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米芾《自敘帖》宋拓本(局部)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米芾的書法初學唐代楷書,正如他在《自敘帖》中所述:“余初學顏,七、八歲也,字至大一幅,寫簡不成,后見柳而慕緊結(jié),乃學柳《金剛經(jīng)》,久之,知出于歐,乃學歐,久之,如印版排算,乃慕褚而學最久。又慕段季展轉(zhuǎn)折肥美,八面皆全,久之,覺段全演繹《蘭亭》,遂并看法帖,入魏晉平淡,棄鍾方而師師宜官,《劉寬碑》是也。”這就說明米芾學習書法是從顏真卿的楷書開始學起的,后來又學了柳公權(quán)、歐陽詢等人。
米芾很有個性,在點評前人的時候,也是觀點獨到,毫不留情。比如說,他在《海岳名言》中說:“顏魯公行書可教,真便入俗品。”意思就是說,顏真卿的行書還可以,楷書就有點俗了。

顏真卿的行書可以嗎?豈止是可以,那是相當可以。最經(jīng)典的那篇《祭侄文稿》,用筆老辣古拙,筆隨心動,跌宕起伏,一氣呵成,雖有多處涂改抹畫,但貴在情真意切,被譽為“天下行書第二”。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顏真卿的楷書不好嗎?作為書法史上知名的“楷書四大家”之一,顏真卿的影響力有多大,已經(jīng)不用再多介紹。直到今天,初學者學書法,很多都會選擇顏體楷書。另外,很多高手名家,也會從顏真卿的楷書中取法,試圖得到那種古拙厚重的筆意。

就像《中國通史簡編》中說的那樣:“初唐的歐、虞、褚、薛,只是二王書體的繼承人。盛唐的顏真卿,才是唐朝新書體的創(chuàng)造者?!?/p>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首先,我們要明白,米芾這么說,不只是針對顏真卿一人。其他的唐楷名家,在他眼里,也是問題不少。他在《海岳名言》中說“歐、虞、褚、柳、顏,皆一筆書也。安排費工,豈能垂世。李邕脫子敬體,乏纖濃。徐浩晚年力過,更無氣骨。”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quán)等人的書法,由于過度安排,皆為一筆書,缺少書法中的藝術(shù)性境界,是不能垂世的,等等。他在《海岳名言》中還這么說:“智永有八面,已少鍾法。丁道護、歐、虞筆始勻,古法亡矣。柳公權(quán)師歐,不及遠甚,而為丑怪惡札之祖。自柳,世始有俗書?!?/strong>他對于唐楷,乃至智永,都是不以為然的。但米芾對另外一個當時名氣并不大的人卻給予了肯定,“江南廬山多裴休題寺塔諸額,雖乏筆力,皆率真可愛。”在此看來,米芾對裴休的書法給出了褒揚。這么說吧,隋唐時期寫楷書的這些高手中,能讓米芾豎大拇指的,還真不多。

有趣的是,他最看不上的這些書家在書法史上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家,倒是他最欣賞的裴休,卻少有人知。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米芾《多景樓帖》(局部)
上海博物館藏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局部)

看到這里,大家或許就明白了,米芾之所以如此看不好唐楷,并不是針對哪一個人,而是不喜歡那種“安排費工”的行筆風格。他之所以說顏真卿、柳公權(quán)的楷書是“俗書”,也正是從這個角度去評判的。

米芾這么說,有沒有道理?怎么說呢,如果單從情性方面去評價唐楷的話,確實有點過于克制,并沒有像魏晉時期的楷書那樣靈動有韻味。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虞世南《孔子廟堂碑》(局部)
上海博物館藏

只不過呢,唐朝以后的楷書,就是以法度取勝的,就是以規(guī)矩見長的。這種楷書,是可以作為楷模去學習效仿的。從這個角度分析,唐楷的作用,是別的朝代的楷書無法比擬的。就算是同樣為“楷書四大家”之一的趙子昂,也寫不出類似唐楷那樣的中規(guī)中矩。

《海岳名言》里也道出其中奧妙“學書須得趣,他好俱忘,乃入妙;別為一好縈之,便不工也。”米芾說的確實沒錯。只不過,他可能忘記了,在他形成自己的風格之前,也是把王羲之作為楷模去臨寫的,也是經(jīng)歷了很長時間的有樣學樣才自出新意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墨拓(局部)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柳公權(quán)《玄秘塔碑》(局部)

裴休《圭峰禪師碑》宋拓本日本三井紀念美術(shù)館藏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裴休《圭峰禪師碑》宋拓本日本三井紀念美術(shù)館藏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米芾 《臨沂使君帖》 行草書。紙本。縱31.4厘米 橫25.1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米芾《珊瑚帖》 26.6×47.1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米芾《珊瑚帖》 26.6×47.1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