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文|大 何

這兩天有個熱搜很有意思——“強制下班”。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就和“996是打工人的福報”一樣,

強制下班,似乎也包含著一種“打工人在自愿加班”的意思,還得HR來趕人清場才行。

但先不說到底是不是真的是自愿加班吧,凡事總得都有個頭,

這樣180度的風向轉變,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看了一圈,眼下互聯(lián)網(wǎng)上流傳最廣的說法是,來自這張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24年底生效的《歐盟禁止強迫勞動產(chǎn)品條例》規(guī)定,任何涉及「強迫勞動」的產(chǎn)品,不得進入歐盟市場。

網(wǎng)上某些論調說得煞有介事,說歐盟的《條例》明確規(guī)定:

  • 任何生產(chǎn)過程涉及非 5 天 8 小時工作制的商品都將被歐盟市場拒之門外,甚至員工自愿加班都不被允許。

甚至還有更離譜的說法,哪怕一臺冰箱的一個零部件用工時間超過40個小時,歐盟都會拒絕整批商品入關。

“歐盟不讓加班,大廠才被迫妥協(xié)”———這種敘事像病毒一樣在社交平臺傳播。

它被描繪成揮舞著8小時工作制大棒的正義使者,用貿(mào)易大棒敲打中國企業(yè)改善勞工待遇。

但仔細考證了一下法條原文,那些煞有介事的“工時紅線”根本無處可尋。

而且國際勞工組織29號公約定義的“強迫勞動”,強調的是以懲罰威脅強迫勞動,也壓根沒提及8小時或40小時的事。

就像你不能因為有人自愿加班到深夜,就認定他遭到了奴隸主式的壓迫。

說白了,這就是個“出口轉內銷”的謠言。

就像前些年總有人說“日本人素質高”“德國人嚴謹”,現(xiàn)在輪到拿歐盟當槍使了。

為啥這種謠言有人信?

因為大家寧可相信是“洋大人”來救命,也不愿承認咱們自己職場病了太久。

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我第一反應就在想,這個反內卷的開啟,我在想會不會就是換一種方式內卷。

就好像是被壓榨久了,你突然對我好,我有點不習慣,擔心里面有貓膩,或者是有更大的坑等著我。

資本都是逐利的,殺頭的買賣有人做,虧本的買賣沒人做。

如果說單純卷加班時長是形式主義,老板撈不著太多實際的好處的話,

那現(xiàn)在老板告訴你,不準加班,到點都下班,但是每個月的績效還是看的。

工作時間做不完的,拿回家去繼續(xù)做,老板從不說要加班,只會問你,任務完成了嗎?

沒辦法,也只能回家搞,反正公司有規(guī)定必須這個點下班。

也沒事,在家搞就沒人看見了,愛怎么加怎么加。

老板還不用付加班車費、茶點、電費,還賺到了好名聲?

那似乎不過就是用一種形式主義,來接替另一種形式主義罷了。

當然,這只是我以惡意去揣測,說不定沒這回事的。

之前寫過一篇關于打工人周工作平均時長的文章,《周平均工作時長不斷攀升的背后,揭露了一個殘酷的現(xiàn)實:躺平只是打工人的謊言》,里面引用了統(tǒng)計局的一些數(shù)據(jù),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對照勞動法,我們不難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社會的平均勞動時間已經(jīng)超出了法律規(guī)定的底線。

所以這要么是國家統(tǒng)計局的數(shù)據(jù)不夠準確,要么就只能說明一個事實,那就是多數(shù)的企業(yè)并未遵守勞動法規(guī)定的工作時間。

所以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是我們中國人熱愛勞動,自愿加班嗎?

并不是,這是因為公司在設計勞動力成本的時候早已經(jīng)把勞動力加班的成本算進去了。

我拿電子廠來舉例,電子廠設定了不同的工資標準:8小時內每小時20元,加班時增加到每小時30元,節(jié)假日或周末加班則為每小時40元。

難道是節(jié)假日的生產(chǎn)力是平時的2倍嗎?

實際上不管你再怎么加班,所能拿到的工資都只是他們設計好給你的那部分而已,如果不加班,其實相當于工資被倒扣了。

所以現(xiàn)階段的現(xiàn)實是,很多打工人只能靠加班來獲取相對過得去的收入,而在加班和挨餓之間,只能選擇加班,又或者,本就沒得選擇。

過去10年,看著人均收入似乎上升了,但是如果去算下時薪,很多人薪水還沒工作時間上升得多,時薪反而是下降的。

所以個人覺得現(xiàn)在光靠限制加班時間沒用,問題根源在最低工資太低。

上海經(jīng)濟總量都快趕上韓國了(76%),但最低工資才 2690 塊,只有韓國的四分之一。

這點錢連吃飯租房都不夠,普通打工人只能靠多加班才能勉強活下去。

這時候突然不讓加班,大家反而會反對,因為不加班連基本生活都維持不了。

要是把最低工資漲到韓國那個水平,老板就會主動控制加班。

因為加班費會貴得離譜,企業(yè)為了省錢只能想辦法提高效率,自然就減少加班需求了。

這種讓市場自己調節(jié)的辦法,比直接規(guī)定加班時間更有效。

但不管這么做的目的到底是反內卷還是其他什么的,至少這件事搬上臺面說,我覺得也挺好——至少傳遞出一種積極的信號。

聯(lián)想最近的高中強制雙休,可能大家也意識到了無效內卷只會帶來傷害,對社會發(fā)展沒有一點進步作用。

大廠的反內卷信號,或許尚不能宣告勞動者境遇的根本改善,

但它至少撕開了一道裂縫——

透過這道裂縫,我們得以重新審視那個古老的命題:

人究竟是為生產(chǎn)而存在,還是生產(chǎn)應該為人而存在?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全文完,感謝閱讀,既然看到這里了,如果覺得不錯,隨手點個贊和“推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