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春分秋分,日夜平分?!?/p>
春分,在每年陽歷的3月20日或21日(今年是3月20日17時1分14秒交春分,農歷二月廿一),此日太陽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晝夜長短平分,故稱春分。同樣,秋分,在每年陽歷的9月23日或24日(今年是9月23日14時49分46秒交秋分,農歷八月初二),這天南北半球晝夜長短平分,故稱秋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對春分的解釋是:“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薄熬攀罩搿保刚麄€春天有三個月,總共九十天,到春分已經過了半個春天,故名為“分”。秋分,也是同樣的道理。
關于春分,《禮記·月令》云:“仲春之月(二月)……是月也,安萌芽,養(yǎng)幼少,存諸孤,擇元日,命民社。……是月也,日夜分,雷乃發(fā)聲,始電,蟄蟲咸動,啟戶始出。先雷三日,奮木鐸以令兆民曰:‘雷將發(fā)聲,有不戒其容止者,生子不備,必有兇災。’日夜分,則同度量,鈞衡石,角斗甬,正權概。是月也,耕者少舍,乃修闔扇,寢廟畢備。毋作大事以妨農之事?!睋衿渲兄匾渥咏忉屢幌??!袄讓l(fā)聲,有不戒其容止者,生子不備,必有兇災”,春分打雷開始發(fā)出轟隆隆的炸鳴聲,夫妻應自覺分床睡覺(東漢崔寔《四民月令·二月》亦云:“春分中,雷且發(fā)聲,先后各五日,寢別外內?!保?,如有同房作愛者,生下孩子不健全,父母必有災殃?!叭找狗?,則同度量,鈞衡石,角斗甬,正權概”,在春分這個晝夜均等、寒暑平分的“天心平正”時節(jié),各家各戶要對木制的度量衡器具進行修理校正。“毋作大事以妨農之事”,“大事”特指大規(guī)模祭祀活動與戰(zhàn)爭(《左傳·成公十三年》云“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春分時節(jié),國家莫要興作“大事”,以避免妨害老百姓耕田種地。
又據《逸周書·時訓解》記述:“春分之日玄鳥至,又五日雷乃發(fā)聲,又五日始電?!碧拼娙藱嗟螺洝抖露呷丈缂娲悍侄司佑袘押喫颊摺吩娫疲骸吧缛针p飛燕,春分百囀鶯?!彼未~人晏殊《破陣子·春景》詞云:“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新社即指春社。所謂“社日雙飛燕”和“燕子來時新社”,比《逸周書》所說的“春分之日玄鳥至”,要更準確一些。因為,燕子古名玄鳥,而且也的確很神秘而玄乎。它們總是一夜之間突然群體出現(xiàn),到處飛來飛去;到了一定的日子,又突然全部消失得無影無蹤。它們究竟從何而來?又向何處去?不得而知。不過據古人觀察,北方的燕子是“社來社去”——春社而來,秋社而去,所以在古詩文中,燕子亦稱社燕。
關于社,多說幾句。可以說,社是中華民族的“感恩節(jié)”。
什么是社?如今知道者恐怕已經很寥寥。上古之時,人們?yōu)椤扒蟾蠊Α薄皥蟊痉词肌倍漓肷琊⒅瘢簧鐬橥恋厣?,稷為五谷神。以古人之樸素思想來看,有人民,有土地,有糧食,不就象征著有“江山社稷”嗎?據《孝經緯》曰:“社,土地之主也。土地闊不可盡祭,故封土為社,以報功也?!毕鄠魃缟駷楹笸辆潺??!抖Y記·法祭》云:“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之以為社。”《國語·魯語上》和《左傳·昭公二十年》亦有相同記載。東漢蔡邕《獨斷》記述更詳:“社神,蓋共工氏之子勾龍也,能平水土。帝顓頊之世,舉以為土政,天下賴其功,堯祠以為社。凡樹社者,欲令萬民加以肅敬也?!彼^“能平九州”“能平水土”,就是開墾荒野,利于耕稼,與人民生存生計密切相關,故遠古即祭祀之。有關夏商周三代的祭社活動,古籍多有記載?!妒酚洝ぶ鼙炯o》對周武王滅商后于次日舉行的盛大祭社儀式,記述得十分詳細?!吨芏Y·地官》曰:“州長若以歲時祭祀州社,則屬其民而讀法?!保ā白x法”,就是趁著人民祭祀集會之際,頒讀有關政令法令)唐代大儒孔穎達疏:“歲時,謂歲之二時春、秋耳。春祭社以祈膏雨,望五谷豐收;秋祭社以百谷豐稔,所以報功,故云祭社州社也。”祭祀社神的供品大多“出于民之所自供”,故在民間形成了祭社的節(jié)日——春社和秋社。
社,并不像二十四節(jié)氣那樣有相對固定的日期,它是動態(tài)的,一般在春分和秋分的前后。據宋人陳元靚《歲時廣記·二社日》記述:“《統(tǒng)天萬年歷》曰:立春后五戊為春社,立秋后五戊為秋社?!币簿褪钦f,春社,在立春后的第五個戊日(今年立春后第五個戊日——即農歷二月廿一,公歷3月20日,春社與春分恰好是同一日);秋社,在立秋后的第五個戊日(今年立秋后第五個戊日在農歷八月初五,公歷9月26日,在秋分后第四天)。需要說明的是,古人因慶?!吧缛铡倍蹠谝黄?,稱之為“社會”。這是“社會”一詞的最早來源,也是我國“社會”形成的雛形。譬如唐代詩人柳棠有句:“未向燕臺逢厚禮,幸因社會接余歡?!蹦敲?,什么是“社會”?或曰:“社會”具有哪些特點?今之所謂“社會”,須具備三個條件:一定的地域,一定的人群,一定的文化。古代的“社”即完全具備這幾個特點,只是“具體而微”而已。《管子·小稱》云:“古者群居二十五家,則共置社。書社,謂以社數書于策?!薄犊鬃邮兰摇に麟[》亦云:“書社者,書其社之人名于籍?!比壕又蒙?,冊名于籍,這不正好是一個小型社會——亦即“社區(qū)”嗎?
俗話說:“春不分不暖,秋不分不涼?!?/p>
據西漢大儒董仲舒《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闡釋:“至于仲春之月,陽在正東,陰在正西,謂之春分。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至于仲秋之月,陽在正西,陰在正東,謂之秋分。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贝悍?、秋分,不僅陰陽相半,晝夜均等,而且不冷不熱,寒暑平均,是北方人一年四季里很舒服的日子。由于春分時節(jié)“陰陽”平分,故二月是嫁娶的最佳時機。《詩經·邶風·瓠有苦葉》云:“雝雝鳴雁,旭日始旦。士如歸妻,待冰未泮。”“士如歸妻”,指小伙子要娶媳婦;“待冰未泮”,可選擇河冰尚未完全融化的二月之間。所以《四民月令·二月》亦云:“是月也,擇元日,可結婚?!?/p>
上次寫驚蟄節(jié)時,曾寫到“北方春耕最適宜的時機,就在驚蟄和春分之際”。但驚蟄是剛開始春耕的時候,所以俗話說“驚蟄解凍犁牛動”“驚蟄百蟲動,走馬快耕田”。而到了春分則是“晝夜均而寒暑平”,春氣調和,“種土相親”(種子和土壤相親近,容易發(fā)芽生根),正是大面積耕地并伴隨著春播小麥的時節(jié),所以俗話說:“春分耩麥,春社燕來。”也說:“春分麥,芒種糜,小滿種谷正當時?!庇终f:“春分犁不閑,谷雨好種田?!边€說:“春分九盡頭,犁耬遍地走?!标P于“犁”,一般大家都知道它是用牛馬驢騾拉著的耕地農具??赡堋奥e”與“耩”這兩個字,大家可能就比較陌生了?!奥e”讀如樓,是一種播種農具,有興趣者可以從網上查看一下它的“長相”?!榜稹弊x如講,是個動詞,就是農民把耬、搖耬進行播種的意思。
俗話還說:“春風不刮地不開,秋風不刮籽不來。”
是?。 按悍植还物L,萬物不扎根”,只有春風吹拂,令大地冰雪消融,才能萬物回春;只有秋風輕拂,使莊稼摩挲授粉,方可五谷豐登。不過,早春二月,雖說天氣和暖,但還是乍暖還寒時節(jié),最難將息。這兩天我的故鄉(xiāng)晉北又在大范圍降雪降溫,春風伴隨春雪,料峭春寒陡增。誠如宋代大文豪蘇軾《癸丑春分后雪》詩云:“雪入春分省見稀,半開桃杏不勝威。”俗話也說,“春風入骨”“春風毒似虎”“春凍骨頭秋凍肉”。所以老話才說:“同日被霜,蔽者不傷?!币舱f:“春不減衣,秋不加帽。”又說:“不怕穿得晚,就怕脫得早。”還說:“春捂秋凍,到老不落毛病?!?/p>
不過話說回來,“冬暖時時凍,春寒日日消”“春分地氣通,解凍日日增”“春分春分,百草萌動”“春分一到,九盡花開”。每年到春分之前,數九天就已經結束了,故謂“九盡”(今年是農歷二月十三——即公歷3月12日“出九”),春分一到,日暖風和,蘭芽吐玉,柳眼挑金,桃花、杏花、李花,大致在整個二月期間和三月上旬(公歷3月中旬到4月中旬),次第綻放,相繼盛開。誠如南朝大詩人謝靈運《登池上樓》詩所云:“初景革緒風,新陽改故陰。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贝悍謺r節(jié),有吃春餅,釀春酒,踏青游玩,到郊野放風箏,在餐桌上豎雞蛋(實測晝夜均而寒暑平)等風俗。
早春二月的好吃食,首推韭菜炒雞蛋這道美食。前文講到社日要祭祀社神,《四民月令·二月》記述:“二月祠太社之日,薦韭、卵于祖禰?!鞭r歷二月的韭菜和雞蛋,可以用來祭祀社神與先祖先父,足見其味道之鮮美。俗話還說,“春鰱夏鯉,秋鱖冬鳊”“春蚌夏螺螄,秋蟹冬魚子”“春吃蘿卜夏吃蒜,秋吃柿子冬吃姜”“春補肝為升補,夏補心為清補,秋補肺為平補,冬補腎為滋補”,可見美味食補,各有其時也。

原載于2022年3月21日《中國社會報》“孺子?!?/p>
2025年3月19日春分前夜修改于京東果園南書坊

李建永,筆名南牧馬,雜文家,散文家,民俗文化學者。山西山陰人氏,曾在陽泉市工作多年?,F(xiàn)居北京。從業(yè)媒體,高級記者。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北京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疤桒B”中國文學年選雜文卷主編。著有雜文散文集《說江湖》《說風流》《母親詞典》《中國雜文·李建永集》《我從〈大地〉走來》《園有棘:李建永雜文自選集》等九部。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