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張氏中醫(yī)第六代傳承人張喜海,專注骨病40年。
現(xiàn)在的人總是時不時感到膝關節(jié)疼痛,原因諸多。除了生活習慣不佳,長期久坐久站,阻礙氣血下行至腿部,腿部經絡氣血不暢,陽氣難以布散,自然發(fā)冷。而且很多人還貪涼飲冷,如夏日空調過冷、頻繁食用冷飲,寒邪趁虛入侵,損傷陽氣,尤其易傷腎陽,腎陽為一身陽氣之根,受損后下肢失于溫煦。再者,中年人隨著年齡增長,臟腑功能漸衰,陽氣漸虛,脾胃運化水谷精微之力不足,無法為腿部提供充足營養(yǎng)與能量,氣血化生無源,腿部失養(yǎng)而寒冷愈發(fā)明顯。

我有一位患者,45歲陸先生,他自訴2024年夏天開始,因為空調房待久了,總感覺兩條小腿寒涼,難以忍受,冬天天冷時,兩條小腿涼,一直活動沒有明顯感覺,檢查發(fā)現(xiàn)腰突、雙下肢動脈硬化斑塊形成,喝了一段時間中藥,改善一點了,但是今年年初又復發(fā)了。
為了更精準辨證,我給陸先生做了中醫(yī)四診。
先望診,瞧見他面容稍顯憔悴,走路時腳步略顯拖沓,坐下后頻繁揉搓小腿,小腿膚色略顯暗沉,未見明顯腫脹。聞診之下,未聞及特殊異味。接著問診,陸先生無奈說道,從去年夏天起,在空調房里兩條小腿就冰寒刺骨,冬天天冷時也這樣,只有不停活動才稍好。檢查出腰突和雙下肢動脈硬化斑塊,之前喝中藥稍有起色,年初卻又反復,如今日常行走不便,夜里小腿涼得睡不好,心情煩悶。問罷,我搭上他的手腕切脈,脈象沉遲,心中對他的病情初步有數(shù)了。

根據(jù)中醫(yī)四診我辨證陸先生為腎陽不足、寒凝血脈,由于患者腎陽漸虛,不能溫煦下肢,故小腿寒涼、病情反復,口服藥效果漸緩,為此我將采用中藥外用熱敷法,熱敷可使藥力直透肌膚,同時還能能溫通經絡,驅散寒邪,促進血液循環(huán),熱敷選取命門穴,此穴為人體陽氣匯聚之處,熱敷可激發(fā)腎陽,讓陽氣通達四肢,增強下肢溫煦之力,協(xié)同藥力化解寒凝,有效改善小腿寒涼,提升陸先生的生活舒適度。
方:艾葉、干姜、肉桂、附子、伸筋草、透骨草、蘇木、劉寄奴等等(具體用量根據(jù)患者情況而定)。
方中艾葉、干姜、肉桂、附子溫腎助陽、散寒止痛,驅散小腿寒邪;伸筋草、透骨草祛風除濕、舒筋活絡,改善下肢氣血不暢;蘇木、劉寄奴活血化瘀,助通血脈。
四周后陸先生來復診,身體狀況明顯好多了。自訴現(xiàn)在情況大不一樣了?,F(xiàn)在天氣冷,夜里時小腿也不會有那種刺骨的寒涼感,在戶外走動,雙腿也能保持暖意,就算久坐一會兒,小腿也只是微微發(fā)涼。之前腰突的疼痛感也減輕許多,現(xiàn)在能正常彎腰、起身,日常活動自如,睡眠質量也跟著上去了,每晚都能睡踏實,感覺又找回了以前的活力,生活輕松多了。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