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一篇文章,乍看挺吃驚的,但是轉念一想也挺有道理哈。
這篇文章講的主題是:女人才是“香火”傳承人,而不是我們一直認為的男人!男的不能懷孕,不能保證孩子百分之百是親生的,所以男人傳“香火”本身就是偽命題!哈哈~
查了一些資料,發(fā)現(xiàn)這并不是隨便說說,而是有科學依據(jù)的。

01
咱們都清楚,遺傳基因不僅局限在染色體上面,線粒體上面也有基因,而且,線粒體 DNA 只能由女性傳承。
當精子與卵子邂逅之際,父親的精子僅奉獻了 23 條染色體,然而母親不但給予了 23 條染色體,還慷慨附贈了卵子內數(shù)以千計的線粒體!更令人不解的是:精子自身攜帶的線粒體在受精之時會啟動“自毀程式”——科學家察覺,精子線粒體甚至會被卵子中的“分子剪刀”精確剪碎,唯恐摻入一點父系基因。(2016年《科學》雜志證實,父系線粒體DNA會在受精后被選擇性清除)
所以,孩子從母親身上遺傳的基因更多一些。
想知道現(xiàn)代人怎么追蹤萬年前的祖先遷徙路線嗎?靠的就是線粒體DNA這個“母系GPS”!科學家通過對比不同人群的線粒體變異,畫出了震撼的“人類出非洲地圖”:
“線粒體夏娃”:全人類的母系始祖,生活在約15萬年前的東非。

七大母系宗族:現(xiàn)代所有人的線粒體DNA都能歸入M、N、R等七大“老祖母群”。
遷徙密碼:美洲原住民的線粒體A、B、C、D型,證明他們的祖先來自亞洲;而歐洲人高頻的H型,則指向冰河時期的“避難所母親”。
最絕的是,當考古學家挖出一具古尸,只要提取線粒體DNA,就能瞬間知道:這位老祖宗的所有女性后代,至今仍活在地球上某個角落?。ǘ哪行匝}可能早已斷絕)
所以每個人的身體里,從頭發(fā)絲到腳趾甲的每個細胞,都刻著母系家族專屬的“生命電池密碼”。哪怕你是個彪悍壯漢,體內流淌的終極能量代碼,依然來自外婆的外婆的外婆……
02
母系社會是人類一開始的社會形態(tài),是以母系血緣為紐帶、以女性為世系傳承核心的社會組織形式。
翻開人類文明史,處處是女性“硬核續(xù)香火”的操作。比如摩梭人的“走婚”。云南瀘沽湖畔的摩梭人,至今踐行著“女本男末”的生存法則:
房產(chǎn)傳女:祖母屋只能由長女繼承,兒子?出門走婚去!舅舅當爸:家里孩子的教育歸舅舅管,親爹只是“夜間訪客”。家族CEO:老祖母掌握財政大權,連豬膘肉存放在哪個倉庫都得她點頭。

后來,隨著私有制的產(chǎn)生,男性靠體力優(yōu)勢逐漸掌控話語權,形成了幾千年的父系社會。
但是生物學給了父系社會一記暴擊:Y染色體正在瘋狂退化!
Y染色體縮水史:300萬年前有1400個基因,如今只剩45個,平均每百萬年丟4.6個基因。
線粒體DNA的穩(wěn)定性:16,569個堿基對嚴絲合縫,自帶修復機制,突變率比Y染色體低20倍!
再就是,隨著工業(yè)化、智能化發(fā)展,男性的體力不再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在社會中的很多領域,女性占據(jù)越來越多的席位,具備越來越多的優(yōu)勢。女性力量正在崛起、綻放。
個別女性主動選擇“去父留子”,拋開男性,自己傳承“香火”,也已經(jīng)展示出來家庭傳承的多樣性。
03
重新定義“香火”——不是Y染色體,也不是姓氏。
“香火”,作為血脈傳承, 是社會倫理學當中的課題,是家族延續(xù)的體現(xiàn)。

站在科學與文明的十字路口,我們或許該重新思考“傳承”的真諦:
生物學真相:每個新生兒體內,都攜帶著母親、外婆、曾祖母……直到15萬年前那位非洲祖母的生命火種。
母系社會證明,權力結構未必要靠肌肉定義,摩梭祖母屋的火塘邊,照樣能燒出溫暖的秩序。
未來進行時:當試管嬰兒、凍卵技術出現(xiàn),傳承早就不再局限于子宮——但線粒體DNA依然倔強地提醒:所有科技奇跡的起點,仍是那個15萬年前點亮人類火把的“夏娃”。
歷史車輪滾滾碾過,連招呼都不會給我們打一聲,誰知道到什么時候女性會主導傳承?社會會不會發(fā)展為新的“母系社會”?
不管怎么說,若你再聽到“生女兒斷香火”的論調,大可優(yōu)雅一笑:您手機充電時的能量密碼,可都是外婆傳下來的呢!(畢竟線粒體負責生產(chǎn)ATP能量,這話一點沒毛病~)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