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作者|冷研作者團隊-吹雪

字數(shù):6749,閱讀時間:約17分鐘

編者按:1211年49歲的成吉思汗率領的蒙軍開始對金國發(fā)起了全面戰(zhàn)爭,其首戰(zhàn)便是野狐嶺。而蒙金戰(zhàn)爭歷史背景也出現(xiàn)在了金庸的小說《射雕英雄傳》里。雖然我們有幸在電影院里看到了這部根據(jù)中國武俠第一IP改編的電影。但在真實的歷史上成吉思汗是如何展示蒙軍強大的軍事作戰(zhàn)能力的?金軍又為何會一敗涂地?南宋的開禧北伐與野狐嶺之戰(zhàn)又有何關聯(lián)呢?
南宋的開禧北伐

南宋的開禧北伐

1204年(南宋嘉泰四年)正月浙東安撫使辛棄上書宋廷北伐。此時宋廷由于“紹熙內禪”后宗室趙汝愚與外戚韓侂胄(北宋名臣韓琦的后人)的“宮斗”已到了“白熱化”階段。于是當韓侂胄得知金國正面臨著北部戰(zhàn)爭威脅的時候便想通過北伐來鞏固自己的地位。《宋史·韓侂胄列傳》對此留下了這樣的記載:“立蓋世功名以自固,于是恢復之議興”。

然后宋廷便追封岳飛為鄂王借此激勵將士。又于川蜀、荊襄、兩淮等地備戰(zhàn)。同時宋軍又不斷在邊境上試探金軍的動向。

對于宋軍在邊境上的動向其實根本瞞不了金軍。因此金章宗完顏璟便決定對宋軍采取誘敵深入再反擊的策略。

▲《中國歷史地圖集》第六冊:宋金邊境示意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中國歷史地圖集》第六冊:宋金邊境示意圖

1205年宋廷將年號定為開禧,1206年也就是開禧二年三月宋廷先命程松為四川宣撫使,吳曦為宣撫副使。四月又命薛叔似為湖北、京西宣撫使,鄧友龍為兩淮宣撫使,郭倪為山東、京東路招撫使,趙淳為京西北路招撫使,皇甫斌為招撫副使準備從兩淮、京西、川陜三路全面攻金。

同月下旬郭倪命東路宋軍陳孝慶、畢再遇攻向淮東泗州。出身將門的畢再遇只率數(shù)十人就很快攻入城中。隨后東路軍連戰(zhàn)連勝一路攻陷了數(shù)個城鎮(zhèn)。消息傳回宋廷后,宋寧宗正式下詔北伐。由此“開禧北伐”拉開了帷幕。

金軍這邊面對宋軍攻勢,中原的金軍統(tǒng)帥紇石烈毅在邊境上集結了大量兵馬。金章宗又命完顏充為陜西都統(tǒng)使應對南宋的西路軍。

同時金章宗鑒考慮到中原的金軍可能抵擋不了宋軍三個方向的攻擊便將西京大同、東京遼陽、中都守軍以及北部邊疆上的鎮(zhèn)守金長城的兵力也抽調前去增援中原地區(qū)。而且還在中原北部設立了第二道防線以防宋軍的進攻矛頭直指開封后能夠給當?shù)厥剀娞峁┲г?/p>

但隨后的結果證明了金章宗其實是“想多了”。因為宋軍并未完全做好北伐準備。由此雖然是主動發(fā)起的北伐卻往往“一潰千里”。比如說江州都統(tǒng)王大節(jié)率所部進攻蔡州的結果是大敗。

此后的皇甫斌進攻唐州(今河南唐河縣)、建康都統(tǒng)李爽進攻壽州(今安徽壽縣)皆遭大敗。甚至東路軍主帥郭倪親自統(tǒng)兵攻打宿州時被金軍游騎斷了糧道后陷入了金軍的包圍,要不是畢再遇在斷后時打退了金軍的追擊整個東路宋軍有可能全軍覆沒。

▲《中國歷史地圖集》:宋軍北伐泗州、宿州、壽州、蔡州、唐州等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中國歷史地圖集》:宋軍北伐泗州、宿州、壽州、蔡州、唐州等

到了六月戰(zhàn)事才僅僅開始兩個月,宋軍就已經(jīng)再次顯示出自己不堪一擊。而韓侂胄只得走馬換將以遮掩自己任命的是一群酒囊飯袋。

而此時的西路軍傳來的消息更是給了整個宋廷“雷霆一擊”:本來主攻秦州(今甘肅天水)的西路軍名將之后吳曦居然不僅叛變投敵,還將鳳州(今陜西鳳縣)、階州(今甘肅武都)、成州(今甘肅成縣)、和州(今甘肅禮縣)等地獻給了金軍。

▲《中國歷史地圖集》:秦州、鳳州、階州、成州、和州等地示意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中國歷史地圖集》:秦州、鳳州、階州、成州、和州等地示意圖

如此一來金軍得以將兵力集中在中、東兩條戰(zhàn)線上并開始了全線反攻。

十月金軍渡過淮河連下數(shù)州縣,十一月完顏匡率領的中路金軍已經(jīng)開始圍攻南宋重鎮(zhèn)襄陽。東路金軍主力更是已經(jīng)開始攻打楚州(今江蘇淮安)甚至有部分金軍已經(jīng)渡過了長江。

好在此時冉冉升起的將星畢再遇(其實已經(jīng)58歲了)在長江兩岸分別將南犯的金軍擊退,而中路金軍也無法攻克襄陽、瀘州(今安徽合肥)等地。此后的中、東部戰(zhàn)線上雙方進入相持階段后直到次年四月金軍無力南下之后只得北撤。

▲《中國歷史地圖集》第六冊:楚州、廬州等地示意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中國歷史地圖集》第六冊:楚州、廬州等地示意圖

另外在川陜地區(qū)的南宋軍民也并不認可吳曦的叛國行為,在其被金廷“冊封”為“蜀王”的短短的40多天后便被當?shù)剀娒翊趟涝谧约焊?。此后西部?zhàn)線宋軍奪回了被吳曦獻出的鳳州等地后與金軍進入了僵持狀態(tài)。

到了1207年(開禧三年)八月宋金雙方開始談判,在此期間宋廷又開始了“宮斗”:當年十一月南宋主和派、宋孝宗時期的宰相史浩第三子史彌遠和后宮的楊皇后聯(lián)手暗殺了主戰(zhàn)的韓侂胄。(韓侂胄曾因干擾宋寧宗后宮選后而得罪了楊氏)

至1208年(嘉定元年)九月,宋廷又一次屈辱的簽訂了“嘉定合約”。

然而宋軍的這次北伐雖然失敗,但金廷將大量的北方兵力抽調南下也造成了北部邊疆戰(zhàn)力的消耗,由此也引發(fā)了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更北邊的蒙軍即將從金軍防守薄弱的大同、金長城方向發(fā)起了攻擊。

金蒙的開戰(zhàn)與金國的南攻北守戰(zhàn)略

金蒙的開戰(zhàn)與金國的南攻北守戰(zhàn)略

其實蒙古草原上的部落在很長一段時間都被都被金國所統(tǒng)治。因此也一直必須向金國“進貢”。但1206年鐵木真統(tǒng)一蒙古被草原部落共同推為成吉思汗后討伐金國就成了其本人乃至“大蒙古國”必須完成的王業(yè)。

這是因為此前由于金國對蒙古長期采取“減丁”政策使得蒙金早就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但是成吉思汗的首個目標并不是金,而是金的“附屬國”:西夏。

因為對于此時的蒙古來說即沒有向西拓展的實力,更沒有與金全面開戰(zhàn)的必要。另外其戰(zhàn)略目的是要在與金全面開戰(zhàn)前先剪除側翼有可能的危險,戰(zhàn)術目的則是要檢驗蒙軍的攻城能力。

為此在成吉思汗早在統(tǒng)一草原前一年就已經(jīng)派兵對西夏發(fā)起過小規(guī)模的攻擊。并在1207年秋以西夏不肯“進貢”,而且包庇乃蠻部為由再次出兵打下斡羅孩城后開始劫掠,但此舉也讓蒙軍在之后的軍事行動里遭到了西夏頑強的抵抗而無法繼續(xù)深入后只得于1208年春退回了草原。

但在1209年成吉思汗對西夏發(fā)起了第3次進攻,這次的進兵路線是從兀剌海西關口突入河西擊潰了太子承禎率領的西夏大軍,然后一路追擊至賀蘭山與西夏名將嵬名令公的5萬軍隊僵持了兩個月將其擊潰。

但隨后的蒙軍在對西夏國都中興府展開攻城戰(zhàn)后一直未能得手。而西夏也無法退敵的情況下也只得嫁女并開始“進貢”蒙古從而換得了之后10多年的茍安。

而在蒙古進攻西夏的過程中,金國卻不可思議的保持了“中立”。這是為什么呢?

事實上本來金在北方的軍隊根本不足以發(fā)動對蒙古的戰(zhàn)爭,而且對于金國來說搶掠南方的土地和人口才是最劃算的“買賣”。再加上南宋的“開禧北伐”使得金國大部分的機動兵力此后很長一段時間都部署在宋金交界處。而且金國皇帝完顏瑾在1208年病故后所引發(fā)的“宮斗”更使得金國朝堂的注意力早就不再西夏這個“附屬國”身上了。

但這并不代表金國就忽略了北方的蒙古草原,事實上從1123年開始金國居然煞費苦心的修建了一條被后世稱為金長城的界壕。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央視紀錄片《重走古戰(zhàn)場:蒙古滅金第一戰(zhàn)》:金長城示意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央視紀錄片《重走古戰(zhàn)場:蒙古滅金第一戰(zhàn)》:金長城示意圖

而且還分為內外兩層:內長城始修于金章宗明昌年間,東起嫩江西岸,然后沿大興安嶺西南穿過錫林郭勒草原,西至大青山北部。外長城則夸張:從根河南岸向西綿延進入肯特山境內。

整條長城設有主壕、主墻、副墻、副壕、女墻、馬面、敵臺、甕城等防御工事。另外在城墻的后方還設有各種大小不一的軍用堡壘、城池、倉庫等。甚至有些大型城池還設有護城河。

然而若長的金長城看似固若金湯,但只要有一處被突破,金國的整個北方戰(zhàn)線就會非常被動,那么蒙軍的攻擊點會是在哪里呢?

前哨戰(zhàn):烏沙堡

前哨戰(zhàn):烏沙堡

對于蒙軍即將到來的攻擊,金廷的第一反應居然是求和。在出使的使臣粘合合打遭到羞辱性的拒絕后金國皇帝完顏永濟只得派出了獨吉思忠、完顏承裕、納哈買(此人于征前病死)等人前去鎮(zhèn)守金長城防線,而此時的獨吉思忠對于蒙軍的主攻防線則判斷是金長城東部區(qū)域的達理湖(今內蒙古赤峰市)。

因為此處不僅有充足的水源,周圍還有廣袤的草原可供戰(zhàn)馬大生存。而且達理湖距離金國的撫州(今河北張家口張北縣)、昌州(今內蒙古太仆寺旗西南)、桓州的(今內蒙古正藍旗北)北方三州都比較近。

▲《重走古戰(zhàn)場:蒙古滅金第一戰(zhàn)》:達理湖、撫州、昌州、桓州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重走古戰(zhàn)場:蒙古滅金第一戰(zhàn)》:達理湖、撫州、昌州、桓州

而隨后的1211年2月10萬蒙軍也是如獨吉思忠所預料的一樣:開始在金長城東部的達理湖集結。只不過此后的蒙軍根本沒有發(fā)起攻擊而是在僵持了一段時間后便全部撤走。

面對這樣的結果獨吉思忠其實并不意外:2月間的草原上天寒地凍的氣候會讓戰(zhàn)馬失去草料,再加上母馬在這個時間段正處于哺育期,所以并不適合戰(zhàn)馬奔騰。

但到了半年之后的七八月間蒙軍卻突然出現(xiàn)在了金長城西部的撫州(今張北縣)。

那么蒙軍是如何繞過金長城的呢?

答案是“帶路黨”:汪古部。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重走古戰(zhàn)場:蒙古滅金第一戰(zhàn)》:汪古部、烏沙堡位置示意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重走古戰(zhàn)場:蒙古滅金第一戰(zhàn)》:汪古部、烏沙堡位置示意圖

汪古部其實也是游牧部落。早年為沙陀突厥的一個小部落。唐代以后先臣服于遼、后臣服金。其部落的具體位置則在金長城的西北部:今內蒙古四王子旗附近。但由于金對于周邊部落長期存在歧視性,因此成吉思汗在開戰(zhàn)前就利用將第三個女兒阿剌合別姬嫁于汪古部王子的聯(lián)姻手段很成功將其變?yōu)榱恕白约喝恕?。(?lián)姻的婚禮上汪古部甚至把金國使者綁了)

實際上獨吉思忠對汪古部還是有戒心的。所以在撫州西部專門修建了一座軍事堡壘:烏沙堡。(具體位置現(xiàn)推測為可能是在今康??h西土村)同時還在烏沙堡以西設立了囤積物資的烏月營并在兩地間修筑了暗道以運輸。另外在兩處周邊更是修筑了長達300多公里的一段長城。

而修建的目的也很有針對性:此時的蒙軍并不具備攻城能力。與此同時獨吉思忠還不時派人在烏沙堡防線外的草原上四處放火,如此一來不僅蒙軍戰(zhàn)馬沒有了草料,而時間拖的越久不耐酷熱的蒙軍便越是會難以維持對于戰(zhàn)爭的消耗。

而成吉思汗也正如獨吉思忠所料的沒有對烏沙堡發(fā)起強攻。只是派出了一支偏師攻打金國的西京:大同。

對于蒙軍這樣的應對獨吉思忠也并不在意,因為大同的城墻堅固,蒙軍不可能攻的破。但成吉思汗這樣的舉動只是一次“障眼法”,其真正的目的是在探查烏沙堡的防御體系的同時麻痹眼前的金軍。當他得知了整個烏沙堡防御圈的核心是在烏月營后此時的金軍也已經(jīng)沒有了開戰(zhàn)初的警惕性,于是便派出了先鋒哲別從灰河(桑干河支流,今恢河)連夜發(fā)起了突襲。

等到烏月營被蒙軍襲取后烏沙堡等于成了“孤城”。不愿在堡中等死的金軍只得撤向了后方的撫州、昌州、桓州等地,但是這樣的撤退很快演變成了潰敗。

到了這個時候獨吉思忠才反應過來,原來蒙軍從半年前開始的一連串行動根本就是“障眼法”,其真正的目的是聲東擊西。然而更糟糕的是獨吉思忠布置重兵的撫州居然被守將不戰(zhàn)而降的獻給了成吉思汗,也因此大批的糧草和軍事物資(尤其是戰(zhàn)馬)便成了蒙軍的戰(zhàn)利品。

于是成吉思汗的下一個目標便對準了進攻金中都的必經(jīng)之路:野狐嶺。

決戰(zhàn)野狐嶺

決戰(zhàn)野狐嶺

蒙軍在攻陷撫州后金廷撤下了獨吉思忠換上了宗室將領完顏承裕。并在金廷隨后派出的援軍趕到后在野狐嶺(今張家口西北部山嶺)布置了新的防線。

▲央視紀錄片《重走古戰(zhàn)場:蒙古滅金第一戰(zhàn)》:完顏承裕劇照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央視紀錄片《重走古戰(zhàn)場:蒙古滅金第一戰(zhàn)》:完顏承裕劇照

野狐嶺周長大概300多公里。不僅山勢多呈斷崖式,而且只有少數(shù)幾條小路可以通行,此地一旦再失守那么蒙軍騎兵就可以自由進入金國在華北的平原腹地。

但對于金軍來說野狐嶺雖然山路崎嶇利守不利攻,但崎嶇的山路也使得守軍不易于互相支援。反之對于蒙軍來說同樣如此:不僅其騎兵的機動力受到限制,下馬步戰(zhàn)更有仰攻的劣勢。

▲央視紀錄片《重走古戰(zhàn)場:蒙古滅金第一戰(zhàn)》:野狐嶺位置示意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央視紀錄片《重走古戰(zhàn)場:蒙古滅金第一戰(zhàn)》:野狐嶺位置示意圖

只不過完顏承裕雖然手握重兵,可想要守住南起野狐嶺、北至大同的防線并不可能,于是只得主動將撫州、昌州、桓州、甚至西京的守軍撤出。雖然此舉是在蒙軍超強的機動性面前金軍防守兵力嚴重不足的無奈選擇,但如此一來金國的北部重鎮(zhèn)也就完全淪陷了。而此后金軍的唯一選擇就只能是重兵守住野狐嶺。

為此完顏承裕開始將金軍沿著野狐嶺布防。尤其是在野狐嶺的主山頭黑風口布置了重兵,另外在山澗道路最為平坦的獾兒嘴(具體位置可能是在今遼金元古道遺址處)更是派出了西京名將胡沙虎(或者是另一位名將定薛)鎮(zhèn)守,而此人在獾兒嘴的布防的確堪稱絕妙:用大車堵住了路口并在兩旁的高地上布置了弓箭手,同時還有7千重甲兵在道路中央嚴陣以待蒙軍步兵即將發(fā)起的攻擊。

▲央視紀錄片《重走古戰(zhàn)場:蒙古滅金第一戰(zhàn)》:獾兒嘴位置示意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央視紀錄片《重走古戰(zhàn)場:蒙古滅金第一戰(zhàn)》:獾兒嘴位置示意圖

而成吉思汗在面對金軍重兵防守的野狐嶺到是并不著急發(fā)起攻擊,而是先攻下了已經(jīng)孤城的大同,同時“收割”了撫州、昌州、桓州的大量戰(zhàn)利品后再率軍攻克了野狐嶺西側的翠屏山切斷了守軍的糧道,此后金軍的士氣開始日漸低落。而完顏承裕的應對居然妄想和蒙軍“議和”。但派出的使者石抹明安居然直接“投敵”并將金軍的部署和盤托出。

于是得到情報的成吉思汗便當機立斷命蒙軍下馬“步戰(zhàn)”并向獾兒嘴連續(xù)發(fā)起了多次進攻,但始終未能突破金軍的防線。而此時金國后續(xù)的援軍已經(jīng)越來越靠近野狐嶺。如果完顏承裕能再堅持幾天那么戰(zhàn)爭的天平就會倒向金軍。

因為如果蒙軍短時間內無法突破獾兒嘴那么后路就有可能被金國的援軍切斷。也就是說蒙軍想要獲勝那么就必須先一步攻克野狐嶺。

為此蒙古開國元勛大將木華黎主動要求“陷陣”,成吉思汗在答應了其請命后再派出了一支輕騎兵迂回到了獾兒嘴背后。在兩面夾擊下胡沙虎在堅守了一晝夜后他的7千重甲兵全部戰(zhàn)死,然后蒙軍便沿著獾兒嘴撲向了黑風口。

▲電視劇《成吉思汗》胡沙虎劇照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電視劇《成吉思汗》胡沙虎劇照

由此同樣受到夾擊的黑風口守軍的戰(zhàn)線很快便開始崩潰。而周圍的金軍由于地形限制根本無法提供支援,完顏承裕、胡沙虎等人見此也只得撤向了野狐嶺南部的澮河堡。此后的野狐嶺上大量的漢人、契丹人再也無心戀戰(zhàn),亂作一團后大部潰散。

而追擊而來的蒙軍如果想要攻破此處就要再突破一道天然防線:洋河。

▲央視紀錄片《重走古戰(zhàn)場:蒙古滅金第一戰(zhàn)》:澮河堡位置示意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央視紀錄片《重走古戰(zhàn)場:蒙古滅金第一戰(zhàn)》:澮河堡位置示意圖

澮河堡的西邊便是通往金國中都的大道,因此不擅長攻城的蒙軍只得將澮河堡團團圍住,而躲在堡里的完顏承裕根本無法再次集結兵力只得堅守城墻。

但沒過多久澮河堡前就聚集了前線潰散下來的金軍,這樣的條件下金軍想憑借區(qū)區(qū)一座澮河堡根本不可能抵抗的住蒙軍。于是完顏承裕丟下了澮河堡守軍后逃往了宣德(今河北宣化)。

九月蒙軍攻克居庸關,十月蒙軍開始圍攻金中都。此后二十多年里的金軍一敗再敗。因此《金史》對于野狐嶺之戰(zhàn)有了這樣的評價:“金之亡國兆于此焉”。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電視劇《成吉思汗》蒙、金野狐嶺之戰(zhàn)劇照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電視劇《成吉思汗》蒙、金野狐嶺之戰(zhàn)劇照

到了1233年南宋再次面臨著北宋末的戰(zhàn)略選擇,最終由孟珙統(tǒng)領的宋軍開啟了聯(lián)蒙滅金的戰(zhàn)略。事實上此時的南宋加不加入滅金其實都改變不了金的亡國已在旦夕之間。因此與其讓蒙古人嘲笑連金軍都打不過的宋軍,倒不如讓在蒙古人面前也展示下宋軍的武力。

總結:開禧北伐之后金國“南攻北守”戰(zhàn)略的失敗

南宋的開禧北伐失利固然是自身的不足,但也讓金國抽調了大量的北部戰(zhàn)線兵力投入到了南部。這也導致了金國雖然成功抵御了南宋的進攻但自身的軍事力量也被嚴重消耗。

因此到了野狐嶺之戰(zhàn)前當金國“東都”遼陽,“中都”燕京、“西都”大同的偌長戰(zhàn)線都同時面臨著蒙軍的軍事壓力的時候金國皇帝完顏永濟的第一反應是求和其實也是由于北方兵力不足的考慮。但成吉思汗已經(jīng)執(zhí)意要開戰(zhàn)那么求和就只能是示弱。這就更加堅定了成吉思汗要南侵的決心。

▲電視劇《成吉思汗》劇照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電視劇《成吉思汗》劇照

而在野狐嶺之戰(zhàn)中蒙軍的處境其實比金軍兇險的多,這是因為蒙軍雖然有超強的機動性,但總兵力對比金軍卻也顯得不足,只不過金軍要從南部戰(zhàn)線上調兵其所消耗的時日并非短時間內能完成。因此野狐嶺之戰(zhàn)前的宋軍反倒成了蒙軍意想不到的“盟友”。

而且對于金國來說“開禧北伐”之后要兼顧的不僅是南北面,蒙軍南下之后更是產生了“連鎖反應”:不僅西部的西夏參與了蒙古對金的戰(zhàn)爭,東部的山東則早在開禧北伐期間就有楊安國的紅襖軍起義。

在這樣的處境中金軍此后一連串的慘敗后其實也并不意外,但金國軍事上的失利不僅是失去了北部的領土,國內早就對女真人心有不滿的漢人、契丹人的起義更是接連不斷。其中最典型的便是被后人記為郭子儀后人的金國汾陽郡公郭寶玉和建立“東遼”的契丹貴族之后耶律留哥。但此后由于成吉思汗開啟了西征使得金國有了茍延殘喘的機會。

而金國的統(tǒng)治階層卻沒有抓住時機修養(yǎng)國力,而是不可思議的妄想北邊失去的領土要在南面奪回來而選擇與南宋開戰(zhàn),這種“南攻北守”的戰(zhàn)略使得金國不僅要應對國內的各種“平叛”的同時還要面對南北兩方的軍事壓力。如此一來金國便也快速墜入了亡國的深淵。

參考資料

紀錄片

《重走古戰(zhàn)場:蒙古滅金第一戰(zhàn)》

《蒼狼之決戰(zhàn)野狐嶺》

電視劇

《成吉思汗》

書籍

《中國歷代戰(zhàn)爭史》卷13 臺灣三軍大學 編著 中信出版社

《鐵騎戰(zhàn)北國蒙金戰(zhàn)爭全史》 李湖光著 武漢大學出版社

《南宋沙場》陳勝利著 清華大學出版社

《蒼狼逐鹿蒙宋百年戰(zhàn)爭史1179-1279》趙愷 郭強著 團結出版社

《隳三都蒙古滅金圍城史》周思成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

《南宋軍事史》粟品孝等著 王國平主編 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chuàng)稿件,主編原廓、作者吹雪,任何媒體未經(jīng)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部分圖片來源網(wǎng)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