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境電商的生存環(huán)境正在急劇惡劣。
如亞馬遜,不僅流量成本上升,各種收費項目也越發(fā)繁雜,有賣家統(tǒng)計,從發(fā)貨開始,他們要面臨的收費項目高達16項,扣除一系列費用后,低價商品(低于30美元)幾乎無利潤。而如Temu、TikTok Shop等新興平臺,雖然增長迅速,但本身是以低價搶占市場,導致賣家被迫卷入價格戰(zhàn),生存壓力也不容小覷。
面對線上激烈的流量競爭,一些賣家開始轉型線下。如Anker,其在2022年就成功打入Walmart、Bestbuy、Target、Costco等大型零售商的門店,當年全球線下銷售額高達47.97億元,占公司總營收的33.66%,品牌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得到了大幅增強。
然而,線下渠道并非“備胎”,而是一場比線上更加復雜,需要精密計算的生存游戲,大部分賣家要么不得其門而入,要么就是倒在了第一關,究其原因,在于線下與線上,是兩套截然不同的生存法則 ,線上賣爆的“網(wǎng)紅爆款”,線下可能是無人問津的廢品,想要弄懂其中的規(guī)則,需要有常年的經(jīng)驗以及過來人的親自指導。
2025年3月8日,智象品牌出海核心操盤手社群邀請了Cody Kou(曾任比亞迪英國CEO、華為物聯(lián)網(wǎng)英國負責人,ZTE美國/拉美銷售總監(jiān),操盤過多個電商品牌進入北美線下市場)進行一場閉門深度實戰(zhàn)課,詳細拆解 “中國品牌如何打入北美商超” 的完整路徑。
根據(jù)Cody老師的講解,智象出海整理了一份學習筆記,對重點內容進行了全面而精準的梳理,幫助賣家順利入駐海外線下商超。
大部分賣家入駐線下商超都是通過分銷商,而Cody老師直接指出,通過分銷商進入這條路并不好走,基本都會賠錢,可以先進去,但后期要考慮退出,轉而自行進入。
在選擇商超方面,Cody老師給出了三個邏輯維度,即渠道匹配度、運營成本以及增量價值,賣家應結合自身情況,謹慎選擇入駐的商超,畢竟在美國,能數(shù)出名字的商超,就不下200家。
Cody老師還詳細分析了商超采購商注重的三大方面:其一是產(chǎn)品差異化,采購方注重產(chǎn)品引入的合理性,差異化的產(chǎn)品能占據(jù)45% 的權重;其二是看供應鏈的穩(wěn)定性,這對商超尤其重要,占據(jù)30%的權重;其三是營銷力度,占25%的權重。
現(xiàn)場,Cody老師也回答了嘉賓提出的一系列問題,如“應該先主攻垂直商超渠道,還是選擇像沃爾瑪這樣更大的商超?”“找線下小b買手做分銷,這種模式如何?”等,解決了嘉賓們的許多疑惑。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