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暑假,我向他推薦了《平凡的世界》,誰知,兒子看了幾章就把書放到一邊了,我問他看完了嗎?他卻說,看不下去,理由是該書時代性太強,與當前的生活差距太大!我不禁愕然,《平凡的世界》是鼓勵著我們這一代人成長的經(jīng)典名著。怎么會引不起90后孩子們的興趣呢?難道真的是書過時了嗎?

第一次接觸路遙的小說《平凡的世界》還是在我讀高中的時候。當時我家有一個小小的半導體收音機,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在午間12點半的時候有一檔節(jié)目是小說連播,當時正好在播出這篇小說。那時,學校離家較近,每天中午回家吃飯,我總是邊吃飯邊收聽,在老師渾厚、磁性、有著陜北風情的聲音中我知道了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的青春奮斗史。
我是從農(nóng)村長大的孩子,對書中的主人公孫少平及他的家庭的貧窮苦難感同身受,那個時代農(nóng)村大多數(shù)家庭都是這樣過來的,對書中主人公及他的家庭和朋友懷著深深的理解和同情,所以,我對這本書非常喜歡,孫家兄妹的勵志傳奇深深感染著我,激勵著我,我感到貧窮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不是苦難,而是巨大的精神財富,只有經(jīng)歷過貧窮的人會才意志堅定,才能正確面對生活中出現(xiàn)的各種挫折和磨難。才會變得內(nèi)心強大。

現(xiàn)在距離我初讀這本書已經(jīng)過去了很多年了,書中人物的音容笑貌在我的腦海已經(jīng)模糊了,他們的故事也離我越來越遠,有些情節(jié)甚至記不起來了。我用了一周的時間把這本書讀完。書中主人公孫少平一家人再次在我的眼前鮮活了起來,他們的貧困,他們的痛苦,他們的磨難,他們的情感再次深深感染和打動了我。我隨著他們的喜而喜、樂而樂、悲而悲。我又被帶回到了那個物質(zhì)貧乏而精神充實的時代。
上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的中國農(nóng)村,與孫少平家一樣,大多數(shù)家庭吃不飽、穿不暖,在貧困中掙扎著生存,但他們卻非常的堅韌和樂觀,沒有抱怨,沒有悲憫,他們以苦為樂,用自己的雙手默默地奉獻,用自已的智慧勇于實踐,用自己的豐富的感情來擁抱自己所處的時代,他們用平凡的人生鑄就了那段歷史不朽的豐碑,蘊育開創(chuàng)出另一段偉大的新時代。
經(jīng)過30年改革開放,我國經(jīng)濟突飛猛進地發(fā)展,國家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xiàn)在的農(nóng)村正在建設著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現(xiàn)在的孩子們早就不知道挨餓受窮是什么滋味了?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與30年前也有了很大的變化?,F(xiàn)代青年的生活方式、思維情感與孫少平們所處的時代差距太大了,這可能是造成當代青年不愿意讀《平凡的世界》的主要原因。但是《平凡的世界》對當代青年沒有價值了嗎?

恰恰相反,我認為現(xiàn)在的孩子更應該靜下心來好好地讀讀這部名著。在我看來《平凡的世界》就是一部史詩,她真實地記錄和描繪了改革開放前后中國城鄉(xiāng)社會的真實面貌,描寫了生活在那個特定歷史時代人們的物質(zhì)和精神世界,讀這部書,就是讓青年們了解自己的祖輩父輩是怎樣生活的,知道當下的幸福生活來得多么不容易。偉大導師列寧說過: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
現(xiàn)代的青年在優(yōu)越的生活中早就把勤儉節(jié)約、自食其力這些美德拋在了腦后,他們把啃老、拼爹、賣萌、炫富作為時尚,把是否有房有車,有關系有背景、有好工作作為擇偶的標準。整個社會的喧囂和浮躁讓生活在當代的青年更愿意棲高枝走捷徑,不用奮斗就能過上體面的生活。寧愿坐在寶馬車里哭,不愿坐在自行車上笑的思想反映了當代一部分青年不勞而獲安于享樂的思想狀態(tài)。

每個人對于自己出生在哪一個時代、何種家庭是沒有選擇性的,能夠選擇的只有對待人生的態(tài)度?!镀椒驳氖澜纭穼τ诋斍拔镔|(zhì)富有卻精神貧乏的青年們越來越有價值,她能告訴當代青年怎樣才能活的更有價值更有尊嚴。人生只有一次,無論生活在何種時代,精神富足,人格獨立都是應該具備的。
讓我們再次品讀《平凡的世界》吧!給迷失的的記憶補補課,給貧乏的精神補補鈣。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