致懷孕,為了遮羞,女子的家人們便會拿五通神來背鍋,這個案例可見《水滸傳》中的李逵捉鬼。至于其他不可破解的懸案,或當時人有意掩蓋的真相,拿神魔來背鍋更是普遍了。
總之,人類需要神魔,特別是邪神,因為他們的存在源自他們可以帶來禍害的恐懼,然而他們的這一特性反過來又可以為信徒們所利用,或祈禱、收買其懲罰仇家,或用其背鍋,而觀音之類的善神、正神則不合擔此重任。

書中重點分析的五通神,原本是禍害人間的邪神,在各種作用的加持下,逐漸就成了財神,而且始終是既有邪性,也有福性,盡管屢禁,卻不止。有趣的是禁止五通神最嚴厲的一位地方官,因為顯出了對抗五通神的剛猛之力,后來也被民間尊奉成了神。其實吧,即便是如今,中國人依然熱衷于封神。
這種研究對當今政府制定宗教信仰政策是非常有價值的,如果人類注定不可能擺脫神魔信仰(據(jù)另一本書所述,其實外星人也是一種神魔信仰的邏輯),搞清楚它的善惡及信仰邏輯就十分有必要,即哪些信仰及儀式可以保留,以撫慰人心,哪些是剛露頭就要堅決打擊。
有一部好萊塢電影名叫《尋夢環(huán)游記》,講述的是人死后會到哪里的故事,大大撫慰了眾多成年觀眾的心,有一位讀友說:“看一次,哭一次?!蹦憧梢哉f這是文化入侵,但人家對死亡解釋得撫慰人心啊。果然,宗教以人心才是最厲害的軟實力。
我記得在高中的一節(jié)思想政治課上,老師為了說明如今允許的上墳燒紙不是迷信,便以這種行為是寄托思念為理由、證據(jù)。
在我看來,大可不必如此曖昧地對待上墳燒紙這件事,我們不能以強制判定的動機來判定它不是迷信。有的人上墳確實僅僅是個寄托思念的儀式,但我覺得純粹的很少,人類真的很難做到心中完全無玄,更重要的是有的人上墳就是為了求祖先保佑發(fā)財,你能說后者不是迷信嗎?之所以允許一些迷信活動存在,無非是因為有的迷信活動有利于緩解人際焦慮,且危害不大。這個邏輯放在科學領域也合適,因為也不是所有的科學活動都是善舉。
我是一個搞書評的男子,讀這本書對我理解《西游記》、《金瓶梅》、《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滸傳》等名著的一些情節(jié)大有茅塞頓開之功。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本書,我找到了下圖所示的電影觀看,本人閱片不少,但如此羞辱智商的電影真的不多。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