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飲食男女,大欲存焉”,

至高無上的皇帝,

更需要用盛大奢華的膳食,

來彰顯其尊貴的皇家風范!

皇宮御膳在講究排場大、味道美的同時,

更注重餐具的精致和美觀,

正如清代美食家袁枚

在《隨園食單·器具須知》中所說:

“美食不如美器?!?/strong>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故宮博物院現(xiàn)藏有大量的清代宮廷飲食器皿,其中以清晚期為多。包括火鍋、火碗、一品鍋、壺、盤、碗、水囤、碟、酒杯、刀、叉子、箸、茶船、食盒等;材質(zhì)多樣,有金、銀、玉、水晶、瓷、琺瑯、翡翠以及瑪瑙等;制造地也分清宮造辦處制造、民間銀樓制造、外省當?shù)刂圃爝M貢等。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金甌永固杯 清

另外,根據(jù)餐具的功能、使用者的身份、使用的場合,用到的餐具也各不相同。皇帝日常進膳會用到各式的盤碗;冬天時增設(shè)熱鍋、暖碗,大宴時的御用宴上大多用玉盤碗;萬壽宴時用特制的銅胎鍍金掐絲琺瑯萬壽無疆盤碗;皇后、妃、嬪等有搭配其地位使用的盤碗,即皇后及皇太后用黃釉盤碗,貴妃、妃用黃地綠龍盤碗,嬪用藍地黃龍盤碗,貴人用綠地紫龍盤碗,常在用五彩紅龍盤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清宮中之所以有大量的餐具遺留下來,與清宮中各種筵宴、祝壽活動有著直接的關(guān)系。如帝后日常的飲膳、年節(jié)的飲宴、“千叟宴”等內(nèi)容。其中,千叟宴是清宮中規(guī)模最大、人數(shù)最多的筵宴,赴宴者都必須是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千叟宴始于康熙朝,盛行于乾隆朝,嘉慶朝以后便在清宮中消跡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包含碗、勺、筷、刀、叉的一組進膳用具 故宮博物院藏

光緒朝的餐具較之前朝有所發(fā)展,主要在于西餐具的引進。慈禧太后在飲宴上豪奢至極,因此每年都需要在宮中增添大批精致而貴重的餐具,這就使得光緒朝的御膳房餐具,尤其是金、銀、玉質(zhì)餐具較之前朝更為豐富且質(zhì)、量兼優(yōu)。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些活動并不輕松,它們具有禮儀隆重、規(guī)格高的特點,是飲食中“禮”文化的生動體現(xiàn),同時更是宮廷美食、美味、美器之集大成者。在這些盛大的宴會活動所使用的餐具,均可反映出宮廷器物的奢華、繁瑣和精致。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清光緒 銀鍍金壽字火鍋 故宮博物院藏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錫一品鍋 故宮博物院藏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錫方式一品鍋 故宮博物院藏

“野意家伙”是清宮中對火鍋等器皿的通稱,野意,野味也。清宮中所用的各種野味,主要來源于東北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的特產(chǎn)?!耙耙饣疱仭币徊?,是清宮御膳中的代表菜,也是典型的滿族菜。檔案中記載的“野意家伙”,多指制作“野意火鍋”這類菜肴時所用的火鍋、盤、碟、果盒、火碗、攢盒、方盤、鏇子等。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溥儀生前的一套完整的赤金餐具 故宮博物院藏

此6件餐具金質(zhì)成色為足赤,色澤黃亮,熠熠生輝,鏨刻細膩,紋飾清晰,工藝極精。此為溥儀當年在天津鹽業(yè)銀行的抵押物,1951年回歸故宮。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金杯盞

小碟為圓形,敞口,圈足。內(nèi)心凹下以承單耳杯,鏨刻團龍紋,四周有八寶紋、小朵花紋及菱形花紋。足外墻刻回紋一周。此碟實為杯托,與單耳杯配成一套使用。

單耳杯為圓形,撇口,圈足。腹部外壁鏨刻輪、螺、傘、蓋、花、罐、魚、腸八寶紋,近口沿處有小朵花紋和菱形紋。足外墻為回紋一周。杯一側(cè)凸雕花葉形單耳。足底刻有“北京”、“中原”、“足赤”等戳記。此杯之足恰納入上一件小碟的內(nèi)心凹處,為一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金叉

叉有三齒,其柄部鏨刻八寶紋飾中的花、罐、魚、腸四種圖案,中部鏨刻一正面團龍紋。柄背面刻有“北京”、“中原”、“足赤”等戳記。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金勺

勺呈橢圓蓮瓣形。勺內(nèi)鏨刻正面團龍紋,毛發(fā)乍起,身曲屈盤繞,兩前爪高舉于頭部兩側(cè),全身祥云圍繞,周邊為朵花紋及菱形花紋。柄部鏨刻八寶紋中的輪、螺、傘、蓋四種圖案。柄背面有“北京”、“中原”、“足赤”等戳記。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金箸

箸為一雙,上方下圓形,上半截方形的四面均鏨刻八寶紋,頂端有環(huán),兩支有活環(huán)金鏈相連。中部均刻有“北京”、“中原”、“足赤”等戳記。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翠柄雕勾蓮銀鍍金二齒叉 故宮博物院藏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金匙 清光緒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玉柄鑲金匙 清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青玉柄金匙 清

匙兩端金制,柄中段套接青玉圓柄。如意云頭形金柄端表面雙鉤開光內(nèi)鏨刻“囍”字。

金、玉的使用歷來是地位和財富的象征。在中國歷史上,美玉的使用較黃金要早許多,兩者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并行發(fā)展。明代服飾、器用上開始流行金、玉并用?;始矣镁?,極盡奢華之能事,金、玉不僅用于服飾或陳設(shè),也用于飲食器具,展示了金玉滿堂的富貴榮華。清代帝王大婚或是太后、皇帝萬壽慶典,通常專門制作成套精美的服裝、飾品、器用,并分別裝飾標志性的“喜”、“囍”或“壽”字。此器鏨有“囍”,是清代皇帝與皇后的婚慶用品。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青玉柄金羹匙 清

羹匙為九成金制,是宮廷飲食器具之一。匙體光素。匙柄為青玉制,柄端鑲嵌金如意。

此羹匙金質(zhì)成色很好,用料考究,工藝精湛,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清代宮廷飲食器具的精美。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金鑲松石把瑪瑙羹匙 清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青玉鑲赤金筷 清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青玉鑲赤金嵌烏木筷 清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青玉鑲赤金筷 清

清代后妃用餐具。青白玉制成,筷子上部飾豎棱紋,頂端、中部和下部鑲金三處。頂端為尖頂形,中部為凸環(huán)紋八道,下部光素。金為赤金,成色上佳。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紫檀鑲金嵌玉箸 清

箸為一對,呈圓棍狀。每支由四截組成,從上至下的材質(zhì)依次為紫檀、玉、紫檀、金。其中兩段紫檀均嵌金銀絲花紋,金、玉兩截皆光素。箸之端頭為玉蓮苞式頂。

箸,俗稱筷子,為飲食器具。此箸應與金鑲紫檀柄玉頂果叉和金鑲紫檀柄玉頂漏匙為一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金鑲紫檀柄玉頂果叉 清

果叉金質(zhì)。木柄安裝處有牡丹紋飾,鑲有紫檀木柄。木柄上以金銀絲嵌48個“壽”字,頂端鑲嵌白玉雕花頂。

果叉為宮廷飲食器具之一,其裝飾多在柄部,一般嵌有金、銀、玉、木、牙、骨及琺瑯等等,造型各異,種類繁多,工藝精湛。此件果叉之金鑲玉的做法應源于等級制度的規(guī)定,說明此器是帝后重要典禮中的用品。其上裝飾壽字,則可推斷此叉是為某位皇帝或皇后過生日而特制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青玉柄赤金叉 清

四棱青玉柄,首作花苞形。金叉上部裝飾雙面蝙蝠,其下叉股間又焊接一雙面古錢?!膀稹?、 “福”諧音,古錢中心為一近方形孔眼,圖案寓意福在眼前。

明、清以來,工藝品上做吉祥圖案十分流行。此外,具有教化意義以及富含文人雅趣的題材也是頗為常見的裝飾,如福祿壽三星、樵耕漁讀、攜琴訪友等等,并形成固定的程式,反映了當時人們美好的愿望和期許。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順治帝御用金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金鏨團壽囍字茶碗 清

茶碗為八成金質(zhì)。圓形,口微外撇。內(nèi)壁光素,外壁口沿上鏨刻回紋一周,腹部飾鏨花錦地,上有團壽及囍字各四個,近足處飾蓮花紋一周。圓形底足,足部飾回紋一周。足底刻“同治十一年二兩平重七兩四錢二分”15字款識。

此茶碗制作工藝精致,鏨刻的紋飾與字體規(guī)整、優(yōu)美,為清代晚期宮廷金質(zhì)藏品中的珍寶。此類金制品即使在清宮亦非皇帝日常所用。它是按照《大清會典》要求的式樣制作,并按照國家制度僅在皇帝大婚、萬壽等典禮中使用。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金鏨花雙喜圓壽茶碗 清

金碗捶揲成型。碗腹鏨刻幾何紋地上間飾“囍”和團“壽”字??谘丶白沌Y刻回紋各一周,器腹下部近足處為仰蓮紋一周。器底鏨刻“同治十一年二兩平重七兩四錢一分”銘文。清同治十一年為1872年。

此碗是同治皇帝大婚用品。清代金器往往在器底鏨刻年款、重量,有的還有承做作坊的戳記。清晚期除造辦處外,民間作坊也承接了不少皇室金器的制作。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金碗 清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金盤 清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銀鍍金小碟

小碟圓形口,淺膛,圈足,通體光素無紋。造型美觀,做工精致,銀鍍金色澤熠熠生輝,顯示了皇家氣派。此類小碟是宮廷御膳時盛放調(diào)料的餐具之一。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金帶托酒杯 清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金鏨花高足白玉蓋碗

器由金托、玉碗、金碗蓋三部分組成。托較高,下足圈筒式,下粗上細,其外飾凸起的勾蓮紋和數(shù)排如意紋,并嵌有松石海棠花、如意云。足上為圓形托盤,邊沿飾連球紋并嵌松石邊線,盤內(nèi)壁開光,開光內(nèi)飾纏枝紋并嵌松石花。盤中部泛起圓形碗座,其壁鏨勾蓮紋并嵌松石梅花。

碗為白玉質(zhì),潔白如脂。圓形撇口,外壁素無紋,內(nèi)壁琢藏文。碗底有“乾隆年制”四字款。碗蓋略高,寬沿,中部隆起,飾勾蓮紋并嵌松石飾片,上部錘鏨蓮瓣紋,頂部有花蕾式紐。

清代宮廷使用的蓋碗種類很多,金、玉組合的作品則較少。這件蓋碗的金工精致,玉質(zhì)絕佳,托、蓋、碗渾為一體,既實用又有很好的陳設(shè)效果。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瑪瑙鑲金口帶托蓋葵瓣碗 清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金蓋托鑲金瑪瑙碗 清乾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金嵌珠鏨花杯、盤

杯略高,筒狀,圓口,上大而下小。杯外壁鏨行龍,龍身側(cè)為纏枝蓮紋,近足處有海水紋。杯兩側(cè)各有一耳,耳上部為蓮花托,托上嵌大珍珠一顆,其下為鏤空篆字,一耳為“萬壽”,一耳為“無疆”,字下有靈芝紋。杯底圈足。

托盤較闊,寬沿,其上鏨纏枝蓮,四方嵌珍珠4顆。盤內(nèi)平底,鏨8朵蓮花,其間4朵嵌珍珠為花心。中部隆起圓形杯座,其上飾龍紋。

這套金質(zhì)杯盤為清宮內(nèi)務府造辦處所制,豪華富麗,是宮廷舉行大宴時供皇帝使用的。帶有“萬壽無疆”贊詞的清代金質(zhì)酒杯目前還很少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金帶托酒杯 清

杯、盤均捶揲成型。杯身魚籽紋底上對稱裝飾纏枝西番蓮圖案兩組,兩側(cè)間飾古錢紋??谘丶白愀饔谢匚囊恢堋;ǘ敳胯偳督鹬?。盤心凸起覆蓮座,座周鏨刻西番蓮,魚籽紋地。寬折沿表面鏨刻扇形紋。

飲酒在中國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不同時期的酒具也是各具特色。商周時期,青銅酒具為社會上層宴飲必備。成套金、銀杯盤、執(zhí)壺的使用自唐、宋始,一直到明、清均頗為流行。除金、銀外,明、清宮廷還普遍使用玉制杯盤。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金甌永固杯 清

金甌永固杯是清代皇帝在每年元旦舉行“開筆儀式”時專用的酒杯,金甌在古代是國家政權(quán)的美稱,金甌永固杯之名寓意著大清的疆土與皇權(quán)永遠鞏固。該杯一直作為清代皇室珍寶代代流傳。

此杯為嘉慶二年(1797)年由清宮廷造辦處奉旨制造。當時乾隆皇帝雖已退位,但仍已太上皇的身份,實際掌握著國家政權(quán),為了表示對他的尊崇,宮中仍用乾隆年號,而非嘉慶年號。所以杯上依然署乾隆年款。而這杯子,自造好以來,乾隆也只使用了一次,便歸天了。

杯胎用八成金制成,杯口邊鑄有“金甌永固”、“乾隆年制”篆書,其余部分以回紋裝飾。整個杯子用黃金500克,通體以鏨刻纏枝花卉,其上鑲嵌數(shù)十顆大小不等的珍珠,紅、藍寶石和粉色碧璽等,黃金與珍珠相映成色,使得周身散發(fā)著柔和的金色光芒。金杯兩側(cè)各有一個杯耳,為夔龍形,龍頭上各有一顆珠花。三只杯足則做成了大象鼻子的形狀,形象分外生動。金杯造型別致,線條完美,采用了特殊的花絲鑲嵌工藝,堪稱我國工藝技術(shù)史上的精品。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金鏨云龍紋執(zhí)壺,高31.5cm,腹徑16cm

壺金質(zhì),身較高,撇口,細頸。壺口上有一錐形蓋,蓋面自上而下分為四層,每層亦鏨云龍紋,蓋下有一錐形榫,插入壺口。頸中部飾一周素箍,其上呈條狀分割,內(nèi)飾云龍紋。

壺腹呈球形,以縱向條紋分割,其間亦飾云龍紋,龍尾向上,頭朝下,與頸部云龍圖案方向相反。壺足似倒置漏斗,圓形,上細而下闊,飾云龍、海水、火焰紋。壺流細而長,整體光素,口沿處鏨花,下部飾獸面紋。

這件金執(zhí)壺的造型借鑒了其它種類的器物,紋飾為淺浮雕,細密而少變化,具有穩(wěn)定感,是宮廷使用的酒具。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五成金鏨花執(zhí)壺,清,高30.8cm,寬27cm

執(zhí)壺為五成金質(zhì),直口,直頸,壺身呈葫蘆形,象首流,龍首柄,高圈足,有雙層蓮瓣紋蓋。通體鏨刻纏枝蓮花紋。

此執(zhí)壺造型優(yōu)雅,線條流暢活潑,鏨刻的紋飾極其精細繁復,金色的質(zhì)地與精美的紋飾相得益彰。此種執(zhí)壺既可陳設(shè)也可使用。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宣統(tǒng)銀鍍金鳳紋多穆壺

壺口類似僧帽形,斜口,直壁,平底,圈足,環(huán)鏈提手,流自壺身所刻龍紋口部伸出。口、腹、底各有一道凸棱,上刻纏枝花卉紋。

器身上半部分裝飾二龍戲珠紋,下半部分雕刻雙鳳紋。蓋面飾龍鳳紋。外底中部鐫刻“宣統(tǒng)十四年,足紋一百二十兩”款。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銀鍍金龍柄奶壺

此壺為銀質(zhì)鎏金,刻有“大清乾隆年製”六字,蓋下口近緣處鑄卷浪紋。

壺頸部飾一圈八寶花,腹部光素無紋,壺腹一側(cè)有龍形把手,其上部有金鏈一條與蓋相連,圈足飾垂蓮瓣紋。

該壺造型體現(xiàn)了乾隆盛世精湛的工藝和高雅的審美情趣。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金胎畫琺瑯杯盤,清乾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清乾隆 和闐白玉錯金嵌寶石碗及款識 故宮博物院藏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清乾隆 和闐白玉錯金嵌寶石碗及款識 故宮博物院藏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清道光 黃地綠彩云龍紋碗 故宮博物院藏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清 銀燒藍嵌料石餐刀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清 銀咖啡具 故宮博物院藏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清 畫琺瑯花卉紋喜字火鍋 故宮博物院藏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銀鍍金小碟 故宮博物院藏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銀鑲框玻璃洗 故宮博物院藏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銀燒藍暖酒壺 故宮博物院藏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清 花梨木蟠螭紋鏤空提梁食挑盒 故宮博物院藏

“民以食為天”,

雖然沒有皇家御用餐具的待遇,

我們也可以用一道簡單而用心的食物,

一套質(zhì)樸而溫馨的餐具,

吃出生活中的儀式感,

感知生活中的小確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