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睢陽,華夏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
睢陽,相傳,三皇之首的燧人氏在這里鉆木取火。
睢陽,商族、商人、商朝起源于這里。
睢陽,是夏朝、商朝、周朝宋國、漢朝梁國、晉朝梁國、宋朝等歷史時期的都城;燧人、顓頊、帝嚳、姒相 、商湯、微子、劉武、元顥、趙構(gòu)等先后在此建都立國。睢陽境內(nèi)名勝古跡有100多處,著名景點有商丘古城、燧皇陵、帝嚳陵、閼伯臺、微子祠、文雅臺、宋國故城、張巡祠、八關(guān)齋、應天書院、歸德府文廟、壯悔堂、隋唐大運河商丘碼頭遺址……
“安史之亂”有一場戰(zhàn)役叫做“睢陽保衛(wèi)戰(zhàn)”。
睢陽:今河南商丘。
亂世出英雄,時勢造英雄。出現(xiàn)英雄,一定是有人受了磨難!英雄越是牛,那磨難就越大,波及的人就越多!
張巡就是這樣出來的英雄。
張巡(708年-757年11月24日):開元時期的進士,天寶步入仕途。因得罪權(quán)相楊國忠被外放到真源(今河南鹿邑)做縣令。離開權(quán)力中心,也樂得逍遙。如他言:“如今朝綱不正,何必在朝為官!”相當帥。電視劇里的正面人設就出來了。
如果帥而沒有被打,那將毫無意義。然后,“安史之亂”了……
張巡的上司譙郡(今安徽亳州)太守楊萬石(不用記他,后邊沒他什么事)投降安祿山。大概楊太守覺得投降是個體面的事情 ,所以邀請張巡兄弟同去。

張巡是個重情義的人,大哥這么給面子,趕緊的,起兵起兵。不過,他起兵不是跟著大哥去投降,而是奮起抵抗,并苦勸楊太守一道抵抗。道不同不相為謀,這倆平時的好基友,因為“投降”,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了。
張巡率真源縣吏、包括城管(如果他們縣有的話,吏就算城管了)、民眾3800人反抗。
附近雍丘(今河南杞縣,春秋時期杞國故地,貢獻過一句成語)縣令令狐潮要投降,遭到當?shù)毓?、吏和民眾的反對。令狐家除了有令狐沖,還有令狐潮,令狐潮還有可能是令狐沖的老祖宗。
反對無效。
燕軍(安祿山的軍隊)來了,令狐潮雄赳赳氣昂昂率眾出城——投降。結(jié)果麻煩了,老百姓當中有不信邪的,主持關(guān)閉城門,不讓他回來了,并請流落在附近的張巡前來幫助守城。令狐潮的悲催真的來了,張巡進城斬殺了他的家眷,以謝天下。
然后是雍丘保衛(wèi)戰(zhàn)。打吧,一打就是幾個月……省略1000字。令狐潮被張巡吊打,屢戰(zhàn)屢敗,也只能不屈不撓,家眷都被祭旗了,這血海深仇,沒有退路了。早知道投降也被滅門,何苦壞名節(jié)呢?打不過張巡怎么辦?那就招降張巡吧。
令狐潮的玩法堪稱清奇,老鼠招降貓,你是猴子派來的逗比嗎?

此時,唐玄宗已經(jīng)領著楊貴妃往馬嵬坡方向跑了。唐玄宗啊唐玄宗,你要是和你太爺爺一樣,活到51歲就掛,妥妥的千古一帝。扼腕,千古一帝,就這么被活得久給禍害了!

此時,張巡帳中有六名將領認為打肯定是打不過的,讓弟兄們跟著送死不如給他們一條生路,也主張投降。他們對張領導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張領導十分感動。所謂慈不掌兵、善不為官,張巡懷著十分復雜的心情,把六名“深謀遠慮”的投降派當做愛國主義現(xiàn)行教材斬首了。
繼續(xù)與令狐潮打……省略1000字。不得不承認,這令狐潮還是挺能打的。
張巡被圍數(shù)月,令狐潮陣前喊話:“李唐氣數(shù)已盡,足下又豈能改變天道?”言外之意就是識時務者為俊杰,當俊杰你就投降吧。令狐潮也不想想,張巡殺了你全家,他就算想投降也不敢投降你??!
張巡站在城頭大叫:“君不識人倫,焉知天道?”
張巡、令狐潮這倆人真有文化,也是國仇家恨、不共戴天的敵人了,陣前還這樣的雅。
然后,兩個接著打打打……最后令狐潮被打跑了。
雍丘之戰(zhàn)使張巡名聲大振。令狐潮跑了還會回來的,他與燕軍河南節(jié)度使李庭望一起帶兵十三萬撲來。然并卵,張巡實在太硬核……
燕軍拿不下雍丘,就去打附近的寧陵(今還叫寧陵),以斷張巡后路。
寧陵與雍丘唇齒相依,張巡帶兵馳援。一起來的還有附近睢陽縣令許遠(許敬宗的重孫子)率3000兵馬,寧陵與睢陽也唇齒相依。三路軍隊合一處與燕軍血戰(zhàn),然而卻只有區(qū)區(qū)6800人,后來又增援3000人。可人家燕軍增援了幾萬人呢!
打打打,打到昏天黑地……(省略1000字)總之,把燕軍打跑了。
安祿山這廝,給楊貴妃當干兒子要造反,這回也被兒子造反了。安祿山被兒子安慶緒革命了。
安慶緒登基,燕軍高層換血。河南節(jié)度使換為安慶緒信任的尹子奇。希望他能拔掉張巡這個釘子戶,打開唐朝財政重鎮(zhèn)——江淮的大門。
沒錯,這就是被張巡麾下大將南霽云打成獨眼龍(史書就是這么寫的)的那個尹子奇。
尹子奇集結(jié)十幾萬大軍直指江淮門戶睢陽。睢陽告急,許遠向張巡求援……睢陽保衛(wèi)戰(zhàn)開始了,許遠有自知之明,立刻讓賢,把軍隊指揮權(quán)交給張巡。
下邊這首《守睢陽作》是張巡守衛(wèi)睢陽時候的作品:
接戰(zhàn)春來苦,孤城日漸危。
合圍侔月暈,分守若魚麗。
屢厭黃塵起,時將白羽揮。
裹瘡猶出陣,飲血更登陴。
忠信應難敵,堅貞諒不移。
無人報天子,心計欲何施。
從詩歌的雄渾壯烈中不難讀出其不惜一切代價以保天子的決心。注意,唐人并無國家概念。

花式地打,正規(guī)打,張巡那點人是打不過燕軍的。怎么慘烈你怎么想,怎么驚心動魄你怎么想,怎么心驚肉跳你怎么想!這不足萬人擋得住那尹子奇的十幾萬燕軍嗎?
沒這么問的,這么問不科學。應該這樣問:能擋多久?
答:十個月。
然(沒有并卵也并卵),十個月后的睢陽已經(jīng)是人間地獄。
睢陽城中婦孺老弱30000人成為軍糧!好好數(shù)零,你沒有看錯,是三萬!注意順序,婦——孺——老——弱!首先是女人。第一個被吃掉的就是張巡的愛妾。無法想象,陣前罵戰(zhàn)都那樣儒雅的張巡,在最后愛一次美妾之后,親自扛起酥軟如泥的美姬,送給眾將士充饑……不知道張巡多少個妾,按照什么標準排隊做軍糧?
在貢獻軍糧的這個問題上,許遠殺掉的是家奴。
這一年是公元756年,記住這一年,有三萬婦孺老弱為他們的祖國——大唐軍人做了軍糧。
此處不忍上美女圖
睢陽保衛(wèi)戰(zhàn)大小戰(zhàn)役400余戰(zhàn),不足萬人拖住燕軍近二十萬不能向前,并殲敵將300余人,滅敵軍十二萬。圍點打援,一般都是打被圍的軍隊的援,這次戰(zhàn)役正好相反,能把仗打到這個份上,也就尹子奇了。
結(jié)果沒有懸念,十月城破,張巡、許遠、南霽云等人被俘,后被殺。
睢陽戰(zhàn)役,主流史書認為戰(zhàn)略意義非凡。
彼時,朝廷已經(jīng)失去北方賦稅。睢陽是江淮門戶,堅守的十個月期間,保住了江淮賦稅重鎮(zhèn)免受戰(zhàn)亂侵擾,朝廷不斷地得到江淮財賦供給,完成了恢復、準備到反攻的過程,九月已收復長安,睢陽陷落10天后又收復了洛陽,叛軍再也無力南下。
“賦稅重鎮(zhèn)免受戰(zhàn)亂侵擾”這樣的觀點很正統(tǒng),但是對于老百姓,錢糧被那些變著法搜刮的官府拿走還是被叛軍簡單粗暴地拿走有什么本質(zhì)區(qū)別嗎?只要不起戰(zhàn)亂——即不受侵擾,你就出賦稅;受了侵擾,為了保證以后你們還能出賦稅,你們一部分先做軍糧!
插播南霽云
南霽云,魏州頓丘(今河南省濮陽市清豐縣)人。驍勇善戰(zhàn),尤善騎射,能左右開弓,百步之內(nèi)箭無虛發(fā)。然后,然后,尹子奇就成獨眼龍了。
南霽云在甘肅省天水一帶具有極為廣泛的群眾影響,在當?shù)乇还┓顬槎埓笸酰耖g廣泛敬稱為二爺。
灑血睢陽誰笑癡
故鄉(xiāng)粗豆靡窮期
李唐社稷今何在
不及將軍尚有祠
這首詩有人說是紀念南霽云的,也有人說是紀念張巡的。不重要,他們兩個都有祠,李唐沒了。
安史之亂后再無盛唐!吃掉三萬女人和孩子,只是讓戰(zhàn)亂換個姿勢,既沒有贏得戰(zhàn)爭,也沒有保住大唐的繁榮!但是保住了大唐江山,保住了皇室繼續(xù)紙醉金迷、保住了一批權(quán)貴繼續(xù)驕奢淫逸!不管朝堂上端坐的是李姓皇帝、安姓皇帝,抑或劉、石、周、郭、慕容、耶律……都是連年戰(zhàn)亂,天下再有些許安寧日,需要等到100多年后的宋朝建立。
至德二載(公元757年)十月二十三日,唐肅宗還都長安,皇位未穩(wěn)之時,首要封賞一批功臣,張巡在列,被當時朝臣以其軍隊食人事件為由擱置。不久,肅宗皇權(quán)加強了,追贈張巡為揚州大都督、鄧國公,并授其子官職。
歷代帝王對張巡都是持贊許的態(tài)度。歷史可以橫著看,也可以豎著看。可橫豎,你都能看到心口堵得慌。無論是兩唐書還是《資治通鑒》,在張巡軍隊食人的事情上,都迎合了帝王的態(tài)度。劉昫、司馬光、宋祁都是王朝的衛(wèi)道士,必然不會免俗。
依附在朝廷那棵大樹上的官員,無論是得勢的還是不得勢的,如:柳宗元、韓愈、杜牧、傅伯壽、趙秉文、文天祥、余闕、李東陽、張隧、程敏政、王世貞、李贄、王夫之……都不約而同地站隊帝王立場??梢砸猿橄蟮臍v史局限性來解釋這些人的認知,令人費解的是,至今仍然有許多人認為,顧大局可以失小節(jié),那三萬婦孺老弱應該成為軍糧。
就連兩岸教授、學者,他們的頭上已經(jīng)沒有皇權(quán)壓制,卻依然遵循帝王需求在論述睢陽保衛(wèi)戰(zhàn),只講堅持的意義,少提或不提食人事件。更有甚者,許多渴望穿越大唐的人也支持張巡以婦孺老弱做軍糧。在這些人眼里,一旦有變,你的命,在大是大非面前,永遠什么都不是!
一千多年過去了,大唐盛世在電視劇中!而張巡祠,已經(jīng)成為一個文化符號,以其獨特的、無法抹煞和回避的野蠻,落寞而沉重地存在;利刃一般在民族的胸膛里永遠無法拔出,成為無法治愈民族疼痛,時刻叩問著民族自尊自愛的心!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