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口的持續(xù)減少,現在已經在加大生育方面的好處了,可以說國家為了穩(wěn)住樓市已經在下大力氣了,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長期看人口,樓市的漲跌已經在這幾十年的起浮中不斷驗證了,可以說接下來的各地的補貼力度肯定都會跟上了,而最近大家都知道了呼和浩特打響了大額度補貼生育的第一槍,也給到很多人眼前一亮了,真金白銀往里面在砸了。生一孩給1萬塊補貼,二孩給到5萬,三孩直接再翻倍給10萬了,可以說對小城市的家庭來說確實不是小數目了,因為現在很多核心一二線城市都給不出10萬的補貼,而且除了補貼以外,呼和浩特還給到學位的補貼,這點又是一個王炸了。
只要是在呼和浩特出生并落戶的三孩及以上家庭,可以在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并能全市內自由去選擇學校,可以說菜市場自由、車厘子自由大家都聽過,學校自由恐怕很多人還是做不到的,而呼和浩特直接開放了這點,那學區(qū)房之間的差異可能還是會繼續(xù)了,因為大家肯定都想去師資力量更好的學校了,而競爭力差的學??峙聲媾R更難以招生的狀態(tài)了,以前可能用地段去限制,現在生源不夠,人往高處走的天性必然驅使家長送自己孩子去到更優(yōu)秀的學校,而且有自由選擇的權利,這相當于不用白不用了,且不說這種好學校的房子會不會重新定價,至少周邊的租金又有了新的保障了,因為不缺學生入讀了,全市的孩子都能選擇來讀。
所以有的博主說學區(qū)房要繼續(xù)大幅度貶值還是有唱空的想法了,就像清華北大,即使人口再減少,人家也不用愁生源的,現在很多名校反而是擴大了招生,對學生進入名校的門檻又降低了一些,但是名校終究是名校,不會因為說人口在減少,人家就不行了,不行的只是那些原本就不太行的學校而已,這種偽學區(qū)房才是價值縮水的根源所在,而不是用偽學區(qū)房的概念去模糊所有核心學校周邊房子的價值,因為學校特別好的房子,地段都不會差,所以大家要是辨別到底這學校有沒有核心競爭力和價值,而不是被所有的學區(qū)房都在瘋狂縮水蒙蔽了雙眼,985、211照樣還是很多大學生擠破腦袋進不去的大學,所以還是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去判斷,不要被樓市一直下跌的爽文一直困惑了,樓市這幾年確實是跌了,但不意味著一直要跌下去。
上面已經多次定調了,盡量不要站錯隊伍了,就像2015年很多人沒有買房,有人買了然后等來了升值,而在2021年大家都在瘋狂買入的時候有人果斷賣了,然后躺賺了,而2025年,又一次站到了多數人都不買房的十字路口了,相信多數人還是會跟風不買了,因為這是人性所使,誰都希望降的更多之后再入手,就像金價在400元一克的時候,大家都抱怨價格太貴了不買,但是現在金價已經破700了,反而很多人瘋癲一樣的去不斷買入金條而不直接買成品首飾了,因為打金的性價比更高了,所以說樓市現在還是在上量的企穩(wěn)期,現在價格的陰跌還是正常的,業(yè)主還在踩踏式的掛牌出貨,但是低價房源能基本出清后才是后續(xù)企穩(wěn)的重新時刻,所以要熬過量持續(xù)上去的一段時間才能見到曙光了。
而說到生育補貼,其實還是會后續(xù)持續(xù)要做的政策了,因為兩會的時候已經提到了要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人口減少后,出生人口少的城市只能繼續(xù)加大對生育、教育等補貼,因為除了讓人才買得起房之后,還要讓人才能留下來結婚生子,才能安居樂業(yè),而補貼中也要求人、房、戶一致性,并且新生兒的首次落戶是在呼市,可以看出來,是不讓外地人半路去薅這個羊毛的,必須要為城市買房去庫存才能有機會享受到后續(xù)的補貼和福利。
而從中指研究院的數據來看,2月呼和浩特的新房價格還是微跌0.13%,二手環(huán)比跌幅是0.44%,而在23年的時候呼和浩特的人口凈增長是5.3萬人,要繼續(xù)保持增長才能維持住一定的增長,而生育的話只要補貼的錢到位,相信還是有不少人會愿意去生的,那人口的增加又重新可以看到曙光了,就像房子一樣,只要價格降到位了,依然還是有大量無房的客戶愿意入場接盤買房,沒有賣不出去的房子,只有沒有匹配到的價位而已,當然,對地方來說,發(fā)文補貼是非常容易的,只要一紙通知就可以了,但是真正落地則是考驗一個城市的綜合實力了,不能說只畫餅不兌現,那后面的人肯定就不會繼續(xù)入場去生了,所以企穩(wěn)已經是要從各方面發(fā)力了,大家站隊要正確。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