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嵩是嘉靖朝,任職時間最長的首輔,徐階入內(nèi)閣比他晚。

三巨頭聚會時,呂芳曾經(jīng)說,嚴閣老辛苦了二十年,徐閣老進內(nèi)閣晚一些。

“嚴閣老是首輔,朝里的擔子都靠他了,我能陪著喝個半杯已是逾分了,可宮里的擔子全在呂公公肩上,不應該也只倒半杯。
“徐閣老說這樣的話,那咱家這半杯也沒有資格喝了。這半杯酒敬您老,這兩個半杯加起來就是一杯,您和嚴閣老也是打個平手啊?!?br/>

從三巨頭的對話中,可以看出嘉靖的態(tài)度是倚重嚴嵩的,徐階作為副手,面子上對嚴嵩和呂芳都是尊重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畢竟在嚴嵩手上倒下的人太多了,徐階能當他那么多年副手,也是吃透了副職與正職相處之道,才能存活那么久,最終翻盤。

正職需掌控全局,副職需進退有度

《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立起嚴黨,之后樹立清流在后面時刻監(jiān)督,自己則穩(wěn)坐釣魚臺。

道長這一朝,朝堂基本都是按照這個路線,來設定的。

嚴嵩是首輔,徐階為次輔,兩個老狐貍都會裝樣子,日??雌饋砗苋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權力結構中,正職的核心職責是把握方向、穩(wěn)定大局,而副職則需在有限的職權范圍內(nèi)精準執(zhí)行,既不能僭越,也不能失職。

大明王朝1566》中,嚴嵩作為首輔深諳此道。他在御前財政會議中的發(fā)言,堪稱經(jīng)典。

一大段話,先是總結了下去年的概況,表示各種難處,但在皇上的英明領導和大家的實心用事,總算過來了。

既是奉承皇上太辛苦了,也是為國庫虧空找到了合理的理由。

當然他也不忘被刺清流,把周云逸的事情點出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順便把敬雪的功勞都戴到皇上頭上,再次捅了清流派一刀,暗指清流派再拿虧空說事,就是不“實心用事”。

嚴嵩這個首輔確實有水平,一段話捅了刀,捧了嘉靖,還顧全了大局,展現(xiàn)自己首輔的氣度,給徐階說話的機會。

之后徐階接話,他的特點是綿里藏針,絕不多說,只是在清流處于劣勢時,將節(jié)奏帶回來。

嚴黨和清流吵得差不多,嘉靖出來和稀泥。

面對嘉靖的問話,嚴閣老才是深明“簡在帝心”這個道理的,十分顧全大局,也把自己摘得干凈。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最后在嚴嵩的建議下,搞出了改稻為桑,讓嘉靖很滿意。

整個會議首輔嚴嵩掌控全局,最后嘉靖拍板。次輔這時只能服從,進退有度。

徐階看似謙卑,實則暗藏保留。

他深知自己的角色是“執(zhí)行者”,而非“決策者”。

這種互動其實就是職場中的權力邏輯。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正職通過掌控話語權和責任分配維持權威,而副職需以退為進,避免鋒芒畢露。

正如馬基雅維利在《君主論》中所言:“真正的權利在于讓人承擔風險,而自己保留選擇權。”

嚴嵩的權術正是這一原則的實踐,而徐階的隱忍則是對副職生存法則的詮釋。

副職需隱忍蓄勢,正職需平衡制衡

徐階作為次輔,在嚴嵩手下忍耐了十多年。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即使嚴嵩倒臺,徐階依然講規(guī)矩,一副平靜的樣子去見嚴嵩,隱忍已經(jīng)刻到徐階的血脈中了。

副職的生存智慧,往往在于以隱忍換取時間,以妥協(xié)積累資本。

徐階在劇中始終以“守弱”姿態(tài)示人,面對嚴嵩的壓制,他選擇在關鍵問題上沉默,卻在細節(jié)處埋下反擊的伏筆。

嚴嵩屈尊去找徐階借糧這場戲,充分體現(xiàn)了徐閣老隱忍蓄勢,嚴嵩想著制衡。

嚴嵩去找徐階借糧,一方面是毀堤淹田是嚴世蕃搞出來的,他需要為兒子找補。另一方面為了浙江的安定,他學生胡宗憲在東南的戰(zhàn)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兩個老狐貍來來回回說了半天,先是扯出兒子、學生誰最親,嚴嵩甚至還將首輔位置許出去,可徐階就是不接話。

嚴嵩拿出了交易籌碼,讓徐階給趙貞吉寫信借糧。

徐階嘴上答應了,回去給學生寫信,命令兵部六百里加急送給趙貞吉。

背后的意思,兵部是張居正管的,信能不能送到,他就不能保證了。

徐階這么做,并未直接對抗,間接削弱嚴嵩的勢力。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嚴嵩這么一招,也是為了平衡利益,

日常徐階都是對嚴閣老,都是滿口的奉承,表面是恭維,實則暗示嚴嵩已成眾矢之的。

這種策略與《道德經(jīng)》中“柔弱勝剛強”的哲學不謀而合:副職需在正職的陰影下悄然布局,等待時機。

反觀嚴嵩,他雖權傾朝野,卻始終忌憚徐階的潛力。

這種既依賴又防范的心態(tài),揭示了正職的深層焦慮:權力越集中,越需要副職作為“安全閥”。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正如法國思想家孟德斯鳩所言:“權力只對權力的來源負責?!眹泪孕枰祀A證明自己的權威,卻又恐懼其取而代之,這種矛盾構成了權力關系的永恒張力。

權力更迭的本質(zhì)是價值博弈

正職與副職的關系,本質(zhì)上是價值體系的競爭。

在嘉靖一朝,就是爭奪執(zhí)政權,清流的目的就是要將嚴黨拉下臺。

嚴嵩代表的是“實用主義”,追求短期穩(wěn)定與利益交換;徐階則標榜“道德理想”,以清流姿態(tài)收攏人心。

嚴黨是以利益為鏈接的團體,他默許官員貪腐以維持行政效率。

清流則是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批判嚴黨的貪墨行為,但很無力。

嚴黨和清流的價值觀不同,嚴嵩的“務實”源于他對人性貪婪的利用,而徐階的“務虛”則試圖用道德重建權力合法性。

清流能上臺,完全是形勢的需要,嘉靖年紀大了,他需要傳承的平穩(wěn)過渡。

這種博弈暗合歷史規(guī)律:舊秩序依賴利益捆綁,而新秩序往往以理想為旗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正如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所說:“權威的合法性決定其存續(xù)?!眹泪缘牡古_并非因能力不足,而是其“貪腐治國”的價值觀已被時代拋棄;

徐階的崛起也非因道德高尚,而是他精準捕捉到嘉靖帝對“政治正確”的需求。

副職若想取代正職,不能僅靠權謀,更需構建更具吸引力的價值敘事。

結語

《大明王朝1566》中嚴嵩與徐階的對話,如同一場精密的權力探戈。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正職與副職的相處之道,既需要嚴嵩式的全局掌控與制衡手腕,也離不開徐階式的隱忍智慧與價值重構。

二者的博弈印證了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的斷言:“斗爭是萬物之父?!痹跈嗔Φ奈枧_上,沒有永恒的君臣,只有永恒的利益與理想之爭。

副職若想跨越那道無形的界限,不僅需深諳規(guī)則,更需在規(guī)則之外,找到屬于自己的“破局之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