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歷史進入春秋戰(zhàn)國時期,伴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體制的變革,文化領域呈現(xiàn)出“百家爭鳴”的空前活躍狀態(tài),儒、道、墨、法、陰陽、兵、農(nóng)等學派,相互激蕩,異彩紛呈。這是中國古代思想史上第一個大解放、大創(chuàng)造的時期,他們活躍又充滿創(chuàng)造力的智慧之泉,成就了中華文化最具原創(chuàng)性的萬古江河。
在眾多的原典中,《管子》以其包羅萬象、宏博精微的特點,閃耀著奇異的光彩。它不僅是一部中國先秦時期政治家治國、平天下的大術大法,對于今人,更是治國理政、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軍事指揮、為人處世等方面的指導性全書。

管仲其人
管仲,名夷吾,潁上(今安徽潁上)人,春秋時期輔佐齊桓公成就霸業(yè)的著名政治家、改革家、經(jīng)濟學家。其父管莊是齊國的大夫,后來家道中衰,導致管仲生活很貧困。為了謀生,他曾與好友鮑叔牙合伙從商。失利后又游歷許多地方,接觸各式各樣的人,見過許多世面,從而積累了豐富的社會經(jīng)驗。當兵的時候,臨陣脫逃。幾次想當官,但都沒有成功。唯鮑叔牙知他胸有大志、腹有良謀。后輔佐公子糾,在與公子小白的爭位中被俘,因鮑叔牙的勸說被赦免并擔任齊國國相。他實行對內“大興改革、富國強兵”,對外“尊王攘夷、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治國主張,被齊桓公尊稱為“仲父”,最終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管子》一書舊題為管仲所撰。早在《韓非子·五蠹》中有載:“今境內之民皆言治,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strong>西漢時期,賈誼、晁錯、桑弘羊等都讀過《管子》,司馬遷在《史記·管晏列傳》中載:“吾讀管氏《牧民》《山高》《乘馬》《輕重》《九府》……詳哉其言之也?!笨梢娫趹?zhàn)國末期至西漢初期,《管子》已為廣泛流傳。
《管子》究竟是何人于何時所著呢?南宋葉適認為“非一人之筆,亦非一時之書”。至于具體作者和成書時間爭議頗大,縱觀全書,有《牧民》《形勢》《權修》等管仲思想的記錄;又有《大匡》《中匡》《小匡》關于管仲事跡的記述,但始終貫穿著“禮”和“法”并重的思想。

《管子》并非一人一時之作
戰(zhàn)國時期,田氏代齊后,設立稷下學宮,廣羅天下賢才。思想家與游說之士各逞才辯,其中不乏對管仲“一匡天下,九合諸侯”功烈的追憶與梳理,并以此來激發(fā)齊王的信心與斗志,在回溯與繼承中實現(xiàn)齊國的再次復興??v觀全書架構,也可以看出書中除少數(shù)篇章產(chǎn)生于戰(zhàn)國初期外,其主體部分應是戰(zhàn)國中、后期稷下學官興盛時的作品,也有一部分晚于秦漢之際。馮友蘭先生認為《管子》一書是“齊國稷下學者的著作總集”。
直至西漢成帝時期,劉向受命主持勘校天祿閣、石渠閣等國家藏書,其中便包含《管子》,他廣泛搜羅各類藏書中的《管子》共計五百六十四篇,經(jīng)過??蔽淖?、審定篇第、刪其重累,定著為八十六篇,并撰成《管子敘錄》上呈漢成帝,這便是流傳后世的《管子》母本。另據(jù)其子劉歆《七略》載:“《管子》十八篇,在法家。”可見當時應有一種十八篇的別行本在流通。劉向所定的《管子》八十六篇,現(xiàn)僅存七十六篇,內容分為八類:《經(jīng)言》九篇,《外言》八篇,《內言》七篇,《短語》十七篇,《區(qū)言》五篇,《雜篇》十篇,《管子解》四篇,《管子輕重》十六篇。

《管子》講什么
《管子》作為先秦各學派的著作匯編,其內容包羅萬象自然不言而喻,如詮釋道家思想的《心術》《內業(yè)》《白心》;遵從儒家的《牧民》《權修》《五輔》;研究法理的《法法》《明法》;闡述陰陽的《四時》《五行》;探索軍事的《制分》《兵法》;詳述經(jīng)濟的《乘馬》《國蓄》等。這部綜合性的巨制,哲學、政治、法律、經(jīng)濟、軍事、地理等學科知識無不涉獵,其中哲、政、軍、經(jīng)的思想表達尤為豐富,構成了《管子》全書思想的主體框架。正是因為它承認各家學說對成就霸業(yè)的不同用途,因而可以融百家之長,開文化奇葩。
《管子》的哲學思想以道家思想為核心,繼承和發(fā)展了“黃老道家”的學說,并繼續(xù)推進。老子提出“道”為“萬物之宗”及“道生萬物”的宇宙觀,《管子》中的《宙合》“道也者,通乎無上,詳乎無窮,運乎諸生”,異曲同工地將“道”奉為無上無窮的最高境界。但《管子》又認為“道”本身并非抽象的“無”,而是物質的“氣”。進而又提出“精氣”化生萬物,《內業(yè)》中“凡物之精,化則為生。下生五谷,上為列星;流于天地之間,謂之鬼神;藏之胸中,謂之圣人。”旨在說,一切物質和現(xiàn)象都是“精氣”的產(chǎn)物。這一觀點在哲學史上有著重要意義。
《管子》的哲學思想的另一大貢獻是推演了“五行相生”的學說,在《幼官》《四時》《五行》《輕重己》等篇目中將陰陽與五行相結合,以五行配四時,將時令、方物以及治國、用兵之道都與四時、五行關聯(lián),闡述“陰陽至運”“五行相生”“天人感應”的思想。與稷下學者鄒衍提出的“五行相克”學說相表里,二者合流形成解釋社會歷史變化規(guī)律的“五德終始論”?!拔逍邢嗌嗫恕钡睦碚?,對后世政治、思想、文化均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從政治思想角度看,《管子》又經(jīng)常被學者們認為是獨具特色的“齊法家”一派。《法法》《明法》《任法》《重令》等篇章中都論述了“以法治國”的主張?!度畏ā菲刑岢觯骸胺ㄕ?,存亡治亂之所從出”。但《管子》又不是單純的強調“法治”,它的“法治”思想中融合了儒家“德治”的內容,譬如《牧民》篇中以“禮義廉恥”為“國之四維”,強調“四維張則君令行”“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睂遗d亡與民心聯(lián)系一起,正是儒家“德政”思想的體現(xiàn)。這種“法”“禮”并重的獨特思想,為后世的政治思想發(fā)展提供了重要思路。
《管子》一書中包含著豐富的軍事思想,集中體現(xiàn)在《七法》《兵法》《幼官》《參患》《制分》《地圖》《勢》等篇章中。在《參患》中提出:“君之所以卑尊,國之所以安危者,莫要于兵?!痹凇斗ǚā分刑岢觯骸柏毭駛斈笥诒?,危國憂主莫速于兵。”體現(xiàn)了既重視又不肯輕用的原則。在《重令》中說:“國富者兵強,兵強者戰(zhàn)勝”,首次提出“富國強兵”的理論;在《七法》中提出:“不能強其兵,而能必勝敵國者未之有也”的強軍思想。在《幼官》還特別強調士兵的挑選與訓練方法,在《重令》中提出用功勞、賞罰激勵士兵的作戰(zhàn)勇氣,在《霸言》中提出:“釋實而攻虛,釋堅而攻脆,釋難而攻易”的攻擊策略。

在《管子》諸多思想的表述中,最具有特色的就是它全面而獨特的經(jīng)濟思想,這在先秦諸子中是非常罕見的。在經(jīng)濟目標論方面,提出“富國富民”主張。民富是國富的根本和前提,《治國》中闡述:“凡富國之道,必先富民”“民事農(nóng)則田墾,田墾則粟多,粟多則國富”。如何做到民富,首要是國家要輕征薄斂,減輕賦稅,保證百姓有剩余產(chǎn)品?!冻笋R》還主張“均分地力”,與民“分貨”,減輕稅率,綜合土地肥沃貧瘠。同時鼓勵“績多食多”,避免“貧富無度”。在《牧民》中率先提出“國多財則遠者來,地僻舉則民留處,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的總目標。在生產(chǎn)論方面提出:“務本飭末則富”的發(fā)展綱領;在分配論方面提出“績多食多”“均齊貧富”的主張,兼顧效率與公平;在消費論方面提出“儉則傷事,侈則傷貨”的主張,即在節(jié)儉與適度消費之間保持平衡。
《管子》經(jīng)濟思想中最獨特的部分要數(shù)“輕重論”,集中體現(xiàn)在《輕重》的諸篇中,概括地說,就是利用市場的供求關系、物價波動的規(guī)則,達到富國強兵的目標。以簡單的“糧食與貨幣”關系為例,糧食豐收時,同樣的錢能買更多糧食,此時糧食為“輕”,貨幣為“重”;相反,糧食歉收,則貨幣就“輕”,糧食就“重”,輕重變動之間,國家的統(tǒng)治者應當順時而動,把握時機,壟斷重要產(chǎn)業(yè)和貨幣流通,依靠物價變動取得豐厚利潤,以充盈國家財政,在變化中成為最大的獲利者。具體表述體現(xiàn)在《國蓄》篇中:“夫物多則賤,寡則貴,散則輕,聚則重?!薄胺蛎裼杏鄤t輕之,故人君斂之以輕;民不足則重之,故人君散之以眾。斂積之以輕,散行之重,故君必有十倍之利,而財之橫可得而平也?!边@一經(jīng)濟競爭中的謀略思想,極大地推動了古代經(jīng)濟思想的發(fā)展,并類推到政治、軍事、外交等相關領域。《管子》一書所體現(xiàn)的融會道、法、儒、陰陽、名、兵、農(nóng)等諸家,深入探討社會經(jīng)濟問題傾向,向世人展現(xiàn)了齊文化開放、務實的鮮明特色。

《管子》的版本
劉向定著的《管子》自問世至六朝時期,《管子》一書因其與主流思想的差異,一直處于邊緣地位。到了唐代,《管子》逐漸受到重視,出現(xiàn)了魏徵《管子治要》、杜佑《管子指略》等著作,更是有國子博士尹知章注《管子》三十卷。目前保存的最早刊行本為“大宋甲申”楊忱本。明刻本以劉績《管子補注》、趙用賢《管韓合刊》為代表,清代以王念孫《管子雜志》、戴望《管子校正》為代表。近代以來,隨著《管子》蘊藏價值逐漸被重視,出現(xiàn)了羅根澤的《管子探源》,對書中各篇作者和時代逐一考究,建立了《管子》研究的新開端。 20 世紀 50 年代聞一多、許維通發(fā)凡起例,郭沫若匯集前人成果,成《管子集?!芬粫瑸楹笫郎钊雽W習奠定了基礎。馬非百《管子輕重篇新詮》、黎翔鳳《管子校注》等著作也為后世研究提供了便利。
本書在參酌前賢校釋基礎上,采取注釋、譯文相結合的方式,力爭為廣大國學愛好者提供一個簡易、可靠的全注全譯本,注釋力求簡潔明了,譯文力求明白易曉,為讀者深入研讀《管子》一書提供參考。由于才疏學淺,其中不妥之處,敬請諸位讀者指正。
(本文為謙德國學文庫《管子》全本全注全譯一書前言,標題為作者所擬)
治國理政 為人處世的指導全書

《管子》全本全注全譯
全二冊
原價¥88元
現(xiàn)售¥ 57元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